|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慈禧与西苑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退翁

    西苑,亦称三海,形成于明代,因其地处皇宫之西,故称西苑,是一处皇家禁苑。清代承袭明制,亦以西苑为皇家游乐避暑胜地。晚清时期,西苑成了慈禧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慈禧,即西太后,清文宗奕詝(咸丰)的贵妃,清穆宗载淳(同治)的生母。咸丰死后,慈禧勾结恭亲王奕訢,发动“北京政变”,夺取了清朝的最高统治权力,操纵同治、光绪两朝大权,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光绪年间,慈禧曾大修三海;并把北堂迁走,将其地划入西苑范围之内;还在西苑修筑了一条小铁路;“戊戌变法”失败后,又将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慈禧自己最后也死于西苑的仪銮殿。
    清代皇帝从康熙修建畅春园起,就有园居的习惯。有清一代在北京西郊先后营造了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万寿山)、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等皇家行宫御苑,即所谓的“三山五园”。特别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清代历代帝王的主要园居场所。
    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灭绝人性地焚毁了圆明园,同时还严重地摧残了清漪园(慈禧时改称颐和园)等北京西郊的皇家行宫御苑,使清廷失去了避暑听政的场所。因此,清代前期帝后“多往圆明园避暑,至同(治)、光(绪)间始回南海”。
    慈禧当政后,力图恢复圆明园。同治十二年(1873年),时值慈禧四十整岁,遂以奉养两宫皇太后为借口,由穆宗下令内务府修复圆明园。但由于经济窘困,材料缺乏,不得不于次年停工。然而,慈禧修复园林的欲望并未因此而稍有消减,就在诏告修复圆明园工程停工的同时,又宣布着手修建近在宫掖的三海。可是,正当同治准备投入筹划三海工程时,这位天子却一病不起,龙驭上宾了,修建三海的拟议也只好暂时作罢。
    光绪十二年(1886年),载湉已经十六岁,慈禧在不得不宣布由光绪亲政;自己准备退居幕后的前夕,又乘机大兴土木,以作为她“归政”后颐养享乐的场所。首先大规模修建的就是西苑。
    早在光绪十二年(1885年)五月初九日,慈禧已亲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奉宸苑会同醇亲王奕譞,负责组织修建西苑,并要他们“随时具奏”。奕譞为了迎合慈禧的奢望,按照慈禧“查看三海等处应修工程,即行修理”的懿旨,从光绪十二年起,对三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据记载,这次工程包括新建、改建及拆修、补修等项,在南海重修了瀛台、翔鸾阁、澄怀堂以及仪銮两卷殿等约九十八处;在中海重修了船坞、水云榭,并添盖了军机处等;在北海重修了承光殿、阐福寺、画舫斋等近二十处。其重点工程主要集中在南海的瀛台和中海的仪銮殿等。
    仪銮殿是专门为慈禧建造的寝宫,选建在中海西岸中段、丰泽园与紫光阁之间的空地上,地近风光秀美的“太液秋风”。这是一组以仪銮两卷殿为中心,前后三进,座北朝南的宫殿式建筑群,仪銮两卷殿为其正殿。
    慈禧对修建工程的质量要求十分严苛,有时一天之内要派李莲英两次去工地查看,督促工程进度。为了驱除油饰气味和湿气,慈禧旨令在刚刚落成的殿座内“焚烧各种香面”,“所有各座地炕如修齐后,于六日内赶紧烧干”。
    由于工程浩繁,工期紧迫,清廷除派奕譞为首的三十二人为工程监督外,广招京师经营土木工程的商贾分别进行承包。
    在三海修建过程中,慈禧还把中海西面的蚕池口天主教堂(即北堂)迁到西安门内西什库重建,将教堂地址划入三海的范围之内。
