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位于北京城西南大约50公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从地理上说,它正好处在山区和平原衔接的地方。它的东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面和北面,是山峦重叠的北京西山——太行山山脉的一部分。东南面地势豁然开朗,那就是微微向东南倾斜的华北大平原。 周口店一带,包括龙骨山在内,是北京西山的外围,山势比较低矮。周口店以西,龙骨山以东,中间隔着一条小河,名叫坎儿河,是从小镇北面的山口流出来的,沿着周口店西侧蜿蜒南流,犹如一条彩带,最后注入琉璃河中。 周口店附近的山上,有很厚的石灰岩。石灰岩容易被带酸性的水所溶解,更容易被地下水所穿通,因而形成了许多洞穴和裂隙,洞穴和裂隙一旦形成,常常会成为埋藏“龙骨”的仓库。因为人们在周口店附近的山上发现了“龙骨”,这座山故俗称龙骨山。所谓龙骨,就是犀牛、野猪、鹿、水牛、剑齿虎以及一些小动物的遗骨,都是脊椎动物化石。特别是以哺乳动物骨骼为最多,“龙骨”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一方面它可入药治病,而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许多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是由“龙骨”引起的。 早在1903年,德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施洛塞尔教授在研究中国的化石时,曾发现牙齿中有颗很像是人的,并且进一步发现是上第三臼齿,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人明确承认是人的牙齿,而把它说成是类人猿的。但是,这颗牙齿却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因为这颗牙齿是在龙骨中拣出来的,可以肯定其是产自华北地区的。人们根据这个线索,步步追寻,终于敲开了“北京人之家”的大门。 在1918年发现的第一地点,经过1921年、1923年两次的小规模发掘,发现了不少哺乳动物的化石,特别重要的是在这些化石当中有两颗人的牙齿,经鉴定,这是北京人遗骨的最初发现。洞穴东西长140米,南北最宽处有42米,两头最窄,只有2.5米,堆积的厚度有40多米,现在洞顶因风雨侵蚀,年深日久,已逐渐塌毁。洞穴经过1927年以来的多次大规模发掘,共掘去约25000平方米的土石,不仅从里面发现了丰富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而且还发现了大批的脊椎动物化石,根据对所有的材料研究,使我们对中国猿人的体质,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以及当时附近的自然环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北京猿人遗址里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完整或比较完整的头盖骨5具,头盖骨残片9块,面骨6块,下颌骨15面,牙齿152个,断裂的股骨和手腕上的月骨各一件,全部的化石属于40多个男女个体,由幼儿到老年均有代表。这些重要的发现,证实了我们的远古祖先大约从七十万年前起一直到一万年前,就在此生息、繁衍、劳动。在此发现如此丰富的中国猿人化石,在世界上还是空前未有的。中国猿人的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因为它牵涉到人类起源问题,使一场关系到人类起源的重大辩论平息了下来。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的研究上有着极其重大的价值。 和北京猿人化石一起发现的还有各种石器10万件。石器中有石锤、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等。这些石器说明北京猿人已经懂得选取砾石或石英块打击成具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使用。北京猿人正是用这种最原始的工具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改变了自己,揭开了人类历史的序幕。 在北京猿人居住过的洞穴里,找到了四层面积较大并且很厚的灰烬层。灰烬色彩鲜艳,厚度达四米至六米。灰层中还保留了很多燃余的紫荆炭屑和烧酥的兽骨、石块等,有的石灰岩块甚至被烧成了石灰。这些灰烬证明了中国猿人已经懂得了用火,而且已学会了保存火种。人类学会使用火,标志着生活的巨大改变,是人类从自然环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一个动力,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跨入文明世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 第十三地点在位于北京猿人遗址南面约一公里的地方,海拔约在110米左右。从第十三地点发现的古脊椎动物共37种,包括食虫类1种、食肉类15种,啮齿类10种,有奇类10种及灵长类1种。从第十三地点还发现了用燧石、砾石打制成的小型砍斫器和用燧石和脉石英打击成的石片和石块,从中可以看出北京人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对不同岩石的性能已有粗浅的科学知识。特别是从第十三地点还发现了薄层灰烬和几块烧骨,以及成堆的灰烬,这不仅证明了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在周口店一带居住了,并且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又提前了若干万年。 第十四地点在北京猿人遗址之南约15公里位于第十三地点南山梁的西南面,因为这里发现了鱼化石,有时又称这一带为“鱼岭”。 这处淡水鱼化石产地是奥陶纪石灰岩区的一个澡盆形的袋状堆积,地势相当高,海拔140米左右。堆积南北长26米,宽10米,厚约3米。通过发掘,先后发现的鱼化石共有2000余条。在此有如此丰富的鱼化石发现,证明从前的水面曾达到此间。 北京猿人虽然已经能直立行走,四肢躯干基本上同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有许多原始的特征。简单说来,北京猿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类似现代人们身体,类似猿类的脑袋”。他们在周口店一带成群结队地手握着石器与水獭、虎、豺、象、鹿群、骆驼等搏斗在山谷、河流、沼泽、平原、森林,甚至沙漠之中,以猎取生活的资料。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们顽强地改造着世界,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周口店龙骨山北京猿人遗址顶部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山顶洞人,距离今天约2万年左右,他们比之北京人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洞中发现了三个完整的头盖骨和残骨,分别代表七个不同的个体,身体特征与现代人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别。同时还发现25件石器,从这些发现的石器上看,他们的石器制作技术比“北京人”进步。从山顶洞发现的许多用兽骨磨制的精致骨角器,例如磨光的鹿骨、穿孔的骨坠、鱼骨、牙饰、蚌饰等,生动地反映了山顶洞人原始艺术的萌芽。尤其是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证明他们已学会用兽皮缝制衣服御寒,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在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里,还发现了一些沿海地区生产的蚶子壳、黄淮流域以南所产的蚌壳,这些遗物是山顶洞人和远方居民开始最原始的贸易活动的证据。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伴随着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发展,在山顶洞人尸骨的周围撒有赤铁矿的红色粉末,头骨附近还有穿孔石珠的殉葬物,这可能是原始宗教信仰的萌芽,同时,也反映了原始人已具有美的观念。 周口店这一猿人的故乡,在解放前的黑暗岁月里,受尽了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反动派的摧残,遗址不加保护,材料被垄断、散失,举世闻名的北京人头骨化石,到今天只剩下四颗牙齿在中国,其余全都下落不明。“北京人”的失踪,同它的发现一样,也曾震惊了世界。 解放后,龙骨山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国家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全部遗物在新建的展览室中陈列。近年来,在新的材料不断发现的基础上,展览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古人类、古文化、古生物、古地质、古环境以及绝对年代测定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也不断深入。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周口店猿人遗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口店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