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豆腐、豆腐脑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翟鸿起

    老豆腐关键在于一个“老”字,其老度在南、北豆腐之间。做法如下:
    选净黄豆,温水泡开,上磨打浆过滤,入桶式砂锅,下加炭火,卤水点制,其老嫩度全凭经验,现在用比例就省事了,砂锅内要带原汤,豆腐凝结在原汤内。过去卖老豆腐的都是用桶式砂锅,装在特制圆笼内。用砂锅有多种好处,体轻、导热快,最要紧的是保持原味,不受金属器皿的影响。
    老豆腐摊都有固定的点,地理位置很重要,正所谓“一步三市”,更重要的还是那句话,保证质量,多少年不变味,佐料全,而不胡改乱添,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固定的风味。对一个小贩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
    老豆腐的佐料已形成传统,不能更改,否则就不叫老豆腐,而且还得是北京老豆腐,水调芝麻酱汁、水调酱豆腐汁、酱油、爆腌韭菜末、辣椒油。其它的调味品再也不能加了,要不怎么称得起正宗北京风味呢?
    豆腐脑在北京都是清真的,那卤的味道堪称一绝。勾卤要用偏瘦的上好羊肉,白汤煮熟,用刀斩成碎丁。上好的口蘑丁,讲究的用口外庙中蘑。泡汤,原汤沉淀出清汤备用,将发开的口蘑斩成碎丁,一齐放入砂锅内,高酱油、羊肉同入锅内,煮羊肉的白汤、发口蘑的原汤一并入锅,用绿豆粉芡勾成浓度合适的卤,豆腐是在一个特制保温砂桶内,点盐卤,成脑状,桶下有炭火保温,调料有蒜汁、辣椒油,喝豆腐脑卤不泄,脑嫩而不散,清香扑鼻,尤其是那羊肉与口蘑的味道无与伦比,这就叫地道的北京味。
    如今老豆腐、豆腐脑已非当年之味,其原因在于原料除去黄豆外,都得用代用品,绿豆粉价高,改用白薯、土豆粉,口蘑没了,用香菇代,完了,整个改头换面啦!说句老北京的话——“是那个庙,没那个神儿啦!”人们不是讲北京风味、北京小吃、饮食文化吗?就得叫这个真儿。
    传统风味和个人的饮食习惯是两码事。当前都讲改革,在传统风味上改什么呢?磨黄豆用电磨,保温用电力,其他的不能改,更不能革,为什么?这个道理好多人不懂,试想,把唐诗、宋词、元曲,改成现代诗,那还叫作唐、宋、元吗?干脆另写不得了。京剧改得没京剧味啦!干脆另搞一个剧种,干吗还叫京剧呀!这道理是一个样。
    40年代初,前门外鲜鱼口长巷四条口,有一个老豆腐摊,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经营者就担着挑子出摊了。一直到晚上十点左右,两大桶卖完收摊,十余年来从未间断。尤其是秋、冬、春三季,生意更为红火,晚七点过后,就收摊了。在他的摊子旁边,有一个搭帮卖牛舌饼的,晚间有一盏电石灯照明,从远处一看灯亮着就知道没收摊。吃老豆腐的主顾,有附近的住户和过往行人,更多的是老主顾,拉排子车的、登三轮的、扛大个儿的劳苦民众,带着自己家做的干粮,吃两碗热乎乎的老豆腐,就是一顿饭了。
    几次和经营者聊天得知,他与郊区农户相互合作,农户供应一年所需的黄豆,他一家人都动手,磨豆腐、打浆、点卤、备调料,豆腐渣由供应黄豆的农户拉走,这是喂猪的高级饲料,看来很像个联合体。据说,这个经营者所住的四合院,就是自己的产业。
    我幼时居住的街巷,一年四季从上午到午夜,卖小吃的小贩来往不断。一般的时间还是很准确的,而且井然有序。春夏之交,有小枣切糕、豌豆黄,节令食品有樱桃、桑椹、粽子,平时每天下午必来生、熟豆汁车子,烂蚕豆、炒铁蚕豆。秋季里有江米藕、老鸡头、老菱角、肥卤鸡、煎灌肠。冬季有冰糖葫芦、心里美萝卜,蒸、煮、烤白薯。秋冬季晚间有羊霜肠、羊头肉、炸面筋、馄饨挑子、硬面饽饽、半空儿。街巷来往行人多的地方有固定摊位,扒糕、凉粉、炸糕、莜面卷、压饸饹、糖炒栗子。腊月、正月有辣菜、白菜和鲜货挑儿。另外就是最吸引孩子们的芸豆饼、芸豆糕、糖画、吹糖人、棉花糖。还有每天下午过来的“打铜碗儿的”,北京人叫他“冰盏儿”。

卖老豆腐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3:36 , Processed in 1.12218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