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在首都图书馆看该馆收藏的民国四年(1915)内务部职方司绘制的京郊地图,无意中发现北京西郊有许多有趣的村名,如广安门外的三统碑、西山村的四统碑、木樨地的五统碑。可要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就困难了。譬如木樨地的五统碑,颇费周折,才搞清楚它来源于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的克王坟。 今会城门村的老人金尧臣(1897年生人),原籍山东省莱州府金家屯人,移居北京已经八辈。他家租种克王坟余地耕种,是五统碑历史的见证人,也应该是“老北京”了。参照历史地图,老人讲,克王坟东边为青龙桥,东边偏南是甘雨桥村,南边隔河为双贝子坟,两边隔河为会城门,北边是铁旗杆庙、木樨地。占地一顷一十亩。 克勤郡王府第一块坟地不在北京,而在辽宁省沈阳市城南五里白塔之西,葬有第一代克勤郡王岳托①。而1644年以后,克勤郡王岳托诸子“从龙入关”,坟地立于北京郊区县。 北京郊区县第一块克勤郡王府坟地就是木樨地五统碑。这里先后葬有衍禧介郡王洛洛欢(亦译为罗洛宏、罗洛浑)、平比郡王罗科铎、革退平郡王讷尔图、追封克勤郡王讷清额和显荣贝勒喀尔楚浑等,共有驮龙碑五统,俗称五统碑。因为克勤郡王的称号两次改变,初改衍禧郡王,后改号平郡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恢复旧称,这里的驮龙碑涉及克勤郡王的内容较少,所以克王坟没叫开。由于末代克勤郡王晏森穷窘到了拉洋车的地步,有人称他“车王”,因此也有人称这里为车王坟。 五统碑在顺治五年(1648)葬有第二代克王(当时称衍禧郡王)洛洛欢和其弟显荣贝勒喀尔楚浑,双立祖。建筑上除享殿一座外,都是双份:宫门、朝房、碑楼等。《爱新觉罗宗谱、乙册》记载,洛洛欢生于天命八年(1623)三月初二日,崇德四年(1639)九月袭贝勒,七年丢爵,八年复封。顺治元年(1644)以军功晋衍禧郡王,顺治三年八月初三日卒于四川,年仅二十四岁②。喀尔楚浑也从征四川,顺治五年授都统,次年讨伐姜瓖进封贝勒,顺治八年代理理藩院事,病卒,也是24岁。喀尔楚浑死时其子刚一岁,袭爵,历七十一年卒③。洛洛欢长子罗科铎袭封衍禧郡王,顺治八年改号平郡王,顺治十五年从信郡王多尼攻打云南桂王政权,屡败李定国、白文选,十六年受到赏赐。康熙二十一年(1682)薨,享年43岁。罗科铎第四子(实际上的长子)讷尔图袭王,四年后“因殴毙无罪人及折人手足④”丢爵,康熙三十五年卒,享年32岁。郡王爵位到了讷尔图之弟讷尔福的头上。及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讷尔图之孙雅朗阿袭王,爵位又回到了这一支。金尧臣先生讲,五统碑除五组建筑群外,最西头是白色墙圈,里边有大山子一座,大山子前有坟头八座。 五统碑第一次被盗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进入民国以后,克王府迅速败落下来,与金尧臣有联系的坟主有一支住在象坊桥,季姓,有人在上海银行当警察。金姓、福姓情况不详。松柏树和砖瓦石片陆续卖掉,及至1925年,他们将驮龙碑卖到了南京,用于中山陵建设;石狮子两对卖给了广济寺。从北京历史地图上看,1935年尚存五统碑这一地名,再看1947年的地图,五统碑已经消失了。 [后注] ①见《奉天通志》第四函第十陵墓。沈阳16页。 ②见《爱新觉罗宗谱》乙册3153~55页。 ③见《清史稿》三十册8986页。 ④见《啸亭杂录》附录二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