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的辽代名刹妙应寺,因寺后有座高大的通体洁白的藏式喇嘛塔(建于元代),所以北京人都叫它白塔寺,久而久之,它的俗称名传遐迩,而真正的名称却被人淡忘了。除此之外,在北京城内还有两处庙宇也被称之为白塔寺。 步入北海公园南门,跨过永安桥,举目仰望,在白塔之下绿荫掩映中,有一组依山而建的宗教建筑群,这就是永安寺。寺的前身是元、明两代西苑万岁山(即琼岛)南坡仁智、介福、延和三殿,在清初曾是喇嘛诺不汗驻锡所在。由于顺治帝笃信佛教,又非常崇敬诺不汗,因而采纳了他的建议,于顺治八年(1651)在三大殿旧址上建造了喇嘛寺院,并在山顶原广寒殿旧址修建了藏式白塔,赐名白塔寺,后于乾隆七年(1742)又改称永安寺。寺院依山而建,从山脚下拾级而上,依次有山门、法轮殿、牌坊、正觉殿、普守殿,以及钟鼓楼、配殿、回廊、碑亭等,白塔耸立于山顶,前有善因殿。整座寺院布局得当,殿宇巍峨,其间又有山石花草及百年古树的点缀、烘托,更显气势不凡。寺中各殿原均供有佛像,但都毁于文革期间,其建筑也在七十年代前期闭园整修时改建成了园林式建筑,使其宗教色彩大为逊色。 在今龙潭西湖附近,临近铁道,六十年代中期以前,曾有座法藏寺。因寺中原有砖塔一座,故俗称白塔寺,也称法塔寺。据《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记载:本寺始建于金大定年间,初名弥陀寺,后于明景泰二年(1451),由太监裴善静重修,并更名为法藏寺。寺内砖塔为楼阁式,共有七层,高约三十米,平面为八角形,各层每面设有明窗,内置一组佛像,共有五十八尊。由于北京地区多风,故而塔均为实心,不能攀登,唯独该塔为空心,内设旋梯以供登临。当年登上此塔,举目四望,南俯平川,广阔无垠,北望宫阙,黄瓦参差,西观两坛,松柏繁茂,西山群峰仿佛就在眼前。在清代,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那天,入夜寺中僧人便燃灯,并绕塔奏乐,异常隆重、热闹。明亮的灯光映照全塔,乐声也如同是从天而降。法藏寺在清末就已荒废,仅存此塔孤立。1965年为了铁路的安全,将年久失修的这座北京地区唯一的楼阁式砖塔拆去。前些年整治龙潭湖时,有计划在东湖中央岛上重建该塔,以复旧貌、以壮景观,但不知何因,至今未见动工。 此外,在海淀区花园村北,还有一处白塔庵。今天,庵早已无存,仅存藏式白塔一座。塔建于何时已无记载,传说是明代建文帝的衣钵塔。如今,白塔已耸立于中国画研究院内,与周围的仿古建筑交相辉映,更显白塔的雄伟壮丽。
白塔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