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豌豆赵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翟鸿起

    30年代末,在北平顺治门(今宣武门)里,西绒线胡同西口内不远,路北的便道上(今四川饭店大门迤东),摆着一个京都驰名的小吃摊——赵记桂花带汤豌豆,俗名豌豆粥。
    经营者姓赵,人们都称他“豌豆赵”。便道上并排摆着两只一米高的木圆笼,内装桶式砂锅,锅下有炭火盆。圆笼上各立着一块白铜牌子,有一般镜框大小,牌子上镶着黄铜字“清真古教”,另一块是“西域回回”,两块铜牌上端还镶有伊斯兰教经文。在两块铜牌中间,竖着一块小木牌,上写“赵记带汤豌豆”。
    “豌豆赵”这个名称是人们叫出来的,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是信誉换来的。那豌豆都有了姓氏,您说得有多大气派吧!其实他本人并没什么气派。赵氏是回民,身量不高,年纪在四十左右,面部清瘦,双目有神,头戴黑帽盔儿,蓝上衣,两只雪白的套袖,腰系围裙。每当顾客走到摊前,他总是笑脸相迎:“您来碗喝?”盛好粥,用抹布擦擦碗边儿,往顾客手里递去:“您喝着”。顾客付钱时,他总要客气地问一句:“带着哪?”话虽不多,正像他卖的碗豆粥一样,暖人心哪!
    说了这么多,到底他卖的粥是什么样?有什么特色?
    赵记的豌豆粥可不一般,原料是紫豌豆,不仅颜色不同于一般的白豌豆,它还是一味中药。据医书记载,紫豌豆性温,服用可补中、暖腹、温脐。赵记的豌豆粥选料精,做工细。选豆时过筛剔去杂质石土,虫蚀瘪豆,洗净后入砂锅文火焖烂,颜色紫黑油亮,散发出独有的清香。盛在兰花小白瓷碗内,洒上红糖,再浇少量的桂花汁,入口香、面,不腻不泄,碗内豌豆粒清晰可见,但入口用不着嚼,舌头一抿即烂。
    来赵记喝粥的顾客不仅是附近住户,还时常有东城、南城的主顾,特意到摊前喝一碗粥。赵氏对所有顾客总是客气地问一句:“老没见啦!”不管老人还是孩子,不管有钱的还是清苦的,都一样对待。他常对人说:“只要往我的摊前一站,就都是财神爷!”附近的孩子拿大面额的纸币来喝粥,他还特意嘱咐一句:“回家换小票再来喝粥吧!”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孩子的大票是哪来的?家里大人知道不?真要是有点什么事,说不清楚。”回民贫苦人,到他摊前敛niětiě(请求周济的意思)他准给盛满满儿的一碗。
    40年代中期,我只要去西城送货,回来时总要到他的摊前喝一碗,顺便聊几句。临走的时候,他准问:“带着(钱)哪?”为什么问这么一句?从他的话里,我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他说:“若是有个主顾,喝完粥,疏忽一时,忘了带钱,说一声,走您的,决不难为他。一碗粥值多少钱哪!谁会因为这一碗粥钱,连这条街都不敢走啦!我就不信,那人比粥值得多!”
    50年代初,赵记带汤豌豆的牌子还有。1953年,说这种经营方式有××主义倾向,要割掉这个尾巴。于是就把他并入西单的一个国营小吃店,不准他再经营那带个人姓氏的粥了。于是赵氏一家的生活,国家全包下来了,医疗费、冬季取暖费、棉衣费、生活困难补助等等,政府都得管。本来是国家向赵氏征税,这回可好,税钱一分也收不着了不算,还得补贴他多少钱,明明是吃亏的事,还得当光彩吹。一户两户……全国多少户啊!这个大包袱全压在政府肩上,再大的国家也受不了哇!其实个人小本经营,于国于民都有好处,偏不让你干。四十年过去了,究竟根本原因是什么?弄不清其中的道理。商品经济大潮猛那么一冲,大门一开,人们都让潮水冲明白了。商品经济社会,不是今天才有的,商品社会在中国原来就实行过,敢情那是有规律的,谁能扭得过那个必然的规律?跟它叫了三十年的劲儿,结果怎么样?还得从头来。人明白了,可豌豆粥在市场再也看不见了。这碗粥可以不喝,可是“民以食为天”的古训,谁要是跟它叫劲,早晚得吃大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19:43 , Processed in 1.08888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