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玉泉山麓,颐和园的西面,是清代北京西郊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 《长安客话》载:“玉泉山,山以泉名。泉出石罅间,潴而为池,广三丈许,名玉泉池。水色清而碧,细石流沙,绿藻翠荇,一一可辨。池东跨小石桥,水经桥下东流入西湖,为京师八景之一,曰‘玉泉垂红’。玉泉山顶有金行宫芙蓉殿故址,相传章宗尝避暑于此。”正统年间,明英宗敕建上、下华严寺。寺内及附近有五处石洞,较大的两处,“一在山腰若鼠穴、道甚险。一在殿后,深数十武,曰七真洞。寺北石壁甚巉,亦有泉喷出,作裂帛声,俗称裂帛泉。”“华严寺东半里为金山寺,山有玉龙洞,朱殿撰之蕃所称‘祗园山际旧铺金,龙卧云屯玉洞阴”,即此。洞出泉,昔人甃石为暗渠,引水伏流,约五里许入西湖,名曰“龙泉”。玉泉池岸山坡上有补陀寺,寺内有吕公洞,其上为观音洞。众多佛寺、道观使玉泉山蒙上了浓郁的宗教色彩,此外,玉泉池畔有吕公岩,山上有看花台和卷幔楼,裂帛湖畔有“望湖亭”。康熙十九年(1680年)就玉泉山改建为行宫,名“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又改名称静明园。 康、雍时期静明园的范围大致在玉泉山的南坡和玉泉湖、裂帛湖一带。乾隆十五年对静明园进行了大规模扩建,玉泉山及山麓的河湖地段全部圈入宫墙之内,乾隆十八年(1753年)基本建成,置总理大臣兼管清漪、静宜、静明三园事务,弘历亲定静明园十六景:即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炉山房、圣因综绘、绣壁诗态、溪田课耕、清凉禅窟、采香云径、峡雪琴音、玉峰塔影、风篁清听、镜影涵虚、裂帛湖光、云外钟声、翠云嘉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全部建成。乾隆五十九年(1792年)又大修一次,这是玉泉山园林建设极盛时期。 乾隆年间曾赐大学士、尚书等十余人随游玉泉山,张文贞在《赐游畅春园、玉泉山记》中云:“从园西门入。园在山麓,环山为界。林木蓊郁,结构精雅,池台亭馆,初无人工雕饰,而因高就下,曲折奇胜,入者几不能辨东西径路。攀跻而上,历山腰诸洞,直至山顶,眺望西山诸胜。” 静明园南北长一千三百五十米,东西宽五百九十米,面积约六十五公顷。园有六座门,南宫门为正门,五楹,南向,门外有东西朝房各三楹,左右罩门二座,前为高水湖。园之东为东宫门、为小南门,又东为小东门;园之西为夹墙门,稍南为西宫门。其中有水城关牐一,及东宫门南闸,宣泄玉泉,由高水湖东南引金河,与昆明湖水合流为长河。乾隆时期静明园内共有大小三十余建筑群,其中寺庙有十余座,山上建有四座不同形式佛塔。全园景致可分为南山景区、东山景区和西山景区。 南山景区 主要在山的南坡,朝向好,沿山麓较开阔,有玉泉湖、裂帛湖及迂曲的水道。玉泉湖的南岸紧接南宫门的一组建筑是“廓然大公”。第一进院的正殿悬乾隆御书“廓然大公”扁额,正殿七楹,东西配殿各五楹。第二进院的后殿额“涵万象”,北临玉泉湖。这是静明园的宫廷区,布局对称,与北面湖中的“乐成阁”和南面的南宫门形成一条南北中轴线。玉泉湖中有三岛,沿袭了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的传统。当中的大岛上有“芙蓉晴照”一景,正厅名“乐正阁”相传为金章宗芙蓉殿的遗址,故得此名。西为虚受堂,湖西岸是“玉泉趵突”一景,即玉泉泉眼所在,泉旁立有二座石碑,左刻乾隆御书“天下第一泉”,右刻御制汪由敦书《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泉北是龙王庙,额为“永泽皇畿”,龙王庙南有石径通仿无锡惠山“听松庵”而建的“竹☆山房”。湖西岸的山坡上还有“开锦斋”、“赏遇楼”、“吕祖洞”和“观音洞”。吕祖洞前建有道观“真武庙”,殿额为“辰居资佑”。其南是双关帝庙,殿额为“文经武纬”。