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田峪长城在北京怀柔县三渡河乡,位于京城西北七十余公里的军都山南麓。这里是海拔五百余米高的山地。雄伟的明代长城就修筑在这峰峦岭脊之上,蜿蜒曲折,像一条巨龙游弋在绿色的松涛林海之中,巍峨壮观。 慕田峪长城始建于明初。据史籍所述,明洪武元年(1368)八月,大将军徐达破元都之后为了防犯元顺帝妥欀帖睦尔卷土重来,一面派华云龙经理故元都新筑城垣;一面命将兵侦逻古北诸隘口,修筑居庸关等通往漠北的山口要塞。洪武六年(1373)春,朱元璋命大将军徐达、李文忠往山西、北平练兵防边。四月,从淮安侯华云龙言,自永平、蓟州、密云迄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有九,皆置戍守。开有明一代修筑长城之始。所以《日下旧闻考》“边障”卷启首便言:“明初徐达筑边墙,自山海关西抵慕田峪。”洪武之后,永乐、正统、成化、弘治、嘉靖、隆庆、万历等数朝都曾对明初长城做过较大规模的增修。特别是隆庆、万历初时,著名将领戚继光主持北边军务,对原有长城加高加厚并大量使用城砖加固墙体,增筑空心敌台,使明长城防卫攻战大大提高,对抗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今日所见慕田峪长城即是当时的建筑遗存,历经三百余年,仍可窥其宏伟的规模。 慕田峪长城修复前,为取得更多的科学依据,文物工作者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重要的收获。不仅就其长城的边墙、敌台等建筑形式及各部尺寸得到了第一手材料,更可喜的还发现了许多珍贵历史文物。其种类有建筑构件、生产工具、生活器物、兵器和石刻碑记等。重要的有敌台铺房屋面脊上的灰陶吻兽和空心花脊砖及卐字博缝砖,有修筑长城时工匠使用的勾缝抹子和研磨火药的石碾、石臼,还有守边将士使用的青花磁碗、盘残片,白釉酱彩人物花卉瓷碗残片和珍贵的石砚一方。在敌台的废墟中还发现大量的石雷。尤为突出的是不仅有各种常见的单眼石雷,还发现了双眼和四眼石雷和威震数里的威远石炮。同时还出土了石弹和箭簇等兵器。考察中征集和出土的石刻共十五方。有隆庆、万历纪年的鼎建碑。“慕田峪关”和“警门”及空心敌台的石额。有刻写起止文字的界砖、界石和记述修筑长城边墙敌台的纪功名碑等。这些文物不仅为考证慕田峪长城的历史沿革和建筑形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勾画出三百余年前守边士卒的艰辛困苦的生活。慕田峪长城自大角楼向西北至界石止两千余米的边墙有空心敌台十八座、敌台两座、烽火台一座。边墙为砖石结构,墙体是条石垒砌墙及中间填充毛石。砖砌两面跺口墙上都有射孔、望孔。马道上用水槽砖墁成纵横水沟解决排水。这些特点是其它各地长城所不多见的。骑墙而筑的空心敌台的中室平面布局也各自相异,手法不一。少数敌台上铺房山墙应用的空斗墙砌法,也表现出随戚继光北上的戚家兵带来了南方匠人的砌筑手法。这些建筑特点在修复时保持了原有的形式。慕田峪长城修复经过四年的努力,今春已正式开放。古老的长城又再现了原有的雄姿,喜迎着来自各地的旅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