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春节将至时,我因放寒假而小住在叔父容之先生(古书画收藏家、鉴定家)府上。一日,清晨起来,但见瑞雪轻飘,飞花漫落,白絮纷纷,一片洁白,一时间使人顿感空气都洁净了许多。忽听一阵叩门声传来,有一人披雪冒寒而进,对叔父说:“张大爷家的梅花开了,请您去赏梅。您跟家说一声,中午吃饭许是回不来的。我还得给那老几位送信,就不耽搁啦,回头见您”!说罢扭身就走,连口水也没喝。瞬间,身影消逝在茫茫的大雪之中。来人是张伯驹先生府上的帮闲。 “这么冷的大雪天去看花?”我十分不解地问道。“你懂什么?丛碧老(张伯驹先生的字)家的两盆古梅是非同一般的盆景,雪天赏梅雅事也,自然是要去的。”叔父回答说。由于怕路滑,婶母让我与叔父同行,我不情愿地出了被窝。于是就有了我与伯驹老的惟一的一次接触,有了平生第一次欣赏梅桩盆景的雅趣。但我当时意在玩耍,全然品不出大人们的意境:“窗外雪纷飞,室内炉火红,赏梅吟诗赞,丹青案上生,火锅涮肉滋味美,举杯饮尽笑声飞……”后来我才知道,那盆单瓣白梅原是清代相国潘祖荫家的旧物,其时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潘祖荫家还有一株紫杜鹃曾数次易主,后归属江南盆景大家周瘦鹃先生。 北京地区常见的盆景有:山石盆景、树桩盆景、珊瑚盆景、宝石旱盆景、绢花盆景等,后三者是无生命的。 珊瑚盆景是天然的造化而成,极少人工雕琢,与其它几类不同。那天然绚丽多姿的珊瑚,有的像鹿角,有的像秋菊,有的似丛林,有的如青松、有的像簇簇鲜花……说来奇怪,珊瑚在海中的色彩原本是鲜艳多色的,有红、黄、蓝、绿、紫、灰、白……许多颜色,但一旦离开海水,结成珊瑚体的珊瑚虫就会死亡,大都变成白色的珊瑚。极少的红色珊瑚自然是名贵的,在故宫珍宝馆里便收藏有这种色彩鲜丽、如同银朱、骨质坚硬的红珊瑚盆景。一般家庭中的则大多是白色的。早年间米市胡同里广东会馆有几栋房子是谭篆青的家庭菜馆,在品尝“谭家菜”的餐厅里,布置得古香古色:硬木桌椅、名人字画,古朴雅静,很有一股如今常说的“文化味”。在餐厅的角落里,原有两盆珊瑚盆景,一红一白,大小相宜,是谭篆青的祖父谭莹自家乡广东南海携至京城的。谭篆青去世后,这两盆珊瑚传到了他的女儿谭令柔的手中(谭令柔解放后曾在人民医院图书馆工作,今已去世)。“文革”中,谭家被抄,不知这对珊瑚盆景现在何方。 珊瑚摆件最精的当属琢玉宗师潘秉衡雕刻的“红珊瑚六臂佛锁蛟龙”。40年代的北平玉器行业有“四怪一魔”之说(即潘秉衡、何荣、刘德盈、王树森和刘鹤年)。潘秉衡的作品以协和安定的美感、庄重古朴的造型、瑰丽清奇的装饰而位居“四怪一魔”之首。“六臂佛锁蛟龙”是潘秉衡在一株深红色、体大叉多的高级珊瑚料上琢成的。他把主体叉琢成佛身,用余料琢成一条约十厘米高的立式龙身,从佛像身上用余料向外伸出六条各执法器的臂膀。右上臂伸出的手中系一条长约30厘米的镂空珊瑚锁链,锁定右侧的蛟龙。整个作品雕琢技法巧妙精绝。佛的六臂袒露,腰间围着薄薄的裙和璎珞装饰,一条翻飞的风带缭绕全身。形象美丽传神,寄托了制服洪水、人定胜天的美好愿望。这是国宝级的艺术珍品,已由国家收藏。中国工艺美术馆开馆时,此品曾供人欣赏,令观者惊叹不已。 绢花盆景是老北京花儿市的产物,盆花制作最精绝者是大名鼎鼎的“花儿金”。金家是满族,自金桂、金文广、金保顺、金玉林已是四代了(如今金玉林的儿子金铁岭是金家的第五代传人),其中金玉林(1892~1974年)的手艺尤佳。金玉林最拿手的盆景花卉造型是“玉堂富贵”(即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和菊花)。 1918年,一个外国人到“弘兴德”花铺订做月季花。这种花儿以前没人做过,谁也不敢接。年仅28岁的金玉林大胆地应了下来。他详细地了解了外国人的兴趣和审美要求,反复摸索,终于用洋缎料成功地做出了新颖别致、追真仿鲜的月季花。他还采取独到的设计,用深黄和湖间色套色,用布做叶子。这枝新月季花在花儿市的同行中令人称赞,在西交民巷一带一炮打响。金玉林则从中又引申出了绢花中的又一个新品种“怀花”(胸花、大衣花),从而风行一时。 