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代北京地区私家园林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赵兴华

    清代北京地区私家园林众多,北京城内有许多王府一般建有附园,即有王府花园几十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康亲王府、孚王府、洵贝勒府等府邸花园。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的一种特殊类型,按照不同品级,花园的建制亦不相同。在北京城外西北郊海淀一带,一些王公贵族和官僚也建有不少颇具规模的园林,如达园、澄怀园、蔚秀园、承泽园、朗润园、近春园、熙春园等。在京城内外也有不少官僚学者建造私人宅园,著名的如李笠翁的芥子园和半亩园、允祥的交辉园、明珠的自怡园、冯溥的万柳堂、朱竹坨宅园、吴三桂府园、英宗堂余园、张之洞的可园等等。清代北京地区的私家园林约有一百五十余处,有的仍比较完整地保存至今。
    清代北京私人宅园
    城区私人宅园
    怡园 坐落于宣武门外,东起米市胡同,西至南横街南半截胡同,园域范围相当广阔。起初是明朝权臣严嵩的花园,又名七间楼。清初归王崇筒、王熙父子所有。他们父子二人都是清初较有影响的汉大臣。王崇筒累官至礼部尚书(顺治朝),加太子太保。王熙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可见清廷倚恃之重。他们的宅园也反映了他们的权势。《宸垣识略》记载:“怡园在横街西七间楼,康熙中大学士王熙别业”。园中著名景点为江南华亭(江苏省松江县)著名造园家张然所砌假山石。王世祯《居易录》云:“怡园水石之妙,有若天然,华亭张然所造”。园中主要建筑物有席庞堂、射堂、摘量岩等。王熙曾请内廷名画家焦秉贞绘《怡园图》,从图中看主要建筑有临水两座三楹楼房,正中一楼后面有院落。楼前有池塘,其南为亭榭、假山,其北有贴水双栏曲桥相连。西部有一座平房跨院。园中间植松柳,园中有席庞堂、射堂、摘星岩等。有诗赞曰:“行过摘星岩畔望,红亭高出碧云间”。“草花绿树晚犹生,石栈连云断复行。”可见园域宽广,景点多变,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气派。怡园至乾隆时已荒废。
    万柳堂 北京历史上曾有三个万柳堂,右安门外和阜城门外钓鱼台的附近都有万柳堂。在崇文区广渠门内迤南也有万柳堂。
    崇文区的万柳堂是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别墅。地处外城广渠门内,占地三十亩。据清乾隆年间人戴璐所著《藤阴杂记》一书说:“国初,益都相国冯文毅仿廉孟子万柳堂遗制,既建育婴会于夕照寺傍,买隙地种柳万株,亦名万柳堂”。这个万柳堂四周砌有矮墙,园内有土山、亭台水榭、鱼池湖泊,到处栽着柳树。万柳堂建筑布局,朱彝尊《万柳堂记》中记载:“度隙地三十亩,为园京城东南隅。聚土以为山,不必帖以石也,捎沟为以池,不必甃以砖也。短垣以缭之,骑者可望,即其中境转而益深,园无杂树,迤逦上下皆柳,故其堂曰万柳堂。今文华殿大学士益都冯公取元野云廉公宴游旧地以名之也。”当时,万柳堂是京师赏景最好去处,是康熙年间京城一处颇负胜名的宅第园林。康熙皇帝所书“拈花样寺”匾额就悬在大悲阁上。所以,万柳堂也即拈花寺。嘉庆年间,阮云台巡抚重修,朱野云植柳五百株。当时有诗述及其事。“堂空人去落花悉,幸有中丞著意修。台榭尽栽新草木,光阴全换旧春秋。”道光年间,“柳枯堂圮”,唯有附近夕照寺尚完整。
    孙公园 坐落于今和平门外琉璃厂以西,为清康熙年间左侍郎,《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的作者孙承泽的宅园。孙宅内有研山堂、万卷楼、戏台等建筑,“万卷楼”上下共十四间,存放他费心收集的书籍。万卷楼对面,越过花木扶疏的庭院,有一大厅,即研山堂,是孙承泽会客和写书的地方。中间有一大戏楼,是他宴客演戏的地方。《藤阴杂记》中说:“孙公园后相传为孙退谷别业。……后有晚红堂,宅后一第,有林木亭榭,有兰韵堂,诗云:匝地清阴三伏候,参天老树百年余。移居诗注:庚申冬移居后孙公园,即退谷研山堂也。”
