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葡萄常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宝宇 编著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在新建成的颐和园,要庆贺自己的六十大寿。王公大臣,各省要员,纷纷挖空心思筹备寿礼,以讨这位“老佛爷”欢心。到了农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的寿日这天,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前,花团锦簇,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各文武百官进贡的寿礼。慈禧太后心花怒放地在寿礼面前浏览。她走到一架30米多高的葡萄架下,欣赏起一串串紫莹莹挂着白霜的葡萄。时令已是深秋初冬,花木枯黄凋零。但这架葡萄却叶儿碧绿,秋风中低垂的葡萄仿佛透着清香。她高兴地说:“我的生日真吉利,这个时节还能吃上新鲜葡萄。”说着,就要太监摘葡萄给她吃。周围王公大臣和太监,未敢动手,迟疑不定。慈禧看出蹊跷,问:“咋啦?”内务府大臣慌忙跪下,答道:“启奏老佛爷,这葡萄不能吃。”慈禧更为不解,问:“为什么不能吃啊?”大臣答道:“老佛爷息怒。这葡萄是假的。”慈禧不信:“假的那上面还挂着霜……”她命太监摘下一串来,托在手上仔细观看,见真是假葡萄,就问:“这是谁做的?”大臣回答:“蒙古贱人常在,恭贺老佛爷60大寿献的贡品。”慈禧说:“传我的话,找他来,我见见。”常在被传进来,给慈禧太后请安。慈禧高兴,就问:“你有买卖吗?”常在回答:“没有。”慈禧夸他葡萄做得好,就说:“赐你一块匾,做买卖去吧!”
    几天后,宫里派人给常在家送来了慈禧亲笔题写的一块匾,上书“天义长”。此匾长三尺,宽二尺,黑地金字,有慈禧的题款和大印。为了感谢老佛爷恩典,常在又精心做了一批料器葡萄和葫芦送进宫去。至今,那套“子孙万代”的料器葫芦,还在故宫博物院内珍藏。
    这件事很快轰动了京城内外,常在的天义长作坊,整日订货者不断,生意兴旺。京城大户人家,以有常家的料器葡萄为荣。进京的达官贵人、臣贾豪商,也以带回一串天义长的葡萄为乐事。按照北京人的称呼习俗,常家被称为“葡萄常”,渐渐“葡萄常”代替了“天义长”的字号。
    葡萄常的创始人常在,是蒙古族人。清道光年间,皇宫从蒙古选了一位公主进京,常在作为随从来到北京。咸丰登基后,蒙古旗人断了“钱粮”,常在只能以做小生意为生。有一天,他看到小孩子在玩泥玩具,受到启发,回家琢磨用泥土做成葡萄,再染色烧制,到街头叫卖,很受欢迎。这时,崇文门外花市一带,已集中了一批做绢花、玉器、首饰和料器的手工艺人,形成集市。常在又向料器行师傅学习,试着用料器烧制葡萄,比泥土更加逼真美观,可以乱真。于是,他就在料器葡萄上,不断琢磨、改进,终于自成一家,闯出这一手工艺品的奇葩。
    料器就是加了颜色的玻璃。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粉、纯碱、氧化铝和铅等。用料器制作工艺品,是一项复杂的手工艺劳动。要经过熔料、溜条、加色、吹捏、成形等多种工序,才能完成。而这些工序,都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的,稍一不慎,前功尽弃。由于是手工操作,全凭个人经验,艺人们都各自掌握了一套绝活。这些绝活是密不外传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旧社会流行的一句话。各手艺行当还奉行“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以免绝活落入外姓之手。常在去世后,由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手艺,葡萄常很是兴旺。1919年,葡萄常应邀参加了世界影响很大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了一等奖,使葡萄常的名声传遍国内外。常在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后,由常在的三个女儿继续支撑门户,为了保住家传的绝活,三位姑娘均未出嫁。再加上常在的两个孙女常玉龄、常玉清,也与三个姑姑同命相怜,立志终身不嫁,以能把葡萄常的手艺传下来。姑侄五位“处女”,为此牺牲了青春和爱情,终生未嫁。这是旧社会手工艺人家族式生产方式的一个典型悲剧。
    “常家五处女”为继承发展葡萄常,艰难地支撑着门户。但在外忧内患、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的荒乱年月,她们精湛的手艺连温饱也换不来。官府苛捐杂税,恶人敲诈勒索,百业凋敝,物价飞涨,她们曾一度沦落街头,靠卖白薯、炸油饼度日。
    解放以后,政府扶持手工艺生产,挖掘祖国传统文化瑰宝,葡萄常获得新生。1952年,在北京天坛举行的物资交流大会上,葡萄常的料器葡萄,重振声誉,轰动了京城。1956年,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邓拓,亲自采访了葡萄常,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向海内外作了介绍。他还题写了“葡萄常”三个匾额大字,并以《画堂春》词相赠:“常家两代守清寒,百年绝艺相传。葡萄色紫损红颜,旧梦如烟!合作别开生面,人工巧胜天然。从今技术任参观,比个媸妍!”
    1966年的“文革”灾难,首先使邓拓同志蒙冤去世。仅仅因邓拓同志赞扬过葡萄常,常家姑侄也遭到迫害。慈禧题写的“天义长”匾被砸碎,巴拿马博览会的奖状被撕毁,邓拓题字被烧掉,就连被姑侄视为性命的葡萄样品和一些宝贵资料,也全化为了灰烬。在不解和痛苦的煎熬下,常家姑侄先后有四人去世。待到粉碎“四人帮”,有关部门欲恢复葡萄常时,只有常玉龄这惟一常氏传人,也是70古稀老人了。1983年,常玉龄老人不顾年老体弱,在安定门街道联社,办起了“葡萄常工艺品厂”。她亲自带徒弟,从垒灶、吹珠到上霜,都亲自动手,并把家传绝技毫无保留的教给徒弟。葡萄常不仅恢复了生产,而且改进了工艺,增加了新品种。葡萄常又再生了。消息传来,各商家竞相来订货。在北京各工艺品大商店,又看到了那一串串壁挂葡萄、盆景葡萄,千姿百态,晶莹可爱,吸引着广大顾客的目光。葡萄常的葡萄又成为中外游客的抢手货。
    1987年,葡萄常最后一位常氏传人常玉龄,走完她艰难而又多彩的一生,安详告别人世。所幸的是葡萄常没有失传。这一百年传统工艺品,已成为北京工艺美术品中的代表之一,奉献给广大顾客。 

葡萄常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8 05:27 , Processed in 1.10665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