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风筝哈”的奇遇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柴茂智

    清朝末年,北京出了个赫赫有名的“风筝哈”。
    那时风筝盛行全国,喜爱风筝艺术的人很多。哈氏风筝起源于19世纪中叶。哈家本业建筑,当时由于此业具有季节性,淡季时匣在北京琉璃厂作起了风筝的制售生意。一百多年来,盛名远扬,成了中国风筝工艺的一个重要流派。
    哈氏风筝的奠基人哈国梁,出于对风筝的热爱,逐步摸索,学习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哈氏风筝的创制奠下了基础。
    第二代哈长英,继承父业。他聪明好学,创作力强,一面随父学艺,一面刻苦钻研。他经常流连于公园内,留心每个角落的绘画图案和花草虫鱼,脑中积累了大量素材,也提高了审美眼光,从而创制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风筝。哈长英制作的风筝,不但规格最大(哈氏风筝以硬翅类风筝的膀条长度计大小),而且他还把所有类别的风筝的骨架,从大到小制定出标准尺寸和造型比例。他的风筝作品种类多样,造型奇特,色彩瑰丽。蜻蜓的翅膀能上下抖动,眼睛能自由转动;小燕在空中能发出呢喃细语。个个风筝都有很好的起飞性能,飞得高,飞得稳,深受人们的喜爱。1915年,哈家的蝴蝶、蜻蜓、仙鹤、花风四件轻翅风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从此,北京“风筝哈”的名气更大了。
    哈氏风筝虽然四方驰名,但是,在旧中国,哈家艺人的生活却十分困苦。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奖牌和奖状从美国邮寄到北京和平门邮局,邮局通知,发来的有金牌奖和银牌奖,要拿钱去取。取金牌奖要交两块银元,银牌奖交一块银元。哈家东拼西凑,才凑足了一块银元,只好领出银牌奖。从此,就留下了哈氏风筝得了银质奖章的说法。
    如今风筝哈已传到第四代。哈家第三代,有兄妹五人,他们各有所长,对哈氏风筝的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老大魁斌善于制作,老二魁寿和老三魁亮擅长施放,四妹晶漪经常作一些制放风筝的辅助工作,老五魁明制放结合,最为全面,也是唯一继承祖业者。魁明不但在艰苦环境中继承发展哈氏风筝,而且把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哈亦珩。哈魁明老艺人现仍健在,他的儿子哈亦琦也继承了祖传绝技。1980年,北京成立了风筝协会,哈魁明当选为副会长,哈亦琦担任了北京风筝试验厂副厂长。
    1983年夏天,哈亦琦作为中国风筝艺术家的代表到美国旧金山参加了国际风筝表演比赛大会。在会上,他有一次意外的奇遇。
    在中国风筝展览会的展台上,他见到了旧金山自然博物馆珍藏了近七十年之久的四件中国风筝精品:莲花葫芦、香炉鼎、钟馗和双鱼。这四件风筝所使用的材料、骨架的扎法、图案的设计、彩绘的手法,都与他祖传的技艺一模一样。他惊喜地辨认出那正是他祖父哈长英的作品。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高兴地请他写下了这些风筝的名称、造型和特点,作为永久的资料保存。
    这次,在旧金山美瑞那草坪广场举行的国际风筝表演比赛,有美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的代表参加,有的代表就是哈亦琦的徒弟。哈亦琦本人这次不参加比赛,只作表演。他表演的瘦沙燕和串风筝,都是他在美国亲手扎制的。瘦沙燕长8尺,装饰着水波图案和五条龙睛鱼,描金绘彩的龙睛鱼非常漂亮,鱼眼睛探出燕翼之外,迎风转动,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晶亮的晨星。串风筝是一条大鲇鱼,头宽五尺。身长五十尺,起飞后很像神话中腾云驾雾的乌龙。当哈亦琦依次把风筝放上蓝天后,观众被他精湛绝伦的风筝艺术迷住了,欢呼声经久不息。主持大会的美国风筝协会主席也情不自禁地跑下主席台,紧握着他的手,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中国风筝是第一流的!”
    表演比赛结束时,东道主特邀哈亦琦给大会获奖者授奖。美因风筝协会和当地文化中心给哈亦琦发了特别奖。许多旅美华侨紧紧围住哈亦琦,激动地说:“你为中国争了光!”
    哈亦琦一时成了美瑞那广场上众人谈论的中心。但又何止在美瑞那广场呢!踏上美国国土的那天起,他就成了新闻人物,三十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的记者争先恐后地采访他,包围了他整整一个星期。报纸上,电视屏幕上,一时出现了轰动美国的“中国风筝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04 , Processed in 1.14621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