    孙公园自孙承泽以后,住过很多名人。康熙年间洪升的《长生殿传奇》写成后,曾在这里举行过盛大的演出,主持演出的是相国、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签发请柬者则是右赞善赵执信。这样高的规格名剧首演,强烈吸引京师名流。获柬者以此为荣,不得与会者,妒而生恨,于是有人上奏,诡称时值孝懿仁皇后忌辰,设宴张乐大不为敬,必须给予严惩。疏上,皇帝降旨命刑部拿人。真是无事生非,祸从天降。幸得梁清标左右周旋,案情才大为减缓。尽管如此,也不能免罪而终。五十余名官员被革职,年青有为的赵执信(不及三十岁)因此而“废置终生”,罚不当罪,含冤一世。
    朱竹坨宅园 坐落于今宣武区海柏胡同原顺德会馆内。为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号竹坨)的宅园。朱彝尊,字锡☆,号竹坨,浙江秀水人。康熙初年来北京。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选进翰林院编修《明史》。康熙二十三年,他因携带小吏进宫抄书,被人弹劾降级。居住宣武门外海波寺街(今海柏胡同),他访问遗老,搜集轶事,埋首书丛,从1600余种古籍中选辑有关北京的记载和资料,定名《日下旧闻》。朱彝尊的寓所里有两株古藤,他把住所取名“古藤书屋”,现古藤早已无存。在书屋对面,建有一亭叫“曝书亭”,亭子有柱无壁,专为晒书用。现此亭已毁。
    莲园 位于东城南小街红岩胡同,占地五亩,西侧是住宅,东侧是园林。莲园呈长方形,花园部分南北长六十米,东西宽四十米,正房是坐北朝南五间大厅,厅前有平台一坐,高不足半米,长砖铺地,宽敞开朗,形成建筑到庭园的过渡地段,给主厅增添了清雅气氛。主厅两侧有耳房,左右有游廊相连,向南地势渐高,游廊亦随之升起。东南面有勾连搭建筑一座,正南最高点廊前有小亭一座,与主厅南北遥遥相对,背倚界墙,前瞰水池,既有增加山的高度作用,又显示了“远山”的艺术效果。
    莲园的游廊回绕全园,园内建有尖顶方亭两座,其中一座在中部西侧,亭前三面溪池环绕,池边有精雕的汉白玉栏杆,大槐荫敝,是消夏观莲之所。小溪在亭北的一座假山处发源,折到亭东,汇而成池。再向西南方向流经一座汉白玉石雕小桥,隐没于山石之间,给人以“流水悠悠远去若无尽处”的联想。
    水池旁边堆叠几座山石,与主山相呼应,给人以千山层叠,连绵不尽的感觉,其中一座山石叠置成一道二米多高的曲折峡谷,初看上去是一座屏障,走到近前,才发现有石级蜿蜒而上,丰富了游览路线。如同绘画中可以“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一样,小小面积内的园林,呈现出崇山峻岭的磅礴气势来了。
    园内有大槐树六株,承袭古人(槐)怀来人于此的意思,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厅前种有丁香,西府海棠,核桃等观花赏果的树木,全园都在绿荫荫蔽之下。
    可园 位于东城鼓楼南帽儿胡同,是清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的宅第花园。文煜曾任监司,后又掌管江南北兵糈。园内有一石碑,碑文记有建园始末。文中说:“凫诸鹤洲以小为贵,云巢花坞惟斯幽。若杜佑之樊川别业,宏景之华阳山居,非敢所望。但可供游钓、备栖迟足矣。命名曰可”。
