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三座旧当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伟新 孙凤霞

    这几年,在我们拍“老”北京胡同的过程中,碰到过的“当铺”,不过有五、六处而已,当然早都物是人非光剩下一个空壳了,这其中只有两处还明明白白地带着原有的字号是:“实成当”、“乾泰当”,另有一处“炮台李”家,被东城区定成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1989年9月由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名胜古迹辞典》收录在册;再有的那两、三处就全靠当地居民给指认了。
    在现如今的北京人当中,您的年纪要是不够个六、七张,是不知道当年当铺的经营状况的,因为头解放北京市内的当铺已经基本上全歇业(倒闭)了;可是据民国二十九年七月出版的《北京典当业之概况》一书介绍“……光绪庚子以前,统计北京当业共有二百一十余家,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壬子兵变以后,则一落为一百七十余家,后又递减为一百二十余家,目下全市仅存有八十七家。”这是该书成书那年,1940年的事儿了。
    咱们在上一篇《三参王爷府》(见《北京纪事》1998年2月)中提到前年夏天,我们在什刹海一带拍胡同,正赶上恭王府里拍电视剧《慈禧西行》的外景戏,这剧中一个比“光绪爷”戏还多的主儿——隆裕皇后,剧中描述的那时节,她心里大概正盘算着怎么拆兑离京前偷偷典到当铺中的那些个御用珍宝哪!
    说来让人难以置信,这位曾“母仪天下”的主儿,一度维持后宫开销的绝招儿竟用的是“典新赎旧”的“循环法”;到后来,龙凤还朝,除太和殿前大水缸上镀的金子,被“八国联军”中下三滥的日本兵用刺刀刮了去之外,当然还丢了不少别的东西,这倒救了隆裕皇后的驾,她把早先典出的东西全都报了“失”,从这儿您就能咂磨出那会儿的当铺行业曾是何等的兴盛。
    “实成当”是本文所列三家当铺中,唯一能在《北京典当业之概况》一书所附的,“北京全市典当一览表”中查到的一家,该条目是:“典当名称实成当,详细地址东总布胡同四十五号,经理张云培,资本10,000元,店员人数九人,设立年月民国八年十二月。”
    话说这“实成当”所在的“总布”胡同,实为“总铺”胡同。现如今的北京市民,有点家长里短的事,总能想到“居委会”,往上是“街道办事处”,再奔上就是区政府了,北京建成于明朝,那时兴“保甲制”,《宛署杂记》说:“见行城内各坊,随居民多少,分为若干铺,每铺立铺头,火夫三五人,而统之以总甲。”若“甲”算“居委会”,那“铺”就是“街道”一级了;“总铺,即总甲理事之所,胡同以总铺为名,当因明时坊之总铺在此。后世不明其故,遂发生传讹,或作总布胡同。”(燕山出版社《北京传统文化便览》第757页)
    这人都有点“怀旧情结”,我刚记事儿那会儿,随父母住在西城,而祖父(王毓霖字泽民)就住在东城东总布胡同东头的“弘通观”(今弘通巷)一所带花园的西式大院落里(今食品研究所至人民美术出版社),每逢礼拜天年节,我们都要去参拜老人家。
    有道是时光如流水,哗啦一下子几十年就过去了,1995年夏,抗战初期随“联大”南下昆明的二叔与抗战中在轰炸机上当领航员、后留在上海的三叔,相约回京省亲,一大家子人相聚同来旧居抚今追昔,像我等以拍胡同为副业的,马上就步着长辈们的后尘来这儿翻拣点儿时的“记忆片段”。