    北堂建于康熙年间,是康熙为法国传教士张诚、白晋等人赐建的,初名救世堂。道光时北堂被清廷藉没,并拆除大堂。1860年又归还北堂,并重新修建。由于北堂地处西苑附近,建筑高大,可以俯视禁苑,慈禧和清廷深以为患,几次交涉迁建,均遭法方拒绝。于是,便在慈禧“归政”前夕,以西苑为慈禧“归政”后的颐养之地,地势狭隘为由,与法方交涉迁出北堂。慈禧欲收回北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得到那里的众多生物标本。法国传教士达米德是一位生物学家,他曾游历中外的一些名山大川,收集了不少动植物标本,同治年间在重修北堂时,在北堂创建了一座博物馆,陈列珍禽标本八百余种,虫豸蝴蝶三千余种,还有一些动物的骨骼和标本,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首创。
    交涉事宜在奕譞的主持下,由李鸿章出面。对方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但由于三海工程期限紧迫,清廷心情急切,对所提条件一一应允,答应给对方白银三十五万两做为搬迁费用。对方同意在搬迁北堂的同时,愿将“博物馆一并献与太后,以供消遣”。
    北堂收回后,清廷又征收蚕池口附近二千余户民房,从紫光阁以西建起围墙,将此地取名为集灵囿。
    修建三海工程之时,中法战争刚刚结束,清政府的财政相当困难,奕譞不得不东挪西借。光绪十一年十二月,慈禧命粤海关监督筹款一百万两,并强令其每年“报效”三万两。接着,户部“以三海工程紧要,需款甚殷”,把海军衙门所借洋款中的四十万两挪用。光绪十二年十—月,奕譞又清求李鸿章帮忙,“指称创建京师水操学堂或贵处某事”,借洋款八十万两,以资急需。清廷为缩减开支,尽量限制工期,减低工人工资。据记载:当时凡宫廷大工程的支出,一般是“三成到二”,而由内务府经手的工程,分给包工木厂的不过总额的十分之—。经过层层盘剥,最后到工匠手中的已是极其低微。由于工匠劳动繁重,工价又低,光绪十二至十三年,曾先后三次爆发了工匠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均遭到清廷的镇压。
    经过三年紧张的施工,三海工程: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先后竣工。慈禧急不可耐地择于四月初十日驻跸西苑。但是,由于仪銮两卷殿油漆未齐,只好临时居在丰泽园内的怀仁堂。直到七月初一才移驾仪銮殿新宫。在此后的数年里,慈禧大部分时间均住在仪銮殿。勤政殿是慈禧的听政之所。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月,颐和园修竣,慈禧才驻往颐和园。但进城时仍居住在仪銮殿,尤其是冬季,则多以居住在西苑的仪銮殿为主。
    也就在三海工程告竣的当年十二月,在西苑还建成了一条专供慈禧使用的小铁路。
    根据档案资料,西苑小铁路南起慈禧在西苑的寝宫仪銮殿近旁的瀛秀园门外,北至北海北岸的镜清斋(静心斋)。铁路分先后两期建成,先成紫光阁路段,后又向北延伸,穿过福华门,入阳泽门,再沿北海西岸北行,经极乐世界、阐福寺(今植物园)、浴兰轩、大西天,至终点静心斋。西苑铁路总长为四百七十二丈,即1,514.4米,约三华里。在静心斋门前建有小型的火车站站廊。 小火车原系天津海关道周馥、候补道潘骏德,向法国新盛公司德威尼订购的,共有“洋轮坐车六辆,丹特火机车一辆并铁轨七里余”。车辆运抵北京后,经海军衙门验得:“坐车六辆内,上等极好车一辆,上等坐车二辆,陈设华美,制作精工;中等坐车二辆,行李车一辆,亦俱材质光洁;尚有铁路七里有奇”。这些车辆,由李鸿章进呈给慈禧。
    《翁文恭日记》光绪十四年(戊子)十一月初六日记载:“合肥(李鸿章)以六火轮车进呈(五进上,一送邸),今日呈太后御览。今紫光阁铁路已成,未知可试否?”。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又记称:“观新进之火轮车,约长三、四丈,狭长,对面两列可容二十八人,凡三轮。又观机器车,不过丈余,此天津所进。三辆留西苑,三辆交火器营收,昨日甫到也”。
    从上述记载可知,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和当年是亲眼看到了李鸿章所进呈的火车的,这些车辆比今天通行的标准车厢要小得多。
