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雍和宫白檀木整雕弥勒佛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黄春和

    雍和宫的弥勒大佛雕造于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它的来历流传着一段清乾隆皇帝与西藏七世达赖喇嘛友好的佳话。据清理藩院档案记载,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世达赖因得乾隆派兵平定了境内的一场叛乱,对乾隆十分感激。当时他得知乾隆欲为其家庙雍和宫建高阁,供大佛作寺后的压轴,遂在西藏内外广泛搜罗佛像,以求报答皇恩。恰好当时尼泊尔刚从印度运回一棵白檀巨木,达赖获悉后立即以重金将白檀树换了过来。白檀木由尼泊尔经四川历时三年运抵雍和宫。乾隆见到这棵巨檀,十分欢喜,马上任命京师的察罕活佛负责造像的设计和指挥,令养心殿造办处的广木作,漆作,木作,雕銮作,如意馆五处匠师会同中正殿造办佛像的喇嘛工匠共同雕造。因佛像太高太大,所以当时是先砌佛座,安置佛像,待佛像定位稳妥,再建万佛阁。因此雍和宫有“先建大佛,后建宫殿”的说法,后讹为“先建大佛,后有雍和宫”。大佛于乾隆十八年雕刻成功,到去年恰好是二百四十年的历史。
    雕成的弥勒大佛通高二十六米,有八米埋入地下。佛像头戴天冠,双目圆睁、身披络腋,上身袒露,下着长裙,全身缨络珠宝严饰,雍容华贵。两手结印契。造象的艺术特征与各地弥勒造像几乎一致,只是面部表情威严有余,较为少见。有人将其归咎于当时负责设计的察罕喇嘛不懂艺术。但从藏密造像特征看,并不为过。佛像的名称,汉藏等地叫法不一,印度梵语称“弥勒”,藏语称“强巴佛”,蒙古语称“迈达拉”,汉语称“慈氏菩萨”。按佛经的说法,弥勒现在仍是菩萨身分,为佛教五大菩萨之一;他将来要接替释迦牟尼佛的位置成佛。因此,在佛教艺术中弥勒通常以两种身分出现。一为未来佛;一为菩萨。作为未来佛,其形象是高髻螺发,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释迦佛形象大体相同,通常与过去迦叶佛,现在释迦牟尼佛组成一铺“三时佛”一起供奉,单独奉祠少见。作为菩萨,形象多为戴天冠,在家居士装束,姿势或坐或立,另有宝塔、宝瓶等标志。因我国五代财出了一个布袋和尚(契此)自称弥勒化身,于是后来又有以布袋僧形象塑造的光头大肚或天冠大肚弥勒菩萨形象。由此看,雍和宫的弥勒大佛则是正统的弥勒菩萨造像。
    雍和宫弥勒大佛是历史上汉藏友好的重要见证,目前又是国内最大的木雕佛像,有着重要的宗教历史和文物价值。1990年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12:28 , Processed in 1.11559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