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古代名亭入地名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晓芳

    在北京的古代建筑群体当中,亭子似乎到处都可以见到。而且有一些亭子被用做地名,像陶然亭、大郊亭、凤凰亭、黄亭子等等。
    陶然亭,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85年),当时,这一带是紫禁城用砖的窑厂。窑厂旁边有一座元代古庙叫慈悲庵,有一位工部郎中叫江藻,他兼管窑厂监工。此人在庵后筑亭,常在此处休息、饮茶、吟诗。筑亭总得取个名儿,他见白居易有诗云:“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想到在亭中逍遥觞咏,其乐陶然,因此,就把这座亭子命名为陶然亭。从此以后,一些文人士大夫便常云集于此,还写了许多有关陶然亭的诗,陶然亭为此也逐渐出了名。陶然亭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曾有过光荣的一页。1920年8月16日,李大钊、周恩来等同志同二十多位当时的进步青年在陶然亭举行茶话会,提出各进步团体联合起来,齐心一致,改造社会。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在北京历史上,陶然亭在很长时间是没有亭子的,建国前夕,原有的亭子也早已倒塌无存了。建国之后,陶然亭才有了新生,修复了古亭,又新建了十二座新亭子。
    北京古亭,建筑年代不同,形式多样,各有千秋。有方亭、圆亭,有六角亭、八角亭、扇面形亭,还有双环形亭等等。从顶檐上分,有攒尖顶、歇山顶、两坡顶、垂檐、单檐、三重檐等等;从用材上分,有砖亭、石亭、竹木亭,还有铜亭。
    在北京市城区内,最高的亭子是景山上的万春亭。此亭面积十八平方米,顶部三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造型优雅端庄,登上景山,凭亭眺望,可俯览北京全城风光。景山上建亭,在一些游览手册上都说始于清朝乾隆五年(1751年)。其实,在山峰上早在明代就曾建过亭子,只是因为有人说,景山上建亭,有伤风水,又拆除了。景山后面山坡上也曾建过亭子,叫寿皇亭。现在史书上都说明代的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即景山。吊死在什么部位?还有争论,有人说是吊死在一棵老槐树上,有人说是吊死在寿皇亭。各持己见,也无定论。
    城外最高的亭子在何处呢?在香山的鬼见愁上面,叫重阳亭。地处海拔五百五十七米的香炉峰上。可惜,只见文献记载香山之上有重阳亭,但是,人们沿着险峻的山势,攀登上连通灵的鬼神都望而生畏的鬼见愁时,却见不到重阳亭,因为它早已湮没了。在重阳亭下面,有一座叫望云起亭,也早已废毁了。因为它的地势好,可以观赏云起,也可以观赏日出。是香山名亭之一。有一次,胡耀邦同志登香山,爬鬼见愁,看到一处有石条基础的地方,坐下休息,问随同前往的同志,是什么景物,答道叫望云起亭。他建议香山公园修复这座古亭,可是亭子早已废毁了,不知原来是什么样子。于是派人去首都图书馆查资料。很巧,首都图书馆珍藏有望云起亭的照片,便复制了一张,为香山公园提供了一份宝贵资料。他们仿照原样重修了望云起亭。
    北京最大的亭子是颐和园的廓如亭,俗称八方亭。其位置在十七孔桥东端。亭子的建筑面积为一百三十多平方米,有十多间标准用房那么大。巨大的房顶、双重挑檐,由四十根柱子支承。登亭远眺,昆明湖的碧波尽收眼底,寥廓无际,廓如亭因此而得名。至于这座亭子为什么盖这么大,相传:乾隆年间修筑这个亭子时,皇上有旨要盖大些。亭子盖好后,乾隆果然很喜欢,经常到这里,召集群臣饮酒赋诗,议事消遣。
    说起乾隆皇帝,有一点似乎应当格外指出,他特别喜欢亭子,在北京现存的古亭中,有不少是乾隆时修建的。
    在紫禁城的乾隆花园里,有一座别致古亭叫流杯亭,这座亭子的地平面较低,它的中央有一条用石头雕成的龙形水槽,水泉从头到尾,终日流个不停。为什么叫流杯亭呢?乾隆召集群臣赋诗时,要先倒上一杯美酒佳酿,放于水槽龙首部位,随着水的浮动力量,酒杯后移,待酒杯流动到龙尾部位时,以诗成为快。如果诗未作成,则自告“蠢才”,认罚酒一杯,流杯亭就是由此而得名的。即所谓曲水流觞之意。北京从前像这样的古亭有四座,除乾隆花园的一座外,在中南海的南海北岸,即人们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时进南海东门所看到的第一个景物,就是流杯亭,额曰“流水音”,相传乾隆皇帝常同香妃一起在这里赋诗饮酒作乐。西山潭柘寺有座流杯亭,叫猗玕亭。什刹海恭王府花园里也有一座流杯亭。近年香山公园内修建香山饭店,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是美籍华人,世界有名的建筑师,他对流杯亭非常喜欢,于是在他的设计中也搞了一座流杯亭。与古代流杯亭比较,贝先生设计了水泵加压形成的瀑布,要优美多了。这么算起来,北京现有的流杯亭不是四座,而是五座了。
    说得通俗一些,流杯亭主要建造用意就是用来饮酒赋诗的。