    就在长辈们那年相聚后的夏末的一个下午,我们从地铁建国门站钻出地面,经贡院胡同来到早已旧貌不再的弘通巷(原弘通观),那里除了巷口东头和南出口的几株古树外,别的都换样了,原来西院的几间大房子现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院内,已十分陈旧了……沿路经宝珠子胡同、东总布胡同一直捋到大西头,到了因明、清应考举子云集而得名的原“方巾巷”北口,那时太阳西斜,光线条件正好合适给东总布胡同来一个“贯穿照”;端详打量之际,发现口上路南的一座近代风格的青砖建筑,原是保存完好的当铺门脸儿,门头上方砖刻的“实成当”三字清晰齐整,于是我们不仅拍了东总布胡同的“贯穿照”,也给“实成当”来了张半侧照。
    有关这家当铺以及与当铺有关的资料,是最近经燕山出版社总编赵珩同志介绍,在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的韩朴等同志的热情协助下查到的,许多令今人感到陌生的行当,大概在这里都能找到“踪迹”,真是多亏了他们。
    细读那当铺的资料,还真是挺引人入胜的,比如那店员的职务名目很是奇特,什么“大缺”、“二缺”、“採八角”、“大包房达”、“二包房达”,“当家的”等等,听着跟土匪黑话似的;其实,要是说白了,不过就是现如今的:经理(“当家的”)、正副验货师(“大缺”、“二缺”)、业务主任(“採八角”)、仓库保管(“包房达”)和学徒(“学买卖的”)而已。
    至于当铺店员的待遇,在当时而论也不算低:“经理与副理约为二十元;‘大缺’与‘二缺’自十五元至二十五之间;‘採八角’约为十五元左右;‘大包房达’与‘二包房达’也均在十五元左右……‘总管’、‘当家的’及‘大缺’除薪金外,年终尚有股份之分配;给以红利几成,系于店东聘请总管时,双方商订之。”
    那年月,三块大洋买“洋白面”一袋,细说呢,一块大洋换一百“大枚”,一个“大枚”换十个“铜子儿”,一个“铜子儿”换二十个“制钱”(小子儿),据老辈儿的回忆,曾有过俩“制钱”买一个烧饼的时节,也就是说按这么个算法一块大洋就能买一千个烧饼,挣个五块十块的温饱就绰绰有余了;我们俩曾呈给《装饰装修天地》杂志几篇有关“古都建筑装饰欣赏”的短文;其中就介绍了一组当铺职员“宿舍”的门头砖雕作品,以其华丽考究观之,某些当铺的盈利还是相当丰厚的。
    还是据老辈儿人讲,早先上当铺的也并非都是没“饭辙”的主儿,有些“阔主儿”也把换季的衣服,像什么皮袍子之类的往那儿“当”,等到天凉了现赎出来,谁让那“包房达”全是保管物件的行家的,皮货在那儿存着准不生虫!所以《北京典当业概况》一书在总结当业衰落的原因中就有“满货亏损”一条,其余像“兵匪扰乱”,“币制紊乱”,“苛捐杂税”、“资金枯竭”等等,哪条惹上也够当业同仁们喝一壶的,况且有的当铺定出不少坑人的“规矩”来对顾客巧取豪夺的,也把同行都连累得声名狼藉了。
    “炮台李”是我们在《古迹辞典》上查到的,我们到那儿一看,嚯,还真有点炮楼子的架势!低门小窗、“铁壁铜墙”一派森严景象。“坐北朝南,临街为一面砖墙,面阔43米,高4米多,墙厚0.6米……,上有六孔,可以瞭望、守卫……民国年间,此处卖给了一个军阀,内部房屋有所改建,因此,除其方城式的围墙及嘹望台外,别的已看不出当铺的痕迹了。”
    “乾泰当”其位置在锦什坊街中段路东,前年(1996年)入冬,我和内助相约在阜成门西侧一家新开业的大型商场购物,她从家中出发,我从城内养马营一带徒步北上以利于随时猎取拍摄对象,“乾泰当”就这样撞到我的枪口上了,在去年夏天,我们又来找这块字号,字已不复存,当院一个中年人告诉我们,门头上的字号砖雕被孩子踢球给“闷”下来了一块,于是他就都给抠了下来收拾了。但他没让我们看看那实物,我就希望他能把那“乾泰当”三个字当文物保护好,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点用场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7 21:06 , Processed in 1.10855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