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两帧百年前北京的照片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先得

    本期发表苏亚民先生庋藏的两帧北京老照片,一是光绪二年(1876)所摄被英、法联军野蛮劫掠破坏后的清漪园遗迹;一是光绪三年(1877)在卢沟桥上所摄,东望拱极城。由于照片年代久远,严重褪色,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铨、姜言忠同志协助,使这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复原,得以刊出。 

 

 

 

 

 

 

     清漪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是年三月十三日疏导玉泉诸水脉,汇于西湖(瓮山泊)。于是改名昆明湖,更瓮山名万寿山。又在明代弘治时所建圆静寺旧址上建大报恩延寿寺,以祝乾隆帝之母六十寿辰。寺于咸丰十年(1860)十月七日被英、法联军劫掠清漪园时焚毁,至光绪十四年(1888)三月诏修清漪园,并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1895)始全部竣工。此照片是在修建颐和园之前所摄万寿山部分建筑群的遗迹。对照此照片,可见乾隆时万寿山各建筑群落之总布局,以大报恩延寿寺自山下至山顶之中轴线为中线,门殿凡五层,山门外有大石狮一对,天王殿前两侧有钟鼓楼及石塔幢,殿后有四柱木结构牌坊一座,大报恩延寿寺碑亭,大雄宝殿,殿后有东西二碑亭,后有左右对衬曲迴石阶之崇台,台上建多宝殿。殿后有山门、游廊。中为佛香阁,阁为上、中、下三层,阁内上层于南、东、西三面,塑有立体背景的悬山佛像。此阁原拟建九级延寿塔,该塔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修至第八层时“奉旨停建”,拆除后改建万寿山八方阁,后命名为佛香阁。 (据《养吉斋丛录》卷十八载: “寺后初仿浙之六合塔,建窣堵波,未成而圮,因考《春明梦余录》谓京师西北隅不宜建塔,遂罢更筑之议”)。阁后为左、右对衬曲回石阶之高崇台,台顶周以琉璃砖之花墙,有三拱门之琉璃牌坊,坊后为无梁殿式之智慧海。
    延寿寺东为无尽意轩,轩后有小崇台,台上立石幢,正面镌“万寿山昆明湖”,后刊乾隆御制“昆明湖记”,幢左右为绿琉璃瓦八角亭,幢后建绿瓦重檐之楼阁为慈福阁。
    延寿寺西为罗汉堂,系仿杭州净慈寺之田字式所建,塑有五百罗汉,山上建有宝云阁亦称金殿,俗称铜亭,阁西为邵窝,云松巢等。以记载对照照片均有遗迹可寻,可以看出清漪园万寿山的建筑群落较颐和园万寿山的建筑规模更为宏伟。  

 

 

 

 

 

 

     拱极城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城为东西长、南北窄的扁长方形,规制很小,据记载: “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而崇庸百雉,俨若雄关”。明代称拱北城,清代更名为拱极城,辛亥革命后至1928年宛平县署正式迁此,始称宛平城。此城因是为“设兵防、守畿辅而筑城卫兵之用”,故仅有东,西二城门,城门形制亦似碉楼,东门名永昌门,清代更名为威严门,西门名顺治门,城门设城楼、瓮城、箭楼,城四角有角台设角楼,南、北城墙正中部有中心台,台上设敌楼。城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城门为拱形券门,楼为碉楼式,下层设一门,上层辟三窗,箭楼为单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门洞为过木式方形,箭楼内侧设一门,外侧开箭窗两排,上排六孔,两侧各附一小孔,下排七孔,上下交错而开,照片摄于芦沟桥上,远望顺治门箭楼及城楼楼顶部分,箭楼外街道两侧有店铺、摊商,桥东端北侧康熙三十七年(1698)五月重修卢沟桥碑之木柱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方碑亭尚存,桥东端雁翅桥面北侧,乾隆“卢沟晓月”碑之雕盘龙汉白玉石柱复黄琉璃瓦高盔顶方碑亭均十分完整,是已知现存卢沟桥及拱极城最早的形象资料,可对修复卢沟桥、宛平城之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01 , Processed in 1.10053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