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护国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郭子升

    护国寺位于北京西城西四牌楼之北,护国寺街西口内路北,农历每月逢七、八有庙会。
    护国寺为北京名刹,始建于元。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云:“大隆善护国寺,都人呼崇国寺者,寺初名也。都人好语讹语,名初名。寺始至元,皇庆修之,延佑修之,至正又修之。元故有南北二崇国寺,此其北也。我宣德已酉,赐名隆善。成化壬辰,加护国名。正德壬申,敕西番大庆法王领占班丹、大觉法王着肖藏卜等居此,寺则大作。中殿三、旁殿八,最后景命殿。殿旁塔二,曰佛舍利塔。”寺前后五进。院中碑刻甚多,其中著名者为赵孟頫书《皇庆元年(公元一三一二年)崇教大师演公碑》和危素撰并书《至正二十四年(公元一三六二年)隆安选公传戒碑》等。寺内除供奉佛教诸佛祖外,还有元丞相脱脱夫妇塑像和辅佐明成祖朱棣,建有殊勋的姚广孝影堂。另有葡萄园数亩,可见其规模之大。清末曼殊震钧著《天咫偶闻》云:“隆善护国寺,俗称护国寺,即元之崇国寺。赵松雪书演公碑,危太仆书选公传戒碑皆在殿东阶下。月七、八有庙市,与隆福寺埒,而宏敞过之。”
    护国寺庙会与隆福寺庙会齐名,即所谓“东西二庙”之西庙。《京都竹枝词》云:“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①护国寺庙会上货物全到什么程度?都有哪些商贩?还有哪些玩艺儿?百本张《北平俗曲护国寺》写得十分生动而具体,我们不妨跟着唱本的描述,到护国寺庙会上去逛一逛。
    唱本开头是这样说的:“至门前见一人当门而立面含春,原来施舍那经验的偏方和劝人的经典,接一张看说:‘何苦来买纸费墨在这里冤人’。”实际上护国寺山门前两侧多是出售竹柳制品,日杂什物的摊子。个别这样的摊子,不管庙会不庙会都摆在这里。接着是“来永和斋先将梅汤喝一碗,顺甬道玉器摊上细留神”。永和斋的摊子当在山门以里。梅汤就是酸梅汤,是一种清凉解暑饮料,主料是乌梅配以白糖、玫瑰等熬制而成,过去夏天到处都是卖酸梅的摊子,摊主手持两冰盏,互相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山门甬道两侧是几个玉器摊子。玉器是高级装饰品,受到统治者的喜爱,北京是数代帝都,很多高超的磨玉工匠都集中在北京,北京成为著名的玉器产地。玉石种类很多,有白玉、青玉、碧玉、翡翠、玛堖等。它们的硬度都很高,生产过程相当复杂,要用各种工具和以金钢沙琢磨而成。一件作品,往往需集多人之力,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据记载故宫博物院在珍宝馆陈列的“大禹治水图”玉山,用了十三年时间才完成。天然玉料,大都带有瑕疵,艺人在创作时要因材施艺,利用它的天然色彩和纹理以至各种疵点,巧妙的琢磨,巧夺天工,可以变瑕为瑜。玉器价值昂贵,所以逛玉器摊,特别是想买件玉器,要“细留神”。
    再往里走是弥勒殿,殿中正位供的是布袋尊者,就是那位肥头大耳,满脸堆笑,大腹便便,袒腹露胸的胖和尚,俗称“大肚子弥勒佛”。他身后是顶盔贯甲,手捧降魔杵的韦驮。他是佛教的护法神,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卫队长”,所以他的塑像面向内,注视着大雄宝殿里的释迦牟尼佛。弥勒殿内有翎子张的摊儿、卖腰刀的和零星古董摊。
    弥勒殿之北是天王殿,天王殿是穿堂门。两侧各有两位天王,天王的塑像都是戎装,面目狰狞,十分可怖。四位天王是:东王持国天王,衣白,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衣青,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衣红,手持■索;北方多闻天王,衣绿,手持宝幢,统称“护世四天王”。天王殿内是辛家的玉器摊儿,这是一个大摊儿。天王殿本来地方不大,摆一个大摊儿就够了。一般寺庙天王和弥勒是一个殿,天王在两侧,弥勒和韦驮在中间,这样殿内就没有摆摊的地方了。
    天王殿以里的院子比较宽敞,摊位也多。一个大摊是吉顺斋饽饽铺,卖京装绢扇的就有云林斋、德丰斋、冰玉斋三家。过去北京人把糕点叫饽饽。饽饽铺分回、汉两种,其主料是面粉、糖、油,辅料有各种干鲜果、蜂蜜、香料等多种。传统的饽饽有细馅饽饽、硬面饽饽、寿意饽饽、片儿饽饽、大八件、小八件、自来红、自来白、蜜供、萨其玛等。北京的老饽饽铺现在还有正明斋、大顺斋等。