金玉林制作的绢花盆景雍容华贵、柔静多姿、晶莹清丽。他制作的“玉堂富贵”是达官贵人家的摆设,依订而做,可大可小,形制多样。他还能制作90多种菊花的造型,“四大名医”之肖龙友诊室中三米高的“悬崖菊”即出自金玉林之手;梅兰芳在《天女散花》中原使用的也是金玉林制作的绢花。金玉林最著名的绢花盆景是《十丈珠帘》,以菊花为题,高近10米,真实地再现了菊花在萧瑟秋风中傲霜独秀的性格。其作品不仅再现自然,且高出自然,准确地抓住了菊花最动人的姿态,用仰、顾、盼的神态,突出其动人的形象,给人以不是真花胜似真花的感觉。金玉林的“雪后菊花”的盆景被☆园老人刘文嘉以真菊花易换。金玉林的那盆“十丈珠帘”的盆景,在王府井工艺美术服务部于1954年开业时展出过,许多人以此为背景照相留念。这是老人的精心之作,展出时金玉林已是花甲之年了。此后,他更以炉火纯青的技艺,以“真花为吾师”,更为努力地创作,还科学地将化学染料引入其中,使他的绢花盆景永不褪色。他的绢花盆景(牡丹、海棠等)还被作为国礼而赠送国际友人,受到朱德委员长的热情赞赏。惜爱花儿一生而又以做花儿为业的金玉林,在十年动乱中受迫害含冤而逝。 宝石旱盆景,民间多称为宝石盆景。过去多为宫闱中的雅玩之物,一些寺庙也有摆放。小康之家置一两盆此类盆景于架案上以示风雅,民国初年则是殷实人家嫁女的陪送嫁妆。 宝石盆景因选料不同而价格相差很大,诸如白玉、岫玉、玛瑙、翡翠、松石、芙蓉石、木变石等皆可选用,此类物品档次不同,品类不一,所以依此物制成的盆景也就价格不同。 宝石盆景以各类花卉为造型。大多是寓意吉祥富贵的为多,如象征“并蒂连理”的荷花,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象征“多子多孙”的石榴,象征“涵玉散金”的菊花,象征“出人头地”的红杏,象征“风光占先”的梅花…… 清末民初,原本在青山居茶酒馆谈玉器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了集市的条件,便有摊贩逐渐由此向北羊市口、花市上四条一带发展,渐而形成了老北京的青山居玉器晨市。每天早晨6点左右,一些玉器商就在这里支起临时货摊,摊子一个接一个。赶集市做生意的人也是你拥我挤,甚是热闹,直至上午九十点钟才散市。 玉器市上有玉料,也有成品,盆景就是其中的一大类。俗话说“千样玛瑙万样玉”,量料取材,因材施艺,俏色巧用是玉器艺人的拿手活。经过开料、选料、挖脏(去掉宝石上的瑕疵、污垢)、雕琢、打孔、研磨、上光、穿枝过梗,最后组合整形。再经配盆(磁盆、珐琅盆)、镶座儿(硬木底座)、上罩(玻璃罩)等诸多工艺程序一盆盆景才算完成。出了作坊,到了买卖市场的盆景是成品,行话称之为“过行”。 大军阀吴佩孚晚年对自己毕生所作所为有所反思。为在精神上求得解脱,前拜太虚国师(据传:太虚是蒋介石之师,故有国师的称号)为师,后又拜拈花寺退居方丈全朗为师,修习“显宗”,再拜章嘉呼图克图活佛为师,接受“灌顶”,修习密宗,自称“蓬莱居士”。时居东城什锦花园11号时,还在家中设立佛堂,成为在家学佛修行的“三宝弟子”。佛堂内摆了很多宝石盆景,以作为对佛“十供养”中珠、宝、花的寓意。这些盆景都是吴佩孚从青山居玉器市上定做的,质量上乘,原料的档次高,做工精巧,造型美观,价格自然也不会低。从中是否可以看到吴佩孚的虔诚哪! 树木盆景是盆栽的独株老桩。在宋人绘画中已有很美的盆树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十八学士图》四轴,有两轴画上有盆松。干偃枝盘,针如曲铁,悬根出土,老本生鳞,俨然已是数百年的物件了。 在树桩盆景中,松、梅为上。此外还有竹、桂、槐、榆、榕、柏等品种。松、柏、槐等树木原本是北京人不肯在自家宅院中种植的,但制作成盆景便不再受此禁忌,非但可以种养,而且还可登堂人室,成为自己喜爱而又可以向他人炫耀的东西。一大一小如此差异真令人难解。 据清末太监信修明说,在西苑门外北夹道的南花园是慈禧太后住中南海时建立的,经费出自奉宸苑,专养各种花木盆景此处有首领一名、大师傅一名、太监十余名、花匠五六十名,专为宫中所需而种植。这里的盆景质量最上乘,且品种广泛,定期轮换供宫中欣赏。