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的品种很多,但一般人只知有红瓤、白瓤之分。就名称来讲,鲁地称之为地瓜,豫人则称红薯,京人统称白薯。街巷中出售熟白薯有三种: 烤白薯。小贩多在街巷中固定的摊位出售,大汽油桶改装的焖炉,膛内中层架一圈铁篦子,放洗净的白薯,文火烤熟,远处即闻到香甜味。那时小贩们所用的煤,都是煤核(hú)儿,也就是没有烧透的煤球、煤块。用这种乏煤烤白薯,火力适度,无煤味,而且经济,成本低,自然卖得多。这些乏煤的来源,多是穷苦家的孩子在饭庄后门或垃圾中捡来的,转手卖给烤白薯、烙烧饼、炸年糕的小贩。烤白薯由于水份的蒸发,糖份得以保留,烤熟后,软甜而香,很受一般平民的欢迎,小贩常吆喝:“热乎的!” 煮白薯。大秋后,农民将大块的白薯选出入窖,块小而细的留下,小贩趸来,洗净后放入锅中,锅底需扣一篦子或盘子,防止糊底,水适量,坐于炉上,待水开后,改文火焖烂,锅底的糖份呈糖稀状,便可上市。小贩带炉火及锅一同推于街巷,热气腾腾,街巷中只要听到“换糖咧!”或“锅底儿烂糊(huò)!”就知道是卖煮白薯的过来了。老人都叫这种白薯为“没牙乐”。入口甜度高,面软,可以说老幼咸宜。价格便宜,深受平民欢迎,尤其是孩子们,平时没有什么零食,花上三五分钱买五六块,足够解馋的了,特别是那白薯上沾的糖稀,油亮,孩子们特爱吃,有时专门等小贩买得快完的时候,特意要锅底那压得扁了的、软得用手拿不起整块的白薯,小贩还特地给刷上糖稀,孩子们吃着特别带劲。 蒸白薯。农历六七月份上市的称之为“麦茬薯”。茎块细长均匀,紫皮白瓤,蒸熟后凉吃。小贩吆喝:“栗子味的!”入口甜,干面,味道很象今天小贩出售的糖炒栗子。 白薯在那时之所以大量销售,主要原因是它可以代粮,而且经济。日常除蒸食外,还可以与玉米渣、小米一起熬粥,穷苦人家便以它代粮,不吃主食,晚饭就以白薯粥充饥。 幼时家里买了白薯,我和四妹,便将一块白薯洗净,切成三分厚的片,贴在煤球炉子肚上,不大会便半生不熟地吃了,味道也不错。本来是够熬一大锅粥的,我俩烤几块吃了,妈妈看了很生气,瞪了我俩一眼。如今都已年过花甲,每每提起此事,总是眼角含着泪水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