    可园南北长约百米,宽近三十米,面积不足三千平方米,园内亭、台、榭、阁、桥各有特色。该花园前后两进,原东、西两边都有游廊与左右相通。现西游廊部分拆除,东游廊尚保存完整,但亦不能通往东院了,这样就辟出一独立建筑——可园。从新开门进来,有两间北房,东有一通道,过通道便是假山,数杆翠竹从假山西脚下斜伸过来,山南即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径,经尽头向北折,有一山洞,上横一石,刻着“通幽”二字。过山洞,豁然开朗,满园花草,有两条小石子甬路,一条通往北端的正房,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意。另一条为东西向,可通至东边走廊的敞轩。山洞前,往右过一小石拱桥,便可达假山。山洞顶端,藤蔓掩映着一方刻石,可看出“叩壁”二字。假山顶部,有一六角攒尖小亭,满绘苏式彩画。站在亭内向下一望,满园苍翠尽收眼底,绿树丛中,一湾池水自东而西蜿蜓流过。假山东边是雕刻精美的彩绘游廊,游廊东边还有一组更高的假山,一座三开间的敞轩高踞于上。在这长满松、槐、柿、柏、丁香等树木花草的园内,还点缀着玲珑剔透的山湖石、日晷及剑石等小品,剑石石座下,嵌着一块长一米,宽零点三米的石碑,上刻“可园”和碑文皆清晰可见。园北的五间正房为大式硬山合瓦顶,额枋上绘苏式彩画,左右各带三间耳房。正房明间原有联:“风雨最难佳客至,湖山端赖主人贤”。房东边与游廊相连。游廊依山势由高渐低直抵后园。一进后园,便可看到一组假山屏障似的从东边斜插院中,另一组假山在东边的水榭周围。水榭原亦有水池环绕,解放后填平了。后园亦为槐荫满园,花香四溢,极为幽静。
    该园宅北洋时期为大总统冯国璋占有,后又为张兰峰所有。解放后曾为朝鲜驻华大使馆,现为某单位宿舍,花园西南部分走廊已拆除,院内假山上之敞轩已建成房屋,山北又砌了一座二层新式楼房。九号院内主要建筑无大变化。
    芥子园 在北京南城和平门外韩家潭中段路北,为清初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李渔(笠翁)居京时所建。李渔曾编有《芥子园画传》。《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说:“南城韩家潭芥子园,初甚有名,亦李笠翁所造者。后归广东公产。当年沈笔香(锡晋,吏部朗中)、梁伯尹(志文,吏部主事)两前辈皆曾寓焉。予造者屡矣。看其布置,殊无足助,盖屡经改筑,全失当年邱壑,不过敞厅数楹,东南隅有假山小屋而已”。芥子园坐北朝南,门额“贱者居”。内有大小房屋三十四间,游廊十五间。结构精巧,环境清幽。其间树石交错,曲径深幽,时为京城著名宅园。道光年间,麟见亭先生在《鸿雪因缘图记》中还忆及此事:“当国初鼎盛时,王侯邸第连云,竟侈缔造,争延翁为坐上客,以叠石名于时。”李笠翁之后,该园屡易其主,本世纪初,吏部主事梁伯尹寓居于此。后芥子园改为广东会馆。现胡同内除北京第九十五中学和北京继电器厂、煤厂外,余为居民住宅,芥子园已无遗迹可寻。
    半亩园 位于东城黄米胡同,原为清初贾胶侯中丞(名汉复)的宅园,园中山石是由清李渔(字笠翁)所掇,(后有人考证与李渔无关,半亩园设计者是麟庆,李涣所葺,系标榜之辞),故此园中堆叠之假山当时曾誉为京城之冠。其后易主,逐渐荒落。乾隆初年,曾为杨韩庵所得,后又为春馥园观察所有,先后曾用为会馆和歌舞场。道光辛丑初,始归麟见亭先生所有,又重新加以复修整理,兼有江南园林明媚清秀之美,成为当时人所赏识的著名园林。园中主体建筑有“云荫堂”,其旁有秤石轩、曝画廊、近光阁、退思斋、赏春亭、凝香室。此外,还有嫏嬛妙境、海棠吟社、玲珑池馆、潇湘小影、云客石态、罨秀山房等建筑和景点。
    云荫堂,正堂题名为“云荫堂”,有清初状元梁阶石写的楹联:“文酒聚三楹,晤对间今今古古;烟霞藏十笏,卧游边水水山山。”还有麟庆本人写的联:“源溯长白,幸相承七叶金貂,那敢问清风明月;居邻紫禁,好位置廿年琴鹤,愿常依舜日尧天。”堂内有康熙时山物,及木根天然,卧榻长宽皆有一丈,其形状好像一朵紫云垂下来。该槎题曰“流云”二字,为明代赵宦光所篆,董其昌、陈继儒皆有题跋。
    近光阁,云荫堂旁有小楼名近光阁,楼上有联为麟庆所作:“万井楼台疑绣画;五云宫阙见蓬莱”。与楼相通有一台,名“琴台”。台下凸出一块顺山石。石有洞,过石洞便是“退思斋”,为专收古琴之处,楹联亦为麟庆亲题:“随遇而安,好领略半盏新茶,一炉宿火;会心不远,最难忘别来归雨,经过名山。”南为“赏春亭”,此处有一椭圆形大水池,周围青石铺就,自然形成。池中有一亭,名“流波华馆”,还有一座双桥相通。环池有“玲珑池馆”。在近光阁旁有“曝画廊”,每年阴历六月初六日在曝画廊晒画。
