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智化寺:藻井的故事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吴瑞卿

    北京,智化寺,因缘从何说起?一个从香港移居美国的作家,一个500多年前的明代藻井,一个国宝外流的故事,一脉相牵东西半球的万里分离,一段中国民族历史的哀痛见证……    5年前,在美洲版的香港《星岛日报》专栏里,我写了一篇《藻井的故事》:   “我坐在这小殿堂里,感到很安宁。殿堂前方是明式的梨木雕栏和柱子,左右还有细密的格窗。细看那些门扣和木角的铜片,完整无缺,工艺精巧。我想起北京故宫和山东孔府,门角门环都给人摸得油油滑滑的。
    “举头望,一个完整华丽的藻井……”
    那年夏天因工作关系,我陪同几位中国博物馆人员访问了美国肯萨斯市的尼尔逊阿坚斯艺术博物馆,见到了那一个明代的藻井(中国传统建筑的雕饰或彩绘内顶)。后来我独自再走回博物馆去,在那藻井下,徘徊细看,感触莫名。馆长送我一本该馆的收藏史,因而我写了藻井飘洋来到美国背后的悲酸故事。
    文章收进我最新的一本散文集一篇《国宝外流的故事》里。上月我到了北京,甫抵京,一位朋友告诉我:“前几天电视台播放文化系列纪录片,介绍了东城的智化寺,述及寺的藻井流落外国,现在有意重修,可就欠缺原来藻井的式样尺寸。节目完结时还呼吁观众有谁曾见过并记得藻井模样的,请通知电视台。我读过你的书,知道那就是你笔下的藻井,就打了电话给电视台告知他们!”
    谁想几天之后在另一场合,偶然竟认识了参与该纪录片撰稿工作的一位朋友。我立刻把尼尔逊阿坚斯博物馆中国藏品部杨晓能主任的通讯给了她,请她直接联络。其实,此前中国也有人曾经联络过该博物馆,试图追寻当年藻井被卖的经过,可是没有了下文。
    在北京,我到了智化寺,站在那失去了藻井的佛殿里……
    今夕何夕,此地何地?悬念多年,见了!心情既兴奋又惆怅,竟有点如在梦中。可不是梦,我真的身在北京智化寺如来殿的万佛阁里,就是那失去了藻井的佛殿。
    举头仰望,殿顶整齐暗绿的木方格,交错镶着精致呈十字形的铜花;方格内……只有棕黄色的木板!
    方格内原有的藻井,远在地球的另一半。那华丽的藻井在我眼前浮现,可是无论多努力,我也无法把在肯萨斯博物馆见过的藻井,镶到眼下那显得十分孤寂的木方格里,即使只是我脑海中的幻想。
    失去的藻井,70年前由专门收购中国艺术品的美国人华尔纳和悉克曼两人经手替肯萨斯市尼尔逊阿坚斯艺术博物馆买下,运到美国去了。1931年,华尔纳第8次到中国。这回他开始为尼尔逊阿坚斯博物馆收购字画、陶瓷、青铜器和石雕等艺术藏品,他还想购买一座清代的皇府,只因价钱没有谈成。然后,他和悉克曼就看中了智化寺,于是放弃购买皇府的念头,集中心思在这座明代庙宇上。当时,北京很多寺庙的和尚都在拆卖寺庙,从佛像、雕刻、门、窗、装饰,甚至木柱、雕栏。
    华尔纳顺利地就买了智化寺的藻井。他在给博物馆的信上说:“在这个国家里,看起来这是尚未遭到破坏的中国建筑中最好的一部分。”他形容这座寺庙:“它的全部组合没有用一口钉,木匠的工艺超凡……并且似乎还保有明代原有的金。”最后他还再三叮咛肯萨斯的人小心抹去藻井的封尘,但千万别洗涤,因为它“年代累积,已有一层柔亮的光泽!”
