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文化名人墓地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国庆

    北京的文人墓地是一个应该受到瞩目的研究课题。注意这个问题的人很少。我看过的书里涉及这个事的不过一两本,而且不是专门以墓地为对象的。
    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课题。因为中国的文人在北京居住的很多,最后在北京逝世的也很多。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北京成了新文化的发源地,在北京居住过很多著名的文人。他们有的是在北京去世的。
    那么,他们的墓地在何方,我们缅怀他们应该到哪去,这就变成大问题了。我曾经在近十几年中去找过他们的墓。专门下过功夫,发现分布的比较广。但是大部分在西面,这与明清以来北京墓地的分布有关。现在由于没有土葬了,集中在几个著名的公墓。
    归宿何处?寻访公墓
    几个著名的公墓都在西边。最著名的是三个,都有历史传统的。一个是八宝山革命公墓,旁边还有一个老山公墓,算成一个范畴吧。还有两个老的公墓,一个叫万安公墓,一个叫福田公墓。万安公墓在海淀区,福田公墓在石景山区。这三个公墓里埋葬着不少有名的文人。比如在八宝山的骨灰安放室里,有老舍先生、茅盾先生。老舍先生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埋葬的是他的两支笔———一支钢笔一支毛笔,还有一副眼镜和他很钟爱的茉莉花。因为他是位作家,一辈子以写作为生。他爱喝茉莉花茶,也爱养花。他的性格也很耿直,也很坚强,同时,他也很清白。当时很自然就想到了这几样东西。
    早一点去世的文人,当时都可以土葬。著名戏剧家宋之的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在八宝山都有很大的墓。林徽因的墓很别致,没有墓碑,没有字,但是,有一块浮雕,就是她的作品———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图案。她去世时梁思成先生就把它作为墓碑的标志和装饰了。极其别致,我觉得很符合林先生的身份和成就。
    又是大革命家、又是大文人的瞿秋白,在八宝山也有很大的一个坟,那是后来由南方迁来的。这个墓“文革”时遭到了破坏,后来又修好了。
    万安公墓里埋葬着很多文人,大概最有纪念意义的是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先生的墓很容易找到。还有早期病逝的一个作家韦素园。他的墓碑是鲁迅先生写的。这个墓碑凝结了当时鲁迅先生和这位年轻作家之间的友谊。鲁迅先生当年很为这个作家去世伤心。他曾经为他的书写过序,介绍过他的文章,很欣赏他。
    万安公墓还埋葬着一些当代文人。萧军先生埋葬在那儿,穆旦先生在那儿,丁玲妈妈的墓在那儿。丁玲的妈妈是丁玲很尊重、热爱的女性,她曾经写过不少以她妈妈为背景的作品。
    福田公墓有一批学者型的人物安葬在这儿。王国维投水自尽,本来埋葬在清华园,后来把他的墓移到那儿了。可能是因为修建道路的问题。他去世以后埋在清华园门口了,那儿现在是道路。还有当时北大、清华、北师大一些非常有名的教授也安葬在那个地方。作家里面比较特别的一点就是叶圣老(叶圣陶)的夫人在那儿,而叶圣老自己埋在家乡了。他太太比他早逝。他给太太写了很好的墓碑。这些“文革”时都被破坏掉了,“文革”以后他又重写。碑文像一篇散文一样,记述了这个墓碑被破坏又再写的心情,是一篇很好的散文。叶圣老的字也很好。所以,那个墓非常值得去看。
    除去公墓,散在的墓还有很多。
    梅兰芳先生的名字叫田宛华,所以埋葬他的那个小山头叫万华山。万华山附近还埋葬着很多艺人。比如马连良先生,他们都死于“文革”。当时无地可埋,就说算了吧,就跟梅先生去吧。就在梅先生的上面选了一块地方,在碧云寺的东边,卧佛寺的西边,同时做了很简单的标记。
    值得注意的是刘半农的墓。他埋在香山大木柁。所谓大木柁,是在香山下面,挨着碧云寺很近的一个山峰。原来那儿有寺庙,后来都废了。这个地方埋了刘半农、刘天华哥儿俩,因为这两兄弟先后去世,几乎同时。所以埋在这山上,一前一后。
    半农先生下面就是梅兰芳先生的墓。所以还比较好定位。但是,你找到梅先生墓以后,再上去找这个大木柁是上不去的。因为这个山非常陡。
    电影演员兼作家王莹,由美国回来以后就隐居在西山写长篇小说。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宝姑》,就是那时在西山完成的。后来她受到江青的迫害,被捕入狱,死在狱里了。他的先生谢和赓也被关起来了,获释后,他就在西山她住的房子附近用乱石为她堆了一个坟。没有任何墓碑,在荒草之中,只有谢先生自己能找到。那是个孤寂的坟。这本身很悲惨,记载一个时代的悲剧。