    拜石轩,是专收有很多极精致的大理石屏,但更多的是端砚、印章等。该轩楹联亦为磨石刻就:"湖上笠翁,端推妙手;江头米老,应是知音"。该轩前后共有六楹。前三楹一贮砚,一贮图章,一镌朱元璋"洞天一品石论"于版壁。后三楹一为木假石,高九尺,一为星石,围四尺,色黑而黝,古光可■(左金右监)。一为大理石屏,高七尺,九峰嶙峋。又有一插牌,天然云山,云中一月,影圆而白,山头有亭,四柱分明,承以基座,取名见亭石。着袍笏拜之,故以"拜石"名其轩。
    琅嬛妙境,坐落于半亩园最后部。叠石为山,顶建小亭。西仿嫏嬛山势,辟工洞。后轩三间,为园中藏书屋,取名“嫏嬛妙境”。轩内楹联为:“万卷藏书宜子弟;一家终日在楼台”。据载,半亩园麟见亭家的藏书在当时负有盛名。除藏书、贮琴之外,园里还有一处专存鼎彝的“永保尊鼎”。园中还有许多楹联,如海棠吟社题:“逸兴端飞,任他风风雨雨;春光如许,招来燕燕莺莺。”等等。
    从以上可知该园非同一般,它以辅陈古雅见长,“富丽而有书卷气”。不仅是叠石垒土,导泉而池,而且山石结构曲折、典雅、古朴,确实是李笠翁力作。1911年以后,该园逐渐沦为民居杂院。八十年代拆除古建,另建新楼。花园已拆除,其中六方砖砌屏门移往西山曹雪芹故居内。
    刘墉宅园 在北京东城礼士胡同,为清代刘中堂(塘)之宅邸,宅园位于宅邸之东北角。建筑布局以三组四合院组成品字形排列,虽可分别出入,而又互相联系,各组建筑,装修精巧别致,尤以砖雕漏窗等别具风格。宅园部分,呈长方形,东北隅为带石土山蜿蜒如山之余脉,高约五米,土山下为曲折水池,园中树木郁郁葱葱、颇具野趣,在整形的四合院后侧,有这样的自然山水,不愧为城市山林。
    据《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区卷》中说礼士胡同,原叫“驴市胡同”,因其不雅,故更名。因《天咫偶闻》中曾记载,驴市胡同西口有刘墉宅,南北皆是。其实此为清末武昌知府宾俊宅。其子锡琅败家,将宅出售,后被投机米商李产青所得。不久在曹锟当政时被枪毙,后又卖给律师汪颖,时间不长;转手给天津盐商李善人之子李颂臣。他请朱启钤的学生重新设计,建成今日规模。解放后一度曾作印度尼西亚驻华使馆用房,后为中国青年报社社址,以后又改为电影电视部电影局。
    崇礼宅园 坐落于东城区东西六条西门,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文渊阁大学士崇礼宅园。崇礼,字受之,汉军正白旗人,咸丰七年(1857年)开始做官,历任清漪园苑丞,内务府大臣,粤海关监督,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兼步军统领,东阁大学士转文渊阁大学士,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崇礼宅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临街有东门、花园门、西门。整个园宅分为东西两宅,西宅可自成一体,东宅与花园构成整个宅院的主体建筑。东西宅院和花园之间又可互相贯通。西宅院的中轴线为四进大四合院,院内以围廊环绕,左右各有数座跨院。其右边第一跨院内,有北房三间,前廊后厦,内装饰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右如题写的苏东坡诗词硬木隔扇。右边第三座跨院内,有假山、凉亭、原为花园组成部分。中部的花园内有假山、亭台游廊,山前有月牙河环绕,山上建有戏台,山北有一面阔五间大厅,原明间有额“定静堂”为翁同龢书。
    索家花园 坐落于东城区南锣鼓巷秦老胡同35号院,为清末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花园。索家后代曾崇的儿媳是溥仪皇后的姨母,故又称为“皇后的姥姥家”。该园花园名“绮园”,现至今假山上还留有“绮园”的刻石。园中有假山、水池、亭台、桥梁等建筑物外,还有一仿江南建筑的船形敞轩,造形独特。索家后代败落后,将花园出售变卖。买主在园内建一三进院落的宅子,园林景点只剩下大门东隅一组叠石假山,现基本保持原状。
    那桐府花园 亦称那家花园,坐落于东城区金鱼胡同,是清末知名人物那桐的旧居。
