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最大的古铜亭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古召

    颐和园是闻名世界的古典园林,园内有许多的艺术珍品。其中有一座与众不同,造型别致的铜亭,它坐落在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西侧的山坡上。它不用一砖一木,而是用几十万斤铜铸成的。
    这座铜亭叫宝云阁,是一座四方亭子。形式像佛殿,又称“金殿”。宝云阁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它通高七点五五米,重约二百零七吨。它的外形仿照木结构建筑的样式,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
    宝云阁内原有铜铸佛像,在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焚清漪园,铜亭幸免于火,但亭内的陈设被劫一空。铜制门窗遭到严重破坏,亭内现存一张铜铸供桌,重约二吨。据说在1945年日本投降时,日军将铜供桌抢走,后在天津追了回来,放在原处。
    人们见到这稀世的铜亭子,会情不自禁的发问,它是怎样造出来的?在亭内的铜壁上,我们可以看到镌刻着四个人的名字:杨国柱、张成、韩忠、高永固四位巧匠。至于铜亭是否完全是这四人铸造的,现尚无确切的查考结论。铜亭是采用失蜡法熔模铸造的,是我国古代三大铸造技术之一。这种铸法,据考证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淅川出土的春秋铜禁,附耳及足均作镂空虎形,属于用失蜡法铸造的早期铜器。唐代玄宗时期有正式文字记载。唐宋以后,这种铸造方法开始有较大的发展,成为通常应用的一种铸造技术。随着失蜡铸造的日益发展,元代设立了出蜡局,专管失蜡铸造。清朝,内务府造办处等也设有专职失蜡工匠,铸铜亭的四人极可能是专职的失蜡工匠。
    据考察分析,工匠们将铜亭分别铸成各种大小构件,然后再将构件连铸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铜亭。工匠们铸造的这座宏丽奇特的铜亭,这在我国的熔模铸造史上确是一项突出的成就。在颐和园内建造这样一座“金殿”,是为了显示皇权的高贵和尊严。因当时铸造条件困难,朝廷特别准许在亭内刻上铸匠,凿匠,拨蜡匠,木匠的姓名。亭子建成后,乾隆皇帝在亭前的牌坊上书写了“侧峰横岭圣来参”的诗句。清王朝统治时期,喇嘛常来这里念经祈祷举行参拜仪式。阁后石壁上高约十米的周边莲框,是诵经时悬挂佛像用的。
    这座别具一格,古今少有的杰出建筑铜亭,在我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建筑。 

北京最大的古铜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0 , Processed in 1.08016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