    卖扇子也是一个大行业。过去没有电扇和空调,盛夏时节,不论贫富人人都拿把扇子。那时既有专卖扇子的店铺,百货店、南纸店、山货铺等都代卖扇子,夏天还有小贩背个箱子沿街吆喝,为人修理扇子。扇子主要有蒲扇、折扇、羽毛扇、团扇四大类。此外,北方有用麦杆制作的扇子,南方有用竹篾编织的扇子。
    蒲扇是蒲葵的叶子制成,价钱很便宜,是一种大众化的夏日搧风驱热工具。搧风之外,还用它驱赶蚊蝇,夏天卖西瓜以及其他食品的小摊都人手一把。羽毛扇就是戏曲中诸葛亮拿的扇子,是用禽鸟的羽翎制成,一般是用鸡的翅羽和尾羽,高级的用大雁的羽翎。扇的形状有长、圆、桃形几种。扇把用木、牛角、象牙等雕成。夏天在蚊帐里多用羽毛扇,因羽毛柔软不会挂坏蚊帐。折扇由扇股、扇面组成,扇股用竹、木、骨、棕,象牙等制成,以竹股最多。扇股长约30厘米,两边两根大股,一头稍宽,中间若干根小股,穿在扇面中间。扇股的数量从十几根到三十几根,数量越多,两根大股越窄,少则宽。扇股下端有孔,用轴固定起来,可开可合,故名折扇。扇面是用绵纸或绫绢折叠裱糊而成,长约为扇股的五分之三,宽与大股相同。把小股分别插在扇面的夹层里,把扇面两端粘在大股上,就成为一把成扇。团扇是以竹木作骨架,糊以绢、纸。团扇一般是正圆形,故名。也有椭圆、桃形、折角长方形、折角正方形、菱形等式样。扇柄的材料也多种多样。折扇的大股和团扇的手柄与边框,讲究的雕刻着各种花纹图案和文字,有的还镶嵌珠玉宝石。一柄小小的扇子,也是艺术家发挥才华的天地。篆刻家可以在折扇的大股刻一篇《波罗密多心经》字比蝇头还小,而神气贯注,画师可以在上面作画,书法家可以题字。精致的扇股,配以有名人绘画和书法的扇面,就是一件很珍贵的艺术品。京装绢扇是指团扇和折扇。卖扇子的摊上兼售扇套、扇坠等。过去有专门收藏扇子的收藏家。
    东边碑亭内是百本张摆的卖唱本的摊子。主要是京剧唱本,也包括大鼓、单弦等唱本。唱本都很薄,印刷也很粗糙,错讹百出,但价钱很便宜。不过一出戏,他要分印成若干本,要想集全整出戏的唱词和念白,就得买很多本,这也是旧社会生意人的生意经。过去戏曲的本子,艺人是不肯轻易传人的,而业余戏曲爱好者又很多,因此,百本张的生意也是很兴隆的。
    庙的各个院落,殿内殿外都有商贩摆摊和文艺演出,吃、穿、用、玩应有尽有。除以上介绍的以外,摊贩中有字号的是天元堂黑驴儿家的眼药、仁义堂孟家的百补增力丸、云林斋画店、本立号烟料、手艺堂的蝈蝈葫芦、德昌号的绸缎、永春花厂、聚文书坊等。没有字号的小摊是卖首饰的、卖南纸文具的、卖旱三七的、卖苦果的、卖龙爪姜的、卖熟食的、卖鼻烟壶的、卖烟袋的、卖剪刀的、卖绣花针的、卖估衣的、卖瓷器的等等。文艺表演也是多种多样,有仓儿、王麻子的相声、跑旱船的、唱莲花落的、盘杠子的、耍耗子的、鸭蛋刘的吞宝剑、弦子李的弦子、瞧两湖景的等等。此外,还有卖耗子药的、粘盘子粘碗的、拔牙的、算命的、相面的。庙后胡同里还有狗市,狗市原本在护国寺西口,因狗随地拉屎,附近商店反对,以后移于庙后。
    书中提到有字号和姓名和没有字号摊贩各有三十多个。写唱本为了合辙押韵,不可能把庙会上所有的内容都写上,就以上提到的内容已经够丰富,也够热闹了。
    以上描述的是民国初年的情况,已经不是鼎盛时期,但规模还是很可观的。逛庙会一直到解放初,在北京市民中依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到庙会上听听相声,看看杂耍,买些东西,吃点小吃,也是一种乐趣。
    近百年来,北京政治风云变幻无常,庙会也时盛时衰,总的趋势是在逐渐衰败,护国寺庙会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很不景气了,到解放前夕更是冷冷清清,只剩下些卖竹柳日杂用品和小食品摊以及个别说书卖艺的。完全失去了当年“商贾云集,珠玉锦绣,充斥其中,游人如入五都之市”的气派。
    解放初期,随着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护国寺庙会又兴旺一些时间,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摊贩们大都集中到隆福寺长期营业了。一九五七年时,每届庙会时还有少数小摊贩在庙中摆摊售货,逛庙者寥寥无几。以后庙中建筑逐渐为一些单位占用,大部分建筑被拆除,改建为楼房,庙中原建筑仅存三间金刚殿和后殿的几间西配殿。如果硬要寻觅护国寺庙会的痕迹,只有人民剧场对面的小吃店和花厂子,尽管解放以后都改建为楼房,但这两家还是由护国寺庙会延续下来的。

    [后注]
    ①转引自《北平风俗类征》第419页。
 

护国寺夹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14:23 , Processed in 1.09842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