    那桐,字琴轩,姓叶赫那拉,内务府满洲人,据说与慈禧太后是亲戚。历任外务部尚书侍郎、内务府大臣、军机处大臣、大学士、内阁协理大臣、直隶总督等要职,时人称“那中堂”“那相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那桐受命留京办事大臣,协助李鸿章同洋人议和,由此发迹。辛亥革命后退引,于民国初年在京逝世。
    那桐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搬到金鱼胡同,曾先后三次大兴土木,陆续扩建,那家花园建成于1902年,闻名京师,其“台榭富丽,尚有水石之趣”。
    进入大门,向东转到一个小院落,院北有游廊,廊正中为方亭,穿亭就到达花园部分;进大门往西为设有厅堂的另一组院落,其东北有曲廊与花园相连。花园院落的组合与一般北京宅邸大致相同,但中心部分采用了挖池堆山、叠石、植树等手法,以获得山林情趣,并运用曲廊、叠落廊,变化建筑物高程等方法来组织空间,使宅园观赏点不断转换,产生丰富多彩的景象。
    花园入门刻有“怡园”二字,入园北房五间,东接西耳房,前面是宽敞的廊子,后院种有竹林,前院有砖墁甬道,甬道两边土地上,种植着梨、海棠、丁香树,还有两棵大垂杨柳。对面有五间前后廊子的花厅,东边是“碧纱厨”;西边博古架,这里叫“味兰斋”,门前挂有“竹林诸贤相与俯仰”、“山阴之兴岂在古今”,北面挂着:“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的抱柱对联。“味兰斋”与南倒座之间是竹杆搭的棚架下养的牡丹和芍药。再往东是两侧带有叠落廊子“澄清榭”。东边是一个清水池塘,西侧俯视院内花木茏葱,东边是青石铺叠成山路,“澄清榭”西侧是游廊凳,外边是太湖石,隔着池塘对面叠石假山有路可登山,山后有六角井亭。池塘北边有五间宽游廊,题名“水涯香界”,因其北临池塘。南边是牡丹池子,再北边是三间北房,房前有两棵松树,所以叫“双松精舍”,池塘南有亭名“圆妙”。在池塘对面有“吟秋馆”,抱厦悬有“空潭泻春”匾和“有山可观水可听,于室得静亭得闲”的对联,抱厦西侧立着两块木化石,东行有“翠籁亭”,亭南有架紫藤,附近有池子荷花牡丹,旁有平台房,叫“筛月轩”,有墙门可通至“乐真堂”院。
    在池塘东南边和假山之间有座小木桥相连,北边院内为五间北房和东西耳房,这里是“叶赫那拉氏宗祠”,祠堂前是牡丹,院东有垂花门通东大院。以上是那家花园大致景观。
    忏园 位于宣武区。是贵州巡抚王燕的别墅。王燕即怡园主人王熙之弟。此园毗邻增寿寺,内曲池亭榭,花草扶疏。园很快即荒芜,乾隆中万光泰有《游忏园》诗:“残蝉斜照后,独鸟乱烟中。树老藤全白,篱荒枣半红。曲池无寸水,弹入雍门桐。”
    寄园 位于宣武区教子胡同。清康熙年间,户科给事中赵吉士在此构建别墅,“浚池累石,分布亭馆,种花木”,一时成名园。园中山水明秀,草木清郁,亭馆雅致,“海内名士入都恒留连不忍去”,大有超尘脱俗之感。吕履恒《月夜寄园》诗曰:“暝色苍然至,遥光剧可怜,鸟棲明月下,人语落花前。有约琴樽合,无拘坐卧偏。暗香通石罅,清响接云巅。心觉缁尘洗,衣看白袷鲜。草萌茵藉软,茶洁碗生妍。远市城烟重,高台树影连。”乾隆时期亭馆已圮,仅存遗址。
    方盛园 位于宣武门外方盛园胡同。是安徽昆曲名家方成圆邸宅。清《京师坊巷志稿》记有“放生园”之称。属外城北城日南坛。据张江载《方盛园记》中说:“旧为皖肥昆曲名家方成园故宅”。“成园号盛园,地以人传也”。“今盛园已变为小巷,仅有方盛园之名。”方成原活跃于江南,久负盛名,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招为供奉,随侍来京,卜居于此。园中花木山石,颇有逸趣,当时士大夫乐与之游,咏觞无虚日。
    蝶梦园 位于阜成门内。宅前临小河,屋后花园不足十亩,松、柏、桑、榆、槐、柳、棠、梨、桃、杏、枣、奈、丁香、藤萝之属,交柯接荫。有一轩、二亭、一台,在花木掩映之下,别有幽趣。园本无名,嘉庆十六年(1811年)十七年(1812年)年间,阮元凭居于此,因所藏董思白诗扇上有“名园蝶梦,散绮看花”之句。而嘉庆十六年秋又恰有异蝶飞来园中,故命名为“蝶梦园”。后逐渐荒废。
