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堂饭庄是京城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大饭庄之一。清末由北京牛街回族厨师冯余轩开办于前门外王广福斜街(今棕树斜街)。元兴堂经营宗旨与一般餐馆饭庄不同,它的服务是专做“大宅门”买卖。开业之初,只为清廷王公大臣包办宴席,此后,也是只承办包桌,不接待散座。为此,冯余轩不惜重金,聘请御膳房退休名厨;餐具全部豪华讲究,在京城其余餐馆甚为少见。冯余轩这种经营方式,是针对清末朝廷腐败、王公大臣醉生梦死、极尽奢华之风气而定的。在餐饮业历史上,可谓少见。 元兴堂所处地址,是京城最有名的“八大胡同”高级妓院区,这里整日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是达官贵人、遗老遗少、富商豪客们的乐园。吃喝玩乐,一向是富人们的配套消费。所以,元兴堂开业后,王公贵族、绅商大贾、军阀政客纷纷登门,豪筵不断,生意兴隆。 元兴堂的清真筵席,使吃腻了“满汉大菜”的王公贵族、富贾政客,尝到了新鲜,换了口味,这也是元兴堂买卖兴隆的一个原因。清真菜早期传入中国,是由阿拉伯人在唐初传入,后多由回族人经营。到清末,已逐渐形成三大区域特点:新疆、甘肃、宁夏的西北风味,保持了阿拉伯人饮食特色,以炸、煮、烤为烹调方式,口味浓厚。南方沿海地区,以海鲜水鲜为主,口味清淡。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清真菜,吸收了山东、淮扬菜的特色,做工精细,口味适宜,特别是在牛、羊肉烹调工艺上,已独具特色,是汉满族饭馆不能相比的。元兴堂正是抓住这一特色,选料上乘,精工细作,烹调出“全羊席”、“抓羊肉”、“醋熘肉片”等特色菜,再配以清真菜独有的“炸卷果”、“红松羊肉”、“它似蜜”等,吸引来大批食客。 进入民国以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昔日的王公贵族,威风不再,元兴堂的经营宗旨因不合时宜,终不能坚持,于1932年倒闭。虽然,40年代也曾恢复过一段营业,并改变了经营方针,面向大众,且独出心裁,增添“西餐”,但也只是免强维持,不日再告歇业。 直到1985年,在“恢复老字号”口号的推动下,元兴堂在宣武区虎坊路重新挂牌营业。这次恢复营业,一改原老字号“阳春白雪”的经营方针,以面向大众为服务方针。由老厨师王文龙亲率弟子,推出百余种高、中、低档不同菜肴。其中,“酱爆里脊”、“扒海参鸡腿”、“扣烧羊肉”、“炸卷果”等,独具特色,深受顾客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