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的卧佛寺,不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游客,都会立刻想起坐落在京西北香山以东寿安山脚下的卧佛寺。为何知者甚多,主要是因为其历史久远、景色秀丽、环境幽美宜人、地处京郊著名风景旅游区内及寺内珍藏的明代铜铸大卧佛而闻名于国内外。 此寺本名十方普觉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寺中有铜制卧佛,所以俗称卧佛寺。其实,除了这座卧佛寺以外,在北京旧城内也有两处卧佛寺,知道它们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这两座卧佛寺,分别位于内城之西城和外城之崇文,一座是俗称,一座是本名。 内城卧佛寺,本名鹫峰寺,据《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记载,“鹫峰者,唐僧之号也,见唐人石刻心经中”。寺在内城西南隅,都城隍庙之南,面临城墙,其具体位置大约在今天工艺美术馆一带。相传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初名淤泥寺,后来改称鹫峰寺,但何时更改寺名已无从考证。寺的规模不大,有山门、两重大殿、配殿及跨院。前殿内供奉有旃檀释迦接引佛,用名贵的旃檀木雕刻而成,相传是由西域传人中国的。像高五尺许,站立状,做工十分精美,尤为奇妙的是,佛像的色彩在寒暑晨昏可以变幻,平时则近沉碧,实为难得的艺术珍品。明万历年间,慈圣太后曾拨给黄金,以饰佛身。清康熙四年,奉命将此佛移至北海西沿的弘仁寺(今305医院)内供奉,并另外新铸一铜制如来佛像,还供该寺。后殿内供有一尊卧佛,故此寺又称为卧佛寺。寺在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并立御制碑于寺中,寺前有街,以寺名名之,俗称卧佛寺街,1956年因扩建西长安街,将街道及寺中部分殿宇拆除,后在七十年代初修建复兴门立交桥时,被彻底拆除,故知道此寺的人甚少。 另一座卧佛寺坐落在崇文区花市东斜街,即今五十九中学校园内。寺创建于明代,是专门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庙宇,因寺中有巨型佛像而得名。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修。相传寺中西廊下有一口铁钟,铸造于明正德戊辰年(1508),因钟声清脆幽美,故又称为妙音寺。据说此钟原来并不属于该寺,而是从别处移来的,妙音寺才是真正的名称,卧佛寺不过是俗称而已。是否如此,还有待考证。寺规模不大,人山门,是一座圆形佛殿,内置立佛一尊,是为释迦接引像。后殿内供奉有巨型木刻卧佛,长一丈二尺,其后环立十三尊佛像,后边隔扇上还绘有精美的佛像。该寺现由五十九中学占用,保存较完整。寺中卧佛在解放后移至大慧寺,后于1979年又移到法源寺供奉,隔扇也同时移到智化寺大殿同样位置上保存。除此以外,寺中其它文物均已无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