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众多的寺庙中,和皇室有关的为数不少。其中,以明清两朝皇太后兴建的庙字万寿寺,最为有名。 万寿寺坐落在紫竹院附近。沿着长河西行不远,就可以看到一座寺院,山门上镌刻“建护国万寿寺”几个大字。跨进山门,中轴线上错落有序地建有六座殿堂。殿后假山玲珑,小桥曲拆,环境十分幽雅。 原来,这座万寿古刹是明朝慈圣宣文皇太后于万历五年(公元1578年)修建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慈圣宣文皇太后是明神宗朱翊钧的母亲。有一天,老太后突然一阵心血来潮,发下愿心,要修建一座寺庙。她派亲信太监冯保在城西广源闸一带寻觅地址,负责修造。皇宫之中,除了皇帝以外,太后就是最高主宰了。太后要修庙,岂不正是献媚巴结的好机会。于是,监督建庙的冯保,献出白银312.5千克。其他公主和宦官也纷纷拿出体已银子,赞助修庙。寺庙于万历五年动工,第二年建成,赐名万寿寺,无非是祝愿皇太后万寿无疆之意。建成之日,皇太后和皇帝亲自到寺内降香,还在寺内进了御膳。当时这座庙的权势很大。它的东南有一座寺庙叫紫竹院,也就兼并过来,做它的下院。如今紫竹院公园,就是沿用的旧名。 说起万寿寺,还和钟王——华严钟有过一段渊源。华严钟是永乐年间铸造的,最初放置在宫内。万寿寺落成以后。才迁移到这里。命僧人日夜按时撞击,钟声醇厚,余韵悠长。直到乾隆年间,才移放到城北的觉生寺。 万寿寺建成以后,可惜好景不长。到明末清初时,由于连年战火和朝代的更替,逐渐荒芜败落了。到了清朝乾隆年问,乾隆皇帝弘历为了给母亲裕寿皇太后庆祝六十大寿,在瓮山大兴上木,修建万寿山。有一次,乾隆曲万寿山沿长河乘船进城,途经广源闸附近,见绿柳繁花之中掩映着一座古寺,庙虽残破,但规模依旧,山门上“万寿”二字清晰可见。这两个字暗含乾隆祝贺母亲“万寿”之意,心中大喜,就下令重修,作为由紫禁城到万寿山途中的行宫。乾隆还下令在寺旁修了一条苏州街,街上店铺均仿照苏州式样建筑,铺中充盈着苏杭特产,还从苏州雇来店伙。喧闹的市井,动听的吴依软语,使人如置身于苏州城中,裕寿皇太后生日这天,乘“万寿大轿”由畅春园来到这里,欣赏街景,在万寿寺休息。然后改乘暖冰床沿长河返回宫中,乾隆皇帝还亲自撰写碑文,记载了这件事情。但到了咸丰十年,万寿寺被英法联军焚毁。一座壮丽的寺院,成为断垣残壁。 慈禧掌权以后,骄横奢侈,经常住返颐和园和紫禁城之间。途中缺少歇脚之处,深感不便。便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重修万寿寺。这次重修,还扩建了千佛阁,阁内有雕刻精美的小佛数于尊。长河沿岸,遍种垂柳桃花。每当春光明媚之时,碧波漪涟,绵延一万多米的堤岸,犹如两条翠龙翻眷于红色云霞之间。农历四月上旬,慈禧乘轿到什刹海,然后坐船沿长河到颐和园。船到紫竹院,正好一半路程,便下船到万寿寺休息,在寺中的“无量寿经坛”拈香礼佛。寺庙最后一殿叫照楼,因慈禧常在此梳洗,也叫梳妆楼了。 四百年来,万寿寺历经沧桑,几度兴废,都和皇太后有关,可以说是一座太后之庙。进入民国,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万寿寺成了驻扎军队和关押囚犯的所在。由于管理不善,又被不法之徒纵火焚毁。古寺不幸,又遭厄运。只留下当年慈禧登船的码头等遗迹,供人凭吊了。 近年来,人民政府对万寿寺进行了第四次翻修。并在此成立了北京艺术博物馆。如今,万寿寺不但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还将成为一座陈列丰富的艺术之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