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便门外的白云路一侧,矗立着一座著名的道教宫观,这就是北京唯一的有着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白云观。它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闻名中外。 白云观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36一739年),当时名叫天长观,金代名叫太极宫。后又改名长春官。到了明正统八年(公元14硼年)才正式改名为白云观,并一直沿用至今。 现存的白云观建筑,大部分是明清两代重建的。布局由数进四合院组成,中轴线上依次布置了五大殿堂和后花园。整个道观融合了我国南北园林的不同风格,充分体现了明、清道观的规制和特色。以山门外的牌楼为起点,有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三清阁,直到后面的云集山房。在第四进的邱祖殿里,供奉着一位有名望的人物邱处机像。 邱处机,山东登州栖霞人。19岁学道,拜金真教主王重阳为师。专修全真教义,后来成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之一。1220年,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途中,派亲信大臣刘仲禄,拿着亲笔诏书前来聘请。书中说:“朕心仰怀,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直接把他比作姜太公和诸葛亮了。邱处机率领十八名弟子,应诏前往西城。跋涉万里,来到了大雪山成吉思汗的驻地。成吉思汗问他治国之道,邱回答说:不嗜杀人。劝成吉思汗采取缓和政策。这对制止蒙古贵族的杀掠起了一定作用。成吉思汗又问长生之道。邱说:有卫生之经,无长生之药。要清心寡欲,这些话很对成吉恩汗的心思,说是天降仙翁使他醒悟,称邱为“神仙”。赐池大宗师爵位和一面虎头主牌。命他“掌管天下道教”,住在太极宫。称邱处机为“长春真人”,太极宫也就改为长春宫了。 邱处机还是一位旅行家。他先后游历了西北各地,记录了大量的风土人情。后由他的弟于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他还致力于“养生学”的研究,写了一本《摄生消息论》是很有影响的养生学著作。 如今白云观山门上悬挂的“(束力)建白云观”的巨幅匾额,就是当年明英宗皇帝所赐之物。但它不同于一般寺庙宫观所悬挂的匾额,不是采用木质材料制成,而是用一整块生铁铸造的。 这块铁匾长3米,宽1米,厚0.1光,约重35O斤。为什么1将如此笨重的铁匾悬挂在高高的山门之上呢? 原来从金朝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至元朝顺帝未年(公元1341年)止,在这180年当中,白云观却经历了几番修了毁、毁了修的遭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情的大火曾使它三度焚毁殆尽,当年英宗皇帝对白云观进行修建,历时之久,工程之大,耗资之巨,都是空前的。修建完工之后,英宗皇帝担忧白云观再次毁于火灾,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就以铁代木制做了这块大铁匾。寓意是白云观坚固持久,像铁铸的一般,从此以后便有了“铁打的白云观”之赞誉了。 白云观的后花园也很有特色。后园原名后圃,有戒台、角楼和云集山房等建筑,院中有太湖石垒的假山,山下有一洞,额题“小有洞天”。云集山房逮在一座上台上,后有上山,古树森森,甚是幽静。每逢阴雨,白云漫漫。楼阁亭台笼罩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如同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因此有“小蓬莱”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