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城的消失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沈文璟

【内容提要】2004年,老北京城,这个世界上最老的都城之一,属于历史的痕迹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似乎没有人能真正解答这个问题。 
 
 
   2004年,老北京城,这个世界上最老的都城之一,属于历史的痕迹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似乎没有人能真正解答这个问题。

    1278年,骁勇的蒙古人建成今天北京城的雏形,726年后的一个夏天,一些学者和北京市民在奔走要求保留元大都的旧街——旧鼓楼大街,当年元朝君王排挤汉人的前仇已不再被提及,他们要求世界遗产保护组织来保护这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时间仓促,未果。旧街已经消失。

消失的大抵成为了历史

    元朝消失了,即使它有强大武力支撑对中国的统治,但由于没有对各方利益协调的精巧制度,又不肯向汉人学习曾有的治国心得,在尝试各种治国方法之后,草草收场。

    公元1368年,早就心怀不满的朱元璋登场,这个出身农民的创业皇帝定都南京?对他的朝代进行大胆设计之后,开始起止长达17年的清理整肃,从此全国事务全由他一人主持。6年之后,其子朱棣反叛接任朱元璋的建文帝,三年后重建北京。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宫即是朱棣遗作。在1955年的《学习》杂志上,有人提议将它拆除,以利于交通。未果。

    这个大胆的想法未出现于清朝当家人脑中,这些同样骑在马背上的胜利者接手北京城后,采取与元朝不同的策略,主动汉化,并几乎承袭原有朝代传统。其寿命远长过元朝,但亦在三百年后消失。

历史大抵决定了现在

    梁思成成为追忆中的主角。这位早年受过正统国学教育、后又接受美国建筑学训练的年轻人,受到欧洲对于古建筑系统研究和保护的启发,回国后,投入中国古建筑研究保护活动中去,其时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在之前,被认为反传统的五四运动在老北京城发生。

    接下来的几十年,老城被各种新观念和新行动所激荡:新文化、民主与科学、反对各种不平等条约、妇女解放、缔结政党、反对军阀等等。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只是西学东来的众多新观念中的一种。

    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考古研究所和1929年中国营造社的成立可以看作科学系统地研究文物古迹活动的起点,1933年日军攻入山海关,故宫博物院为保护文物将院藏珍品南迁可以看作系统保护文物古迹的起点。

    此前,中国历代政府大多只看重对于典籍的研究与收藏(除了秦始皇愚蠢的焚书之举外),并设有专门人员承担相应职责。其他的古玩字画、佛家寺庙、壁画等则只是由于私人偏爱进行研究和收藏,或因精神信仰而保护,或由于地处偏远不易被破坏而留存。

    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的研究及保护文物古迹的过程,也是欧洲所经历的,并逐渐从欧洲的几个单个国家(如英国在1882年颁布《古迹保护法》)扩及世界(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和在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这过程发生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速度大大提升的历史进程。

    或许正是这急剧前来的未来,让人们不得不珍视过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亦经历急剧变化的过程,大量来自西方的新观念在谋求功用的同时,亦促发人们对历史传统重新思考。毕竟再怎样全盘西化,终归绕不开中国之为中国的来路。梁思成回国后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研究,和"反传统"的领袖人物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及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有着异曲同工的契合。

    但是,那个时候提出的旧与新、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科学和理性的研究、讨论和解答。

    这个矛盾在现实中的一个体现就是对于建设北京和保护古都二者关系认识的不一致。1949年对于保护古都达成了共识,才会有北京城的和平解放。

    1950年,梁思成和陈占祥从保护北京古都角度出发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建议将政府行政中心建在西郊,保护老城。就在同一年,新中国要面对长达十二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统战、前线战争、解决严重失业等等问题。旧城,或许是中央政府在当时环境下马上开始办公的不错选择。

老北京城的消失

    当时,北京城内没有干道,城内东部工业区和西部行政、居住区的功能划分,使得东西交通需要骤然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55年至1969年老北京内外城墙几乎拆个干净。在发展和保护关系上,梁思成完全保护城墙的主张没有得到考虑,华揽洪协调二者关系提出保护一半城墙的主张也没有得到认可。

    尽管梁思成的方案没有得到批准,但建国之后的大项目大多建在长安街沿线和西郊。因此,在1976年文革结束后,虽然城墙没了,老北京格局仍然存在。

    只是景观被胡同中四合院内外搭建的简易房严重影响。1956年5月18日,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制订了一份名为《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产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的文件,提出对城市私有房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私房主被要求把超出15间的出租房屋交给政府来从事出租管理和修缮?老北京城胡同中很多原来独门独院的四合院变成了多人混居的大杂院。1966年文革爆发,院子里又塞进了更多的人。文革后,这些院子中已经搭满了形状不一的简易房,拥挤不堪。

    1979年开始,所有领域都进行重建工作,但重建远比破坏困难得多。包括文物保护领域的工作,也包括几十年前未完成的对于旧与新、保护和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问题,仍然未得到科学和理性的研究、讨论和解答。

    1982年,中国第一次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其中《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

    此时已是《世界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年之后,在这部法律中,文化古迹仅被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工具",并非"文化遗产"。两个相似的概念却有着实际上的天差地别。文化遗产强调了世代平等,强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和谐。从这个角度出发,每一代人都只是在替后来者代为保管,并无权利因为现世的需求而破坏遗产。

    支持拆毁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观点中,最常见的是认为必须改善大杂院居民们脏乱差的生活环境。这种观点很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共鸣,但对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生活环境、每一个院落的权属问题等却不愿深究,甚至无视除去这些自行搭建的破旧房屋、绝大部分四合院结构良好,并非危房只需修缮的事实。

    另一个支持拆毁的有力观点是拓宽马路,解决交通问题所需。两个观点都基于现实考虑,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现实出发,为什么不能在此时重思梁思成将行政区移出老城的建议,毕竟现在情况和当时有很大不同。

    而且涉及到历史文化遗产,则不能由今天的人们也不能由现实来决定。

    1993年北京市总体规划已经明确要保护北京城中的历史文化区,1999年、2000年、2002年、2003年都陆续有相关文件、政策和法律出台。而同一时期,戊戌变法的重要遗址——粤东会馆消失了、曹雪芹故居消失了、美术馆后街22号院消失了、孟端四十五号院消失了......,曾经住过关汉卿、鲁迅等人的胡同消失了、旧鼓楼大街消失了......。

    连老北京城核心的东单至东四地区及西单至西四地区也面临着大面积消失的命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04 , Processed in 1.08227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