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孔庙的石鼓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伯龙

    北京成贤街国子监孔庙大成门两侧各有五枚石鼓,共计“十鼓”,两壁有石鼓文拓片,并附译文、释文。迎面大成门旁醒目处树一石碑,镌刻清代张照书写的韩愈《石鼓歌》诗,紧邻其侧解说牌引韩愈诗,说明石鼓文为周宣王时物。
    孔庙中现存石鼓是清高宗(乾隆)年间复制品(见《国子监志》),石鼓文又称清高宗重摹本。这个复制品外形上和先秦珍贵文物——石鼓,并无相似之处。
    真石鼓出土于唐朝初年,历经宋、元、明、清,抗战初期迁徒西南,现存故宫,堪称国宝。因外形有些似鼓,《后汉书》又有“石鼓”一词,故名曰“石鼓”,四周文字叫“石鼓文”。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序中说“石鼓呈馒头 形”,“它所象征的是天幕,就如北方游牧民族的穹庐,今人所谓蒙古包”。石鼓因文字内容又名“猎碣”。马衡认为应叫“秦刻石”。所以,石鼓并不真如鼓形。
    孔庙的石鼓,太像鼓形,反失石鼓本来面目。
    大成门侧旁韩愈《石鼓歌》诗碑,说明从唐至清石鼓文是西周宣王时代文字之说,一直占据着优势。诗人杜甫、韩愈、韦应物纷纷歌咏,以韩愈《石鼓歌》影响最大。当时以为石鼓文为周宣王太史籀书,韩诗今日看来,很有些“想当然”,并无科学依据。清高宗也深受韩愈影响,一代风雅天子乾隆对石鼓为周宣王时物说,深信不疑。宋代郑樵是位了不起的学者,他主张石鼓为秦器。后来证明郑樵之说是对的。
    1929年,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发表了著名的《石鼓为秦刻石考》(收入《凡将斋金石丛稿》)标志着旧金石学时代结束,近代考古科学兴起。
    1939年,郭沫若先生《石鼓文研究》问世,此书一版再版,最后收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
    唐兰先生对石鼓文的见解有新旧两说,1958年唐兰先生新说《石鼓年代考》发表。(《故宫博物院院刊》58年1期)
    尽管石鼓文有作于秦文公、秦穆公、秦襄公、秦献公诸说。但是,石鼓为东周秦国刻石(我国最早的刻石)已成定论。否定了石鼓作为周宣王时之说。
    石鼓文较小篆字体古拙,而又比商周金文工整。石鼓文字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在书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出了几位擅写石鼓文的大家,以吴昌硕最出名。石鼓文四言一名,共十鼓,很象《诗经·小雅》, 《小雅》以十篇为一组(什)。特别是《小雅·车攻》首句“我车既工、我马既同”与石鼓文全同,只是将“我”换成“吾”。
    石鼓文很久以来,文字残缺、漫漶不清,反观孔庙石鼓文却清晰完整,字体工整秀丽,这其中有臆造成份,失掉了原石鼓文之“古拙”精神。若想见石鼓文真貌,还是看郭沫若先生《石鼓文研究》所收宋拓本照片或《书法》杂志84年3期(石鼓文专号)。
    马衡批评孔庙现存石鼓“最可笑者,莫过于清高宗之重摹石鼓。夫既曰重摹,必依其形制矣,而彼则不然。其形类今之鼓,冒革施钉,无不毕肖;其文又不在四周而在顶上。”(《石鼓为秦刻石考》)。
    总之,现在孔庙之石鼓与原石鼓有很大差异,是清代文物,具有一定的价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5 , Processed in 1.10168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