    卧佛寺的前边是梁启超先生墓。这个墓地很大,是他的公子梁思成先生设计的。梁启超先生子弟很多,背面都有他们的名字。这是一个梁氏家族的墓地,稍早去世的梁任公的孩子都埋在这里,都有很别致的墓碑。可惜就是梁思成自己不在,这是因为“文革”的关系,他就没有埋进去。那个墓地是很有气派同时很有西式建筑风格的一个墓地。
    现在,还有一些贡献比较大的文人被安排在较大的墓地。因为他们在咱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起过巨大作用,所以,如何埋葬他们,如何做一个永久性标志,永久性的纪念点,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十几年里,有时候在星期天,和爱人两人骑车到处找,跑郊区。找起来很困难。因为知道的人非常少。
    “我想找他的墓,给他行礼,可是,那儿已经是一片农田了”
    老舍先生他自己没有墓。我也考虑过,而且很多人想给他做一个墓。但是,选址很困难。选一个什么址到现在也犹豫不决。我还找过其他人的墓。比如跟老舍先生身世有关的人的一些墓地。我曾经找过宗月大师的墓地。宗月大师是对老舍先生非常有恩情的大和尚。在日寇占领北平时圆寂。他火化以后,很多人为他送葬。他的葬礼曾经引起北京西城很大的轰动。因为他是一个大善人,他救过很多人。原来他就葬在阜成门外马神庙附近,后来那个地方建设,就把他的墓地迁到卢沟桥附近。我后来知道老舍先生写过悼念宗月大师的文章,也了解到他的一些弟子对他的介绍。这个人完全没有自己,知道一点就做一点,言行完全一致,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人。我想,我是不是可以到卢沟桥附近去把他的墓地找到,给他行礼。因为他救了老舍先生。没有他老舍先生不会识字,也就不会在后来成为大作家。我觉得应该对这个人表示我的尊敬。
    所以我就长途跋涉,骑车漫无目的到卢沟桥附近去找。大概的方位找到了。农民说,他们也知道从阜成门移过坟,但“文革”统统夷为农田了。所以更引起我的关注。一批重要文人的墓地经过“文革”以后是不是有同样的遭遇,应该抢救一下。我就不断地寻找。刚才我说的那些故事都是我自己寻找的。但是,这些现在需要专门描述,需要一本书。
    “推动墓地文化,我想做这件事”
    在名人墓地散步、逗留本身是需要沉下心来的。因为那里都是很有名的人。有的人好像做过不好的事,有的是对整个民族、社会贡献极大的人。要慢慢去看。墓地本身有墓地的艺术在里边。墓碑不一样,安葬方式不一样,每一个有每一个的性格。墓碑的设计、安放以及整个墓的设置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可能他的后人尊重这些。所以,那是一个专门的学问。
    从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把文人的墓地当做最神圣的地方来对待。他们那些墓地都好看极了,都是一个个的大雕塑品、大艺术品。巴黎、伦敦、莫斯科、圣彼得堡都有很好的文人墓地,都是全世界凭吊的中心。一提什么墓地,就知道那是谁的,一提就知道,全世界都知道。一个大文人的墓地基本上是一个圣地。人们几乎是络绎不绝地去凭吊他。所以文人墓地历来是大家凭吊的一个热点。这就是墓地文化。“五四”以后,好像不太注意这件事情。我就很想推动这个墓地文化。墓地文化是什么?让大家都来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文人,尊重书,有一种神圣感。有一种崇尚吧。这种崇尚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它能鼓励这个民族向上,有一种很正直、很善良、对别人很有用的一种修养吧。我觉得这是物质变精神的一个很棒的领域。这些东西是不朽的。时光流逝很厉害,但是文化这东西是遗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去创造这些东西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丰碑。他们去世以后,他们的墓要想办法做一个特殊的标志,长年累月地让大家去凭吊他们,去记住他们,去跟随他们前进,继承他们的遗产,发扬他们的东西,让他们永恒起来。而本身这个东西是个艺术品。这点我们做的是不够的,应该推动这个事情,慢慢做。好在现在还是有这样做的人。 

福田公墓骨灰堂外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8 , Processed in 1.09122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