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胡同回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李准

1977年7月14日,我由北影搬到西四北四条胡同居住。这是我在北京第一次安了家。当时在北影正写《大河奔流》电影,为找一间房子,我把腿都跑细了,最后还是北影老厂长汪洋同志慷慨帮忙,他把他的两间堂屋房让给我,这在北京当时的房屋紧张情况下,确实“居之不易”了

我们住的就是北四条五号,是个典型的四合院。据说这个院子还是日伪时期北京市长的房子。有前厅、过厅、堂屋、跨院,门户错落,回廊曲折。只可惜我住进去时,所有的油漆都剥落得认不出原来的颜色了,这些朽木柴门都像在默默地炫耀着自己的年龄

才住进这种四合院,有些不习惯。门通窗对,就像十几家都住到一个家里了,大家用一个水管子,洗菜、淘米都得打招呼。我妻子天性不大会交际,所以最怕打招呼。以后我就教她:你就点头微笑就行。其实以后熟了,她的话比我还多。可见人是群居的动物 

搬到新居,头天晚上就闹了个笑话。睡至半夜,忽听地板上有脚步声。妻子说:有人!我屏着呼吸听,就是有人在屋子里走路,而且越走越近,几乎走到我床跟前了。我急忙拉亮电灯却不见人的踪迹,空屋不见人,却闻脚步声,难道是闹鬼了?妻子老董却一向不相信鬼神,正说着脚步声又响了,我们仔细观察审视,才发现这个屋子原来是四间,中间由一堵墙隔成两个屋子,地上的地板是旧式长条木地板,一半在这个屋子,一半在墙那边,所以那个屋子的脚步声就和这个屋子有人走路一样 

这种地板大约代表了那个时候小官僚的家庭境况,上边有天花板,所以造成误会 

在四合院里住,对作家来说,真是如鱼得水。它不像单元房,啪地一声门一关,就和大世界切断了,这些邻居的众生相,却是自然地显露在你的面前,而且很容易交成朋友。我在西四北四条五号的几位朋友,以后来往了很多年。如今虽然不在一个院子住了,却有点情同手足。比如北影的鄂国军就是其中之一 

鄂国军比我小四五岁,是个满族人。天生一副黄脸细目,一口整齐的牙齿。不管穿什么衣服,总带一点破落贵族气。天生吃素,每顿饭却按照营养学的分类进餐,比如说这一餐蛋白质不够就加个鸡蛋,青菜不够加根生黄瓜。早餐很简单,到西四小吃店买一个热烧饼,喝一碗淡豆浆。我间他你为什么不吃油饼,他说早上不需要那么多脂肪 

老鄂有两件事使我印象极深。一是当时天安门“看墙报”,这个平常文质彬彬极为谦和的中年人,却像把自己点燃了一样,挥洒出极大的热情。有时能看到深夜。从他的身上我看出了北京人的热烈感情,但平常却是那么冷漠,那么安分。由于对时事的关心,鄂国军居然去买了一个九寸黑白电视机。当时电视机还很少,老鄂的工资也较低,但他居然买回一部电视机。邻居添了电视机,当然大伙都要去看。我去看时,除了发现一片小凳子外,还看到鄂国军光着脊梁、拿着一把笆蕉扇在不住地扇电视机,我问他为什么扇,他说怕电视机烧坏了 

和我们同院住的还有李穆家、程济华家和刘建寿家。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关心,帮助。就我这个玻"陋室",每天却有很多朋友来往。张瑞芳是常客,因为她爱吃我家的豆汁小米面条。赵丹也经常去,因为当时拍《大河奔流》都在北影住,有时赵丹和几位朋友来,还在汪洋的大木桌上作画,他那幅气象纵横的《五老峰图》,就是在这个破屋子里画的 

当时虽然"陋室布衣",精神生活却相当丰富。鄂国军弄来一批刚进口的美术幻灯片。大家第一次在幻灯机前看到马奈、莫奈、高更、毕沙罗、梦高的作品,都狂呼着要跳起来……

我1980年初搬离北四条五号,我十分怀念那里。过了一年我又去看了看那个旧家,我的门上依然贴着我手写的春联:

"老树无语看人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4 13:23 , Processed in 1.09863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