    在回到北京之前,我特别重新翻阅了尼尔逊阿坚斯博物馆那本馆史,注意看那楠木藻井的细图。图片是藻井的方正构件。外框方正,雕工精细,框内是八角形的雕框,八角框内再来一个方正雕框,之内又是八角雕框,层层相叠,组成直线条的多角图案,最近中央的八角框每边内均有一幅龙雕。八条雕龙环绕着中央的圆形雕框,框内是一条团龙,精巧浮突,生动如活龙跃飞。
    5年前,我第一次在尼尔逊阿坚斯博物馆看到了这藻井。在宁静的博物馆里,柔和的灯光下,藻井像幽幽地无声诉说着它的身世。我莫名地激动,写了文章,立了心愿:总有一天我要到智化寺去凭吊。
    这次甫抵北京,朋友就带我到智化寺去。过了几天,恋恋不舍,我独自又来了一次;这是“国宝外流的故事”主题所在。智化寺在北京东城朝阳南小街禄米仓胡同,不难找到。
    智化寺坐北朝南,前方是一道庄严厚重的石拱门,顶上石刻“敕建智化寺”
    华尔纳的眼光是独到的,这是多座组成既雄伟又精巧的明代建筑群,现在是仅存少数全木结构的建筑,没有用一口钉。今天,我仰望院中的两块字碑,刻着的日子是大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
    那天我进寺,几是空无一人。甫进大门,钟楼鼓楼布于左右,中为智化门。智化寺原是明代太监王振的家祠,乾隆七年时皇帝敕令改为寺庙。智化门前分立的两块大石碑,根据记载碑上原刻有歌颂王振的颂辞,改为智化寺时碑文已被磨去,故成为无字碑。今天碑文清晰可见,刻着大明正统九年佛弟子立碑。究竟是历史纪录有误,还是后人补回,我尚未有机会求证。
    绕过智化门,二进院子有智化殿,上了锁不开放参观。我从门缝往里看,大殿正中是一幅气势慑人,写地藏菩萨故事的明代巨型壁画,色彩柔和,保存得十分好。我放下心来,壁画最易受到天然和人为破坏,真宁可这样关起,待保护条件成熟时才公开。智化殿两侧是两幢配殿,名大智殿和藏殿,均开放为文物陈列室。智化殿的藻井也失去了,流落美国费城博物馆!
    院落最后是如来殿,殿内大佛于中,四周是排列整齐的小佛龛,每个小佛龛都有一个木佛像。沿大殿后的木梯级,我怀着有点激动的心情,登上了万佛阁。尼尔逊博物馆那中国藻井,原该就在这儿!
    这是一个幽暗庄严的佛阁,如来宝相安详,500多年人间风雨,悲喜哀乐,朝代兴替,战乱升平,佛祖只是不动声色,抚悯众生。佛座两旁一对木刻对联:“虔登梵阁游于华藏之天,钦仰慈容礼拜于刹尘之佛”;佛殿四壁也是满列着被岁月和香火熏得黝黑的万佛龛。我非虔诚佛徒,但念了十多年佛教学校,可以说是在佛门中长大的。佛阁的古朴无华,比我在香港从小亲近,相对地显得辉煌的东莲觉院佛殿,更摄我心神。
    可我还是恋恋不舍地悬念着那失去的藻井。举头细看,殿顶分三部分,正中部分平直,承托藻井的绿色木方格不知是原件还是后人补上的,工整地排列着。殿顶从正中向左右伸延,稍作斜倾,也都排列着绿色木方格,方格的交角都有十字形的铜花,典雅精致异常;没有藻井,看得出用了新的木材暂时填补着。墙与顶之间是金漆浮雕的横木,正如尼尔逊所说,仍然散发着一种积年累月的柔亮。
    从1930年到2000年,从肯萨斯到北京,从笔墨到置身其境——智化寺万佛阁内,思绪起伏,我有点不能自已,步出阁外,凭栏处,居高临下,层层殿瓦安详地沐在微弱的阳光中。心神一转,说不出是开朗,还是哀愁;像才放下了一件心事,又拾起了一件心事。
    愿有那么的一天,我再临万佛阁。举头望,看!那整钿贴金的藻井!
     

万佛阁的藻井(此井今已不在智化寺内。本世纪三十年代,因经济问题,寺僧将此井出售给美国人,现存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解放前的智化寺建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19:46 , Processed in 1.09840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