湖北岸座落着有园中园之称的“翠云嘉荫”一景。这里竹篁丛生,并有两株千年古松树郁郁葱葱,故得此名。西半部临湖的西进院落名“华滋馆”,楠木梁柱,装修考究,是乾隆游园时驻跸之所。东半部为“甄心斋”和“湛华堂”。山石水池由曲廊环抱,极为幽静。湖西岸隔河即是东宫门,与乐成阁相对,形成东西向的轴线。玉泉山南端山麓有“进珠泉”,附近水道索回,“垂虹桥”以西都是水田,这里就是有江南情调的“溪田课耕”。侧峰顶上有佛寺“华藏海”,寺后有石塔“华藏塔”,塔为八面七层密檐式,塔身雕刻释迦出家的故事。山坡上有“漱芳斋”、“辰明宇”、“福地幽居”、“绣壁诗态”、“圣因综绘”等风景区。玉泉山主峰上的香岩寺、普门观是南山景区的主要风景点。这组建筑依山势而建,居中的是仿镇江金山塔而建的九层八方琉璃砖“玉峰塔”,塔各层供铜制佛像,中有旋梯可登临远眺,这里是全园的制高点,在园内外各处均可见这有名的“玉峰塔影”之景(彩图63)。它与南侧峰顶的华藏塔,北侧峰顶的妙高塔相呼应,成为清漪园(今颐和园)借景。香岩寺以南的山坡上有壁刻五百罗汉像“罗汉洞”,供有观音像的“华严洞”,以及“伏魔洞”、“水月洞”、“兹子洞”等许多石洞。华严洞前有明代华严寺遗址上建成的“云外钟声”一景。裂帛湖即“裂帛湖光”之景的所在。湖西岸山坡上有观音阁,北岸临水有“清音斋”。这里竹瑟水琴,别具一格。清音阁北的一组院落为“含晖堂”,其东接小东门。 东山景区 东山景区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及山麓。有影镜湖,湖长二十二米,宽九米,沿湖建筑环列,成为一座水景园。主要建筑在北岸,楼阁错落,回廊曲折,竹子丝生其间,故名为“凤篁清听”。湖东岸临水有水榭“延绿厅”,设船坞,西岸即为“影镜涵虚”一景。湖南岸为“分鉴曲”、“写琴廊”,再南为“试墨泉”。影镜湖北是宝珠湖,是宝珠泉水汇集而成。湖西岸沿山坡建有两进院的“含经堂”,前面是临水的“书画舫”和游船码头。后面有道可达山顶。顶上的“妙高寺”是东山景区的主要山地建筑。寺里大殿内额“江天如是”。寺前有石坊,额为“灵鹫支峰”,寺后有覆钵式的妙高塔,再后为“该妙斋”。峰南面山坡上有楞伽洞、小飞来、极乐洞等景洞。在山脊凹处中央小岗上的是架岩跨涧而建的二进院落,是观赏山泉楼宇的好地方,景名为“峡雪琴音”。另有几座小型亭阁点缀于山间。 山西景区 山西景区包括山脊以西的全部区域。在山的西麓的开阔地带有一组园内最大的群组建筑。建筑群中东岳庙居中,坐东向西,共四进院。第一进山门,前有三座牌楼围合成的庙前广场。第二进正殿是“仁育宫”,殿内供奉东岳天齐大生圣帝像,第三进后殿为“玉宸宝殿”殿内供奉吴天至尊、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像。第四进为后罩楼殿“泰钧楼”。这是座规模较大的道观,道观的南面是一小佛寺“圣缘寺”,也是四进院落,第一进是山门和天王殿,第二进正殿名“能仁殿”,第三进后殿名“慈云殿”,第四进为庭院和琉璃塔。东岳庙北有小园林“清凉禅窟”,正厅坐北朝南,周围的亭台楼榭曲廊相连,错落于假山叠石之间。东岳庙东北沿山道盘行就到鸟语花香的“采香云径”一景。其南有楼名“静怡书屋”,清凉禅窟北是含漪湖,湖北岸临水建有“含漪斋”和游船码头。山的西麓往北可到有二进院落的“崇霭轩”,这是观赏山间朝岚夕霭的好地方。含漪斋的东面是园的角门,角门外有石铺御道,南连大宫门,西到静宜园。 静明园南宫门外西南为影湖楼。小东门外长堤石桥上建二坊,迤东为界湖楼。石桥下水北注玉河,沿河皆稻田,又北为石道,迤逦至青龙桥,即达清漪园之辇道。 静明园是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中“三山五园”中的一个,它以山水结合、寺观众多、用建筑物点染风景的三大特点而别具一格,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史上的一个成功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