    西郊附园
    自怡园 又称明珠相国园,地处海淀水磨村以北,长春园东部,万泉河以西一带。为清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明珠家的别墅园。清朝大学士是当朝一品,相当于宰相,所以自怡园又称明珠相国园。是康熙二十六年著名画家兼造园艺术家叶洮为之设计并建造。是当时北京著名的私人园林。
    自怡园的园林布局没有园图流传下来,如今只有诗人吟咏留下的名篇佳作和许多人的著作概知其略。查慎行《敬书堂诗集》卷四十一有自怡园二十一咏,为康熙五十二年所作,写自怡园后期最盛情况。二十一景为筼筜坞、双竹廊、桐华书屋、苍雪斋、巢山亭、荷塘、北湖、隙光亭、因旷州、邀月谢、芦港、柳沜、芡汉、含漪堂、钓鱼台、双遂堂、南桥、红药栏、静镜居、朱藤迳、野航。
    二十一处景观诸家所咏亦见仁见智,各有妙得。如汤诗《芦港》云:“明湖思旧历,仿佛甘年事。夹岸萧萧声,已觉秋风至。”注云:“自大明湖至历下亭,与此景绝似。”《野航》诗云:“非舟复非陆,妙意寄所耽。几时秋水至,还共客两三。”注云:“三面临水”。查慎行诗《芡汊》“芡是吾乡实,充盘忆水羞。羡君池汊上,两处种鸡头。”注云:“院长城居在鸡头池上。”《巢山亭》云:“小亭压山巅,远势欲飞起。上棲千片云,下映一湖水”。《北湖》云:“洗眼长临水,虚心任触舟。遥山争倒影,强半过墙头”。种种的意趣,亦不能一一列举。
    园自从初建到藉没,历时三十余年,传明珠,揆叙父子两代。雍正二年(1724年)因追发揆叙罪状藉没。乾隆年间,其址并入长春园东部。
    澄怀园 位于海淀区今一零一中学西南,蔚秀园北,毗邻圆明园。是雍正年间大学士张廷玉的赐园。张廷玉去世后,大学士刘统勳常居其园。乾隆年代澄怀园为上书房内值诸臣寓斋,又称为翰林花园。
    《履园丛话》嘉庆文士钱泳所描写:“澄怀园在圆明园东南隅,每年夏月,车驾幸园,尚书房暨南书房诸臣侍值之所。芳塘若镜,红藕如船,杰阁参差,绿槐夹道,真仙镜也。”从上述描写可想像出当年澄怀园的景色,真可谓北国江南,人间仙镜,胜似蓬莱。
    澄怀园,园中有景二十余处,有乐泉,叶亭,竹径,东峰,影荷桥,药堤,两香沜,洗砚池,乐泉西舫,食笋斋,矩室,凿翠山房,近光楼,砚斋,凿翠斋,秀亭,翠云峰等。
    澄怀园全园布局严谨,山水兼并,共五处建筑组群。进园门山道曲折通幽,出北山口,豁然开朗,宫门三楹,进门见坐北朝南厅堂五楹,小院清幽,此处叫叶亭。亭东堆土埠一道,在山环中建别院四处,粉墙月门,幽竹傍岩,十分稚雅。沿园路往北有大型太湖石假山,山名东峰,亦名翠云岩。从叶亭沿甬道西行,正北有院墙,中有宫门三楹,是垂花门,进门院中有大殿三进。为皇子、王公读书之处。西北建别院一所,院中建三楹两层楼一座,名近光楼,亦称借春阴馆。楼西植西府海棠一株,为百年老树。楼后再进为两层小院,系皇子、王公读书课余休憩之处。西有青翠欲滴幽深竹径,东有玲珑峻峭翠云岭。若登楼举目西眺,见一泓池水,溪上覆以白石小桥,其旁幽篁丛丛,池中风荷,亭亭玉立,名“影荷桥”。
    药堤地临砚斋东侧,堤边置朱红色短栏数道。栏内种植各种名贵药草,它与池东青绿一遍竹径,形成鲜明对景。过药堤不远,有白石雕栏围以小方池一座。砚斋有堂五楹,堂东辟月门可达后院,院中建书房各三间。再北厅五楹,出厅西门,见水池一座,池之四周置假山。水池北有楼横堂列,廊回缭,栏楯周接。正北厅堂名砚斋,院中小池取其砚池之意。池西水中建亭,取名墨亭。出砚斋沿河岸往北折而西,有桥,过桥沿河岸往南见假山嶙峋,山南书斋五间。名临河轩,池东建别院一处,院中群置假山,池水沿山峦绕至书斋房,三面峰拥环抱,此处名乐泉西舫。乐泉西舫东南岛屿建别院一处,院中建厅堂各五楹,北厅东北另辟别院一处,北建书房三间。此处名食笋斋。园中水湖岸边环植垂柳,绮丽多姿。不愧为京西名园之一。
    自得园 坐落于今颐和园东北界外。园主为康熙皇帝第十七子允礼,建于雍正初年,取名于“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之意。园内拓湖岛中部圆形岛上建有楼阁,假山怪石、楼台亭榭,布列有序。清末改作升平署,宫中梨园戏班曾居于此。园中建筑物已不存,只是山水布局基本上保留了原有风貌,基址今为中央党校南院所在地。