    当然,亭子的用途是很多的。例如,祝寿亭:现在天坛公园内,有双环形亭一座,叫双环万寿亭,远远望去,两个圆形重檐亭互相依傍,朱红的柱子,孔雀蓝的琉璃瓦顶,玲珑可爱。踏上亭座,仔细观赏,人们会发现,它的平台是两支并蒂蟠桃的形状。这是当年乾隆皇帝为他母亲祝寿时敬献的两个“寿桃”。原建在中南海内,1967年移至天坛。在北海公园北岸也有一个祝寿亭,叫妙相亭,亭内有一座佛塔,上面刻有十六尊罗汉,是乾隆皇帝为他的母亲祝贺八十岁寿辰时修建的。
    中山公园内有座习礼亭,又叫演礼亭,小巧玲珑,端庄肃穆。在封建帝王时代,文武官员和外国使臣,在谒见皇帝时,要施行一套繁锁的礼节,山呼万岁,三跪九叩,如果不熟悉礼节,临场君前失礼,触犯天颜,要严加惩处,说不定办不成事,还得挨一通廷杖。因此,设定这么一座习礼亭,凡是谒见皇帝者,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得先到这里,在侍仪官员的指点下,演习礼节,直到完全熟练时为止。这就是习礼亭的来历。它原设在鸿胪寺内。1915年移至中山公园。
    碑亭,碑亭建在一些重要的石碑上,为了防止遭受风霜雪雨,为了保护石碑而建筑的亭子。游览名胜古迹时,凡是在古亭里面竖立有石碑者,您可以断定这通石碑是很重要的,通常多是当初哪一位皇帝亲笔题写的。有时叫作御碑亭。这种碑亭,在京城内外很多,如北海公园、国子监、孔庙、雍和宫、皇史宬等处均有御碑亭。北京学院路南端,有个地名,叫黄亭子,此地有御制碑一通,叫蓟门烟树,是燕京八景之一。早年此处不仅有石碑,而且有碑亭一座,朱红的柱子,金黄色的琉璃瓦,格外醒目。人们称这个地名叫黄亭子,就是由此而得名的。可惜,空有其名,如今只有石碑存在,而无黄色琉璃瓦的亭子了。复兴门外羊坊店路东有条街叫皇亭子。此地名与蓟门烟树黄亭子,音同字不同。
    井亭,为保护水井,而设的亭子。紫禁城内有一眼大庖井,水质甚佳,当年皇帝到文渊阁读书时,就饮大庖井的水,据说不亚于玉泉水。皇帝的老师以及近侍太监也以能饮大庖井水为快。为它修有井亭。三大殿后,也有两个井亭。在武英殿后,有一个有九步台阶的井亭,俗称香妃井亭,相传是乾隆皇帝为香妃洗澡修的井亭。但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老先生说,香妃未在武英殿居住过。这眼井是元代的井。井亭是明清时修建的。故宫御花园内也有两座井亭,不过井口上分别压着两块巨大的石头,为的是防止游人堕井,这么一来,不注意就不知道它是井亭了。这种井亭,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旧时称太庙),在景山公园等处也有。
    瓮亭,在团城上面,筑有玉瓮亭一座,小巧玲珑。那玉瓮是元代遗物。是一块大型墨玉雕成的,高二尺,直径四尺五,圆周一丈五,可贮酒千升。相传是元朝忽必烈命人制造的,在庆功时,犒赏众将士饮酒的盛酒器皿。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玉质酒缸,外壁刻有鱼龙海兽出没波涛的生动形象。乾隆皇帝酷爱这个古董,命人把它放在团城上面,并为玉瓮修筑一座石亭,叫玉瓮亭,亲笔题写了玉瓮歌,还命四十名翰林院学士分别题诗一首,均刻于玉瓮亭的玉石柱上。他自己还写了四首诗,分别刻在玉瓮亭的四面门楣上,称为诗额。
    说起柱子上刻诗文,还得说说中山公园的兰亭八柱碑亭。它是圆明园的遗物,在一座八角亭八根白玉石柱子上,分别刻有古人临摹的八册兰亭帖,有王羲之、柳宗元、董其昌等大书法家的墨迹。
    格言亭,在中山公园社稷坛北门外。八根白石柱子上刻满了古代名贤的格言。不过现在看上去,因为石头风化的原因,许多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亭子,在某种意义上有纪念意义,同纪念碑有近似之处。清华大学莲花池,建有自清亭、闻亭和晗亭,是为纪念朱自清、闻一多和吴晗建造的纪念亭。此亭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匾额。师生到此散步,登亭小息,不禁要缅怀前辈。而且还有着永久的纪念意义。
    在各种各样的亭子中,最为特殊的是颐和园的铜亭。这座铜亭是乾隆年间铸造的,高七米多,重四十一万四千斤。这座铜亭造型精美,工艺复杂,堪称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反映出我国古代高超的冶炼技术水平。
    亭子是古代园林中的点景建筑。北海公园五龙亭与南海的迎熏亭,临湖而起,犹如海岛仙宫,亭亭玉立于太液池上,同邻近建筑与林荫一起构成一幅优美的图景,登亭赏观,会使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
    如今人们似乎比前人更爱亭子,北京街道空场草地上新近又出现了不少新亭。什刹海、西海、柳荫街一带就建起了亭子,三元立交桥头也建筑了亭子,各区县、各大专学校和大工厂也建起了不少亭子。亭子占地面积不大,造价不贵,它可以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优美。昔日专为皇家贵族观赏的景物,如今已为人们自由开放。昔日专门建在皇家园林禁地的亭子,今日建在街心公园,任人观赏。时代不同了,亭子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9 08:34 , Processed in 1.07426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