    慈禧在移驻西苑后,于每日上午御政完毕,稍事憩息,便偕光绪帝等乘小火车至镜清斋用膳、吸鸦片,镜清斋则是慈禧的临幸别墅。据说,由于慈禧怕火车头鸣笛声败坏了紫禁城的风水,故小火车改由太监牵绳拽引而行。当时流传的一首“清宫词”写道:“宫奴左右引黄幡,轨道平铺瀛秀园;日午御餐传北海,湖轮直过福华门”。这就是当年西苑铁火车运行情形的具体写照。
    西苑铁路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捣毁。西苑铁路虽反映了慈禧的享乐生活,但它却是清政府在北京修建的一条正式通了车的铁路。慈禧在此之前从未见过铁路、火车,更未坐过火车。西苑铁路的修建与通车,使慈禧及一些出入内廷的王公显贵,皆藉此大开眼界,使慈禧改变了对修建铁路的态度,由犹豫不决转向支持修路派的主张。
    光绪帝载湉从1887年起开始亲政,两年后慈禧“撤帘归政”,但朝政仍受慈禧的控制,光绪帝欲有所作为,于是便发生了帝、后的矛盾,逐渐形成了帝党与后党。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改良主义思想再次抬头,形成变法图强的改良思潮。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消息传至北京,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各省应试举人1,300余人,联名向光绪帝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继而又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发行报刊,鼓吹“变法图强”,掀起维新运动。他们的维新运动,得到了翁同和等帝党官僚的支持。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光绪帝颁发“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实行新政。先后发布数十条除旧布新的诏谕。新政引起守旧派的嫉恨,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发动政变,捕杀了谭嗣同等维新派,光绪帝亦被囚禁于南海的瀛台,变法宣告失败。
    瀛台,位于南海之中,四面环水,一面设有板桥以通岸边,是清朝历代皇帝盛夏避暑、听政之地。“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即以光绪帝名义下诏,宣布皇帝有病,由慈禧临朝听政。当日便将光绪帝赶出养心殿,软禁于慈宁宫左面的偏房中,由16名太监轮番看守。不久,又将光绪帝迁禁于瀛台。当慈禧驻跸颐和园时,便把光绪帝迁禁于颐和园的玉澜堂。
    瀛台,一向被视为人间仙境的地方,一变而成了囚禁光绪帝的囹圄。光绪帝当时被囚于瀛台的涵元殿,这是瀛台的一座正殿。在此期间,光绪帝除了每天被拉去陪同慈禧“早朝”外,便不得自由出入了。光绪帝在瀛台除了受李莲英选派的太监监管外,从肉体到精神都遭到慈禧的折磨。寒冬腊月,窗纸凋破,室内寒不可耐。“门屏陈设,咸卑陋窳坏不堪”。光绪帝时有“吾不如汉献帝”的慨叹。慈禧还残酷地把光绪帝唯一宠爱的珍妃,也是在推行新法期间光绪帝身边的后、妃中唯一同情、理解光绪帝事业的人,以“蛊惑圣聪”的罪名,打入冷宫,永远不使其与光绪帝见面。相传,光绪帝为了求得与珍妃见面,只能在夜深入静时由心腹太监用渡船送上岸,在珍妃住处隔着铁窗诉说衷肠。
    光绪帝的一生,是在慈禧威力的挟持下度过的。戊戌变法失败后,名为皇帝,实为囚徒,满腔悲愤,郁积愁苦,病魔缠身,终于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死于涵元殿的东室,结束了他的一生。
    历史往往巧合。据记载,慈禧在光绪帝死的当天,尚在终日料理大事,至晚乃获休息,虽极辛苦,而体气反较佳,还亲自决策立溥仪为帝,授溥仪之父为监国摄政王。然而,在次日的下午,这位操纵清朝最高统治权长达四十八年、专横残暴的慈禧太后,也离开了人世,较光绪帝之死只晚一天。
    光绪帝与慈禧之死仅一天之差,这使当时的政坛舆论及后来的史学界,发生种种怀疑和猜测,成为清末的一大疑案。 

慈禧与西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53 , Processed in 1.09093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