    淑春园 又称十笏园,坐落于今北京大学未名湖风景区。为清乾隆朝宰相和珅赐园。乾隆三十七年和珅承袭了其父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不久充当皇帝侍卫。后晋升内阁大学士、掌握军机处大权,实际上是乾隆朝的宰相。和珅发迹,和乾隆信任有关,乾隆帝对他奉禄优厚,赏赐优渥,还不时赏赐他房宅、园寓,因此在乾隆帝行宫附近,几乎均有和珅的别墅、园囿。其中淑春园就是乾隆赏赐给他的。该园模仿皇家园林建筑,园中有楼台六十四座,房屋一千零三间,游廊、楼亭三百五十七处,建有蓬岛瑶台、石舫、筑临风侍月楼等。园域广阔,建筑规模宏伟,居所有附园之冠。湖中岛屿及岛东侧石舫,后被列为逾制大罪。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作为太上皇的乾隆死后,嘉庆曾以和珅二十六罪状,将其赐死。其中第十三款即为“所盖楠木房屋,潜移逾制,隔断式样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这里说的楠木房屋指的是恭王府的锡晋斋,其隔断式样仿宁寿宫制度,而蓬岛遥台指的就是淑春园(北京大学未名湖一带)湖中小岛与岛上的建筑。清人不少诗作中,明确指出蓬岛瑶台即指此园。如斌良《游故相园感想题》:“铜铺尘羃径苔侵,策马荒园寄慨深,爱蓄名花歌玉树,曾移奇石等黄金(指太湖石以千金运至),缤纷珂☆驰中禁,壮丽楼台拟上林(指园中楼阁仿圆明园规制建造),犹胜荒地秀蒲牌,澹烟废绿远阳沉”。光绪生父醇贤亲王奕譞的《中秋后游淑春园四律》,其中诗中“壮丽楼台擬上林”与“未覿蓬瀛仙万里,已成缧絏法三章”等句,都说明淑春园湖中小岛及岛上建筑就是和珅仿圆明园福海中蓬岛瑶台建筑的。且湖中石舫是仿颐和园石舫所造,不过当时嘉庆帝也未注意这一点,故未列入和珅的罪状。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问罪后,淑春园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和珅的儿子因为是乾隆十公主丈夫,得以留在园内西半园,东部赐给了乾隆时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成哲亲王永瑆(乾隆十一子)。道光末又改赐清初多尔衮后代——睿亲王仁寿。遂改名为睿王花园,满语即“墨尔根园”。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以及后来重修清漪园,从这里拆走建筑材料,搬走太湖石。园林荒废。相传睿亲王后代德七,清末继承这个残毁园林。民国初年,又以百万银元卖给军阀陈树藩,改名为肄勤农园。1920年,陈树藩又以六万银元售给燕京大学,用作建校基地。现未名湖畔还存有淑春园慈济寺庙门,湖中石舫也是淑春园旧物。
    鸣鹤园 俗称“老五爷园”,坐落于北京大学校园西北部,为道光五弟惠亲王绵愉宅园。建筑年代不详。面积约九公顷,东西长五百米,南北最宽处二百米。鸣鹤园东部为起居、待客建筑,西部为游宴之地,池中岛屿,环以流水,掩以修竹,临池湖石参差。这个园林建筑群以一个方形金鱼池为中心,由厅、堂、回廊、城关和小山组成一个封闭的庭院。庭院东边是一座小山,有叠廊可拾级而上,山上有亭名“翼然亭”至今尚存。乾隆十二年(1747年)高宗曾作有一首七律,诗之题名翼然亭。诗文是:“峰有飞来亭岂无,天然距此不南图。借松为幄阴偏秀,倚石成章兴回殊。茶鼎烟飞云半野,栱平声余瀑千株。寄言纵目搜吟客,莫汉琅邪岩畔途”之佳句。
    鸣鹤园中有广大的河湖水面,但园林主人并不以此为满足,还要在庭院中另辟方池。这种功能从不同角度来满足人们多样美学要求。清末,徐世昌以薄酬租下后,拆毁园中建筑物,将木料运回东北老家,致使园林布局遭受极大破坏。庭院东部假山上方亭,几经修葺,至今依然屹立山顶。庭院正中金鱼池的方形池岸依然保存完好。
