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旧北京的女礼服--八团外褂子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孙大兴

    现在高级餐厅和饭店的女服务员,在服装方面,最能够体现出文化的回归,有的穿着一、二十年代的长袍,有的穿着短衫(高领、圆下摆)长裙,有的则着长旗袍、短马甲,上梳两把头、足登花盆底。男服务员则或穿立领制服(旧称学生服)或穿西服,系黑领结,(一般不系领带)颜色则多为红色或白色。
    很显然这是效法以前欧洲国家服务人员的身着礼服,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之意。但我们又没有特定的礼服,所以才在高级餐饮单位,呈现出一场又一场的满、汉、中、西化装大表演。我国明清以来男子官服就是礼服,而女子则有特定的礼服,明代是凤冠霞帔、清代(汉装)则是红青绣八团花红裙,简称八团礼服,此装延用至民国二、三十年代。男子便以长袍马褂权当礼服。今详述如下。
    清朝初入关时,勒令汉族男子薙(同鬄字与髢字)发易服,而不及于女子;即所谓:“男随女不随,生随死不随(无论男女,棺殓全着汉装)。”薙发是包括大小官员和老百姓,人人全薙;而易服则只是官服,或说是礼服。
    听父亲说,他小时候过年时,家里供奉祖宗的双人影像上,见到男像着“靴、帽、袍、套”,“套”又叫“外褂子”,上面缝有二个四方“补子”所以又叫“补服”。花饰为各种飞禽猛兽,用以分别品级的高低。女像则着“凤冠霞帔”,依然汉装也。
    父亲幼年时,参加过几次婚礼,新郎着“袍子马褂”,“十字披红”,头戴青缎帽头儿或毡帽;新娘则仍是“凤冠霞帔”。一古一今,竟相结婚。
    至于“凤冠霞帔”的来历呢?
    凤冠:《明会典》说是“皇妃常服,花钗凤冠”。汉制定为九龙四凤或九翚四凤,但我所见到的只是假珠冠一顶而已,与旧戏演员所戴者无异。相传寻常百姓家,婚嫁戴用凤冠,出自明太祖马皇后的特典。《续通典》“庶人婚嫁,但得假用九品服”。
    霞帔:《明史·舆服志》:(1)洪武四年,奏定命妇,以山松特髻,假鬓花钿,真红大袖衣,珠翠、蹙金霞帔为朝服。(2)洪武五年,更定品官命妇冠服:一品礼服,霞帔、褙子,俱用深青色,霞帔上施蹙金绣云霞翟文,钗花金坠子。二品同。三品、四品,霞帔上施蹙金云霞孔雀文,钗花金坠子。五品霞帔,上施绣云霞鸳鸯文,镀金钗花金坠子。六品、七品,霞帔施绣云霞练鹊文,钗花银坠子。八品、九品,霞帔上绣缠枝花,钗花银坠子。
    霞帔,也就是用以分别品级的一袭帔肩。
    过去妇女所穿的绣入团花的“礼服红裙子”。是中、青年已婚女子,在喜、寿庆典上所穿的“常礼服”或称为“小礼服”。新娘子下轿时,有特请的两位“伴姑”(未婚女子)和两位“伴嫂”(已婚者)盛装分坐彩轿两旁。“伴姑”穿便装,而伴嫂则必穿此种礼服。
    礼服为玄青色质地对襟,钉有5个“扣绊”,一般用珠或金扣子。上绣白色红顶团鹤,前、后身各三,两袖各一,故谓之八团。周身绣花边俗称“外褂子”,下着红缎百褶裙,前有“马面”绣“海水江涯”图案。
    但此服只见于旅京的江、浙一带人家的婚礼上用,当时在北京的婚礼仪式有“南礼”和“本京礼”之分。上述仪式,谓之“南礼”。
    过去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演“梅玉配”,剧中由尚小云先生饰嫂子,于连泉先生(当时艺名小翠花)饰小姑。我爷爷建议尚先生在小姑结婚时,试着此服;尚从之。演到此场时,着此服一出场即博得全场掌声雷动。因其饰演嫂子搀小姑拜堂,恰合“伴嫂”的身份之故。
    凤冠霞帔,太戏装化了,而八团礼服,服务员小姐穿上,还是很潇洒大方的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20 , Processed in 1.09158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