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门大街路西把口,与正阳门城楼隔路相望处,有一古色古香的门店,门楣上是黑漆金字的匾牌“月盛斋”。这里便是驰名中外、以制售五香酱羊肉而闻名的清真老字号月盛斋。走进清洁雅致、溢满肉香的店堂,可见一说明牌,上书“本斋开自乾隆年间,世传专做五香酱羊肉,夏令烧羊肉,均称纯香适口,与众不同。前清御用,上等礼品,外省行匣,各界主顾,无不赞美,天下驰名,只此一家。请君赐顾,详请认明马家字号,庶不致误。” 月盛斋开业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一个叫马庆瑞的回民创办的,故称“月盛斋马家老铺”。马庆瑞祖居北京牛街,家境贫苦,成年后曾到皇宫内当差役。在礼部衙门有机会接触到御膳房厨师,学到了一些制作羊肉的手艺。此后,便在家中学着酱制羊肉,到前门城楼下摆摊叫卖。前门在明清时期,用月墙围起瓮城,一些商人就沿瓮城外墙,摆摊搭棚,经营买卖。因卖荷包的多,便习称此地为东、西荷包巷。乾隆年间,此地已成闹市商业区,十分热闹。清《都门杂咏》写此地“五色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由此,可见当时之繁盛。马庆瑞在此摆酱羊肉摊,因清真洁净,货真价实,又有人知道他在礼部御膳房干过差使,学过手艺,故买卖很好。马庆瑞又不断琢磨酱羊肉的方法,在配料和火候上掌握了一些技巧,使他的酱羊肉在京城独具风味,有了名气。 马庆瑞几经选择,在前门户部街路东,开设了“月盛斋马家老铺”,专门卖酱羊肉。据《旧都文物略》记载:“月盛斋以售酱羊肉出名,能装匣远赍,经月而味不变。铺在户部街,左右皆官署崇楼碍目,此斋竟独立于中,巍然不移。”由此可见,月盛斋的酱羊肉气势之盛。户部街官衙排列,文武官员上朝进宫,多从此路过,月盛斋酱羊肉的名气,也传入皇宫内院。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特发给月盛斋进宫“腰牌”,为送酱羊肉“御用”,而出入宫门不受盘查。据说,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都爱吃月盛斋的酱羊肉。这便是现今说明牌上“前清御用”之典。 为了保持月盛斋酱羊肉的特色,马氏几代人不断钻研,时有改进,使酱羊肉别家不可仿效。马庆瑞的后代马永祥兄弟,曾得“太医院”太医相助,在配料中加入丁香、砂仁、桂皮等滋补中药材料,使酱羊肉更加味美香醇,且有滋补功效。一时,月盛斋酱羊肉名声四起,不仅京城争相购买,外埠各省所销甚广,而且,随着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时所携用,声名远播东南亚和阿拉伯世界。 据传,月盛斋的酱羊肉所以能保持百年传统独特之风味,其酱肉所用“百年老汤”,一脉相传,至今不变。 经过历史的变迁,因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解放后,月盛斋迁到前门外现址经营,也四十多年了。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各级人民政府,都十分重视老字号的恢复和发展,月盛斋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制了“炸牛肉卷”、“松肉”及烧牛羊肉等穆斯林传统风味食品,受到海内外人士的欢迎。为了满足各界人民群众的需求,他们还研制了软包装罐头酱羊肉、酱牛肉,扩大了外销。并在全市各大副食店和菜市场建立网点,大大方便群众。它已成为北京市知名老字号之一,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荣获“北京市优秀食品老字号”的光荣称号。
月盛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