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元隆顾绣绸缎商行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宝宇 编著

    元隆顾绣绸缎商行,现营业店址在南城天坛路,营业大厅三层,营业面积1200多平方米,是一家现代化的老字号旅游定点商行。除主营中国传统绣品、中国丝绸外,还综合经营中国书画、手工艺品、珠宝翠钻、金银饰品、地毯挂毯等万种中高档商品,成为南城最大的商行之一。
    元隆顾绣绸缎商行是山西阳泉人王来祀于30年代开办的,原址在前门外著名的绣花街——西湖营。1920年,王来祀13岁时,到北京西湖营绣花街上的友义顾绣皮货店学徒。西湖营是一条小胡同,据传明永乐年间,由浙江而来的兵士驻扎于此,得名“西湖营”。浙江人落户西湖营,将江南的刺绣手工艺也带到此地,后来就演变为绣花一条街。绣花街上的经营方式,大多是家庭作坊式,不设门店,只在院门外挂一标志“竹圈”,凡有交易,均进内去谈。清末时,绣品经营十分兴盛,外国人常常来此买绣货,渐有商行门店出现,但大多商行仍设在院内。商行除坐商等客上门外,还派出店员到东郊民巷使馆区、北京饭店等外国人驻地去推销。王来祀先后在友义顾绣皮货店、鸿兴德顾绣皮货庄等处学徒,熟悉了经营之道,积累了一些本金,便于1930年租下一间房子,开始自己经营绣品。1936年,又与先后来京的兄弟王子衡、王来祥、王来棋,共同经营,并给商店起字号“金星商店”,这便是元隆顾绣绸缎商行的前身。
    山西商人称为“晋商”,是与安徽“徽商”齐名的地域商人代表。山西商人的吃苦勤俭、善于理财是闻名的。王来祀四兄弟,齐心协力,勤俭吃苦,善于经营,一间屋内白天卖货,晚上就搭铺睡觉,王来祀则专跑外国人驻地去推销,生意很是红火。1939年,王氏兄弟把“金星商店”更名为“元隆顾绣绸缎商行”。“元隆”意为“一元起始,生意兴隆”,企盼有个好的开端。“顾绣”则是与湘绣、苏绣和京绣一样闻名的中国绣品流派。相传,明朝末年,上海有一顾姓大户人家,娶郊区一叫韩希孟的姑娘为妻。韩希孟自幼聪颖好学,心灵手巧,跟母亲学得一手刺绣的好活。特别是她绣的花鸟及佛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当地很有名气,多被亲朋好友索来收藏。清初,顾家渐渐败落,便以绣品出售,维持生计。周围妇女,见顾家绣品十分俏卖,也纷纷前来学习,于是,以此维生者众多。由于此种绣品出于顾家,人们便称其为“顾绣”。顾绣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技法细腻,配色浓淡层次精妙,构图古雅,针法细密,如同一幅国画,成为江南丝绣中的佳品。精明的商人,开始收购“顾绣”,在上海及江南其他城镇,开设了“顾绣庄”,使顾绣名气大振。清末,顾绣作为“贡品”,传入北京,京城也渐有专营顾绣的店铺出现。顾绣中的精品,韩希孟的绣品《洗马图》、《藻虾》等,已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藏品。
    元隆顾绣绸缎商行,经营中以诚信为本,货真价实,买卖和气,薄利多销,很快在同行中成佼佼者,吸引着京城内外及海外顾客的光顾,在南洋、欧美、日本享有很高声誉。1996年,曾有一位美国华侨青年,拿着50年前元隆商行的包装纸,寻找到新复业的元隆商行,说他奶奶嘱咐他一定要到北京买元隆的顾绣,质量好,价格公道。可见这家老字号的声誉之影响。
    北京和平解放时,元隆顾绣绸缎商行已有六间店房,四个大货架,资金二万多元。1956年,元隆与同行天利顾绣商店合营,仍沿用元隆顾绣绸缎商行的店名,店址迁至珠市口东大街。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元隆商行的特色渐渐失去,归属也多次变更。1964年,元隆改为经营缝纫机,名存实亡。
    1981年,在崇文区有关部门的呼吁支持下,元隆顾绣绸缎商行,在著名文物古迹景点天坛公园外的天坛路恢复老字号重新开张。恢复老字号经营后,商行请回王氏兄弟中的王子衡、王来祥和老店员杨心亭、刘德舫、王泽民等人,挖掘传统经营特色,传帮带新人,四处筹集资金,广征货源,扩大经营品种,很快赢得了广大顾客好评,中外游客纷纷光顾。为发挥这一老字号的更大作用,他们还在北京饭店贵宾楼、国贸中心及游览胜地潭拓寺、戒台寺天设了分店,影响越来越大,经营越来越好。 

元隆大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7:27 , Processed in 1.10642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