将修整成形,正在吐蕊沁香的盆景及时送人宫中。将需要修整,侍弄的盆景取回来调理。随时保证后宫中的整洁美观,耳目清新,赏心悦目。 在一些王府中的盆景也有的定期轮换而取优劣汰。在什刹海后海的醇亲王府内还有温室和地窖,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温室除树木盆景外,一冬天还可结得几条黄瓜,地窖内则是经年过冬的木本花卉,放在这儿免得冻死。 隆福寺的万盛花厂是荣禄的买卖。荣禄曾为军机大臣,又加封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他与宫廷、外使、银行都有关系,他的万盛花厂所做的盆景生意为京城第一家,是无人可比拟的。他雇用的花把式有丰台十八村的,有涞水石赛屯的(那里的花户多为满族旗籍,专业侍弄盆景,子孙承继不衰,向清宫呈献的盆景中有相当比例来自石赛屯),还有专门侍弄徽派盆景的皖南人。有些产品像大盆紫薇桩、合欢桩(即蓉花桩)、桂花桩等盆景,价格非常昂贵,是一般的有钱人都买不起的。此类盆景除了欣赏外,还是家庭资财甚至社会地位的一种注释。 陈叔通先生是清朝最后一科的翰林,一生专好收藏历代名人的画梅,竟有百余幅,包含元、明、清各期名家之作。斋室名:“百梅书屋”,足以见其收藏之富。先生除收藏梅图外,还雅好梅花盆景。先生是杭州人,故对南派(扬州、苏州)盆景尤为喜爱,家中书斋、客房、居室皆是梅花图卷、梅花盆景。或凌寒独放,或疏影横斜。其时与先生交往较多的李拔可、汤定之、夏敬观、林志钧等人,都在他的影响下培育起树木盆景。全国解放以后,陈叔通将百梅画幅全部无偿捐献国家,这以后他对梅桩盆景更是倾心于爱,并留有许多咏梅的诗篇。现抄录一首,以飧读者:“折枝梅花尽斗发,欣然赋此。高插繁花饯岁☆,护持颇怯报春回。褪妆弥见天然贵,生意偏从绝处来。岂待李桃新与伍,不忘冰雪旧为媒。相依未忍捐中道,笑口时还为汝开。” 剧作家、“吟碧馆主”吴幻荪家居西单北罗圈胡同(今乐全胡同)时,书斋有一古松盆景,苍古矫健、姿态动人。这是他为马连良先生编写京剧剧本《十老安刘》后,马先生答谢所赠。“文革”抄家,幻荪先生被殴致残,那盆古松也被戴上“封、资、修”的帽子,掘出毁弃。 山水盆景有软石(上水石)、硬石(硬山石)之分。硬山石的组合盆景,可常摆常新,使人可以随时变换,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在高低起伏中,以小见大,神游其间,而趣味盎然。犹如大自然缩影于尺幅中。 软山石的盆景善养苔藓、文竹、铁线草等植物。水色清澄,山石碧绿,上面有亭、有桥,还有老者垂钓,实为别有新致的案头雅供。居住在东四六条的名画家陈半丁先生的当院,有地座的“盆景”,占地六平米左右,由上水石高低错落迭置而成。池中有两盆小荷花,池中还有花鲫鱼十余条(三寸许),山上有塔,有桥,有人物,有山道,有茅屋……尤其那匐匐弯腰而行的樵夫,负柴行于山道的姿态,给我印象最深。叔父告诉我,这个景致的设计是根据元代画家倪云林的《归樵图》为基调而请人设计制作的,主人的用意真是妙极了。以后,陈半老被批斗而死,房屋被他人侵占,这个“盆景”也被填平了。只有先生立意“一树人品,二树画品”的两株树依然如旧。屈指数来,“二树学堂”的主人今驾鹤西游已30载啦! 以画江南水乡和水乡夜景的画家宗其香先生家中有一景,宗先生把它称作“半壁江山”。整个的一间房作画室,画案置于正中对窗处。画案后整个一面墙的大盆景,自地而起,长四米、宽一米、高三米,细观之俨然是把“天下甲桂林”的阳朔风光搬到了自家。在这山石上有喷泉、有小溪、有数十种植物、有竹筏、有竹楼……身临其境,身在其中,岂能没有好心情? 在中山公园的“塘花坞”进门处正是一组盆景,取“开门见山”之意。绿茸茸的山石上喷泉飞溅,池中金鲤悠然,难怪引得许多人在此摄影留念呢!近年开业的“北普陀影视城”,也在大门处辟一大面积的假山组画,刚进门就给人一种舒适感。1986年,北京市举办了第一届盆景展览,我的朋友刘天明以《漓江春晓》的硬山石盆景荣获一等奖。以后,他又举办了个人盆景展,这在北京还是第一次个人办此类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