    朗润园 坐落于北京大学校园东北隅。嘉庆年间,赐乾隆十七子永磷,因永璘封庆王,故名庆王园。咸丰年间赐恭亲王奕沂,更名朗润园。全园中心是一个大岛,岛四周的水面,大小收放不一,最大的位于东部。园门处于东南一隅。进得园门后,穿过山间小路,渡过平桥,迎面是一多姿的湖石,湖石后面,堆一座陡峭的土山。它紧逼水面,人们至此,只能仰视,更显得它的高耸。岛上的主要建筑物是“恩辉余庆”和珅的别墅,至今尚存。它曾是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奕?的住所。前后两个大院子,东西各有画廊围起。廊外是粉墙,墙上以各式花窗点缀。现在,是北京大学教职工的住宅。山石池沼,至今尚存。
    蔚秀园 原名含芳园,位于今北京大学西校门的对面,是载铨的赐园。道光十六年(1836年)载铨袭封定郡王,咸丰三年(1853年)加亲王衔,因此含芳园又称定王园。咸丰八年含芳园又转赐给醇群王奕譞,并改名为蔚秀园。
    蔚秀园门内有河池,北岸有园中主体建筑,前轩临水,建工字殿、正厅、曲廊、小亭。转过山谷有东西小溪,过平桥为一组别院,院中植桂树,有曲折回廊。院东北山中有六角亭,四周置假山。池南岸有两进四合院一座。此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严重破坏。
    承泽园 位于海淀挂甲屯南,南近畅春园,东临蔚秀园,始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为果亲王允礼的赐园。道光年间曾赐予皇八女寿恩公主,光绪时又赐给庆新王。
    承泽园前部空旷,以山水为主,后部则以建筑为主。入园门,迎面为拐角形照壁,还远处有小溪,上架石平桥。过桥有敞轩三间,前后出廊,两侧置假山。过轩又一溪,上架三拱白玉石桥,桥正北有厅七间,前廊后厦。再进为垂花门,东西各有游廊十六间,组成一处院落,北面正厅五楹,后有九间罩房。院中植碧桃、牡丹。后院湖石参差,掩以修竹。厅东有别院两处。均为岁进的四合院。东院建城关一座,溪水绕城关流水园外。正厅西面建曲廊十六间,沿廊可达山顶厅堂,堂西有楼五楹,楼前有水池,池南有岛,岛上置土阜石山。
    今为北京大学教职工宿舍。主体建筑位置居东北部,围绕西部湖岸形成风景区。园中山石池沼及各类建筑物保存完好。是西郊诸园中至今保存较好者之一。
    熙春园 今清华大学范围内,万泉河两股河道之间,原有一座清皇皇亲的私园叫做熙春园,它的水源也由万泉河供给,园林建筑分成西南和东北两组。清道光年间,熙春园一分为二,东北部仍然称熙春园,是道光皇帝第五子的府邸;西部命名为近春园。东半部熙春园,由皇帝五子奕誴承袭。咸丰年间更名“清华园”,咸丰皇帝亲题“清华园”三字额。园林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除工字厅外,还有大宫门、二宫门、东西朝房、怡春院、古月堂、黄花院,以及群房等。
    近春园 为原熙春园西半部建筑,今处清华大学校园游泳池附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年间一分为二,西半部取名近春园。咸丰以后,把近春园改称清华园,并进行了部分扩建,还亲自题园匾。清华园旧址包括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区至“水木清华”一带及其以南大片地区,主要建筑有“工字厅”,厅的北面有平台临水,“水木清华”。据说,康熙皇帝曾到这里赏景,题了“水木清华”的匾额。目前这里柱子上还悬挂当年曾任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皇帝的礼部侍郎殷兆镛所书的对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化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当年近春园共有房屋二百六十四间。
    近春园的范围基本上为河湖所环绕,主要建筑物分布在两个大岛上,以水景取胜。英法联军焚毁西郊诸园后,同治皇帝曾用拆东墙补西墙办法,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将该园建筑物拆运一空,去重修圆明园。现在,这里是一片荷塘,一个荒岛,部分水面改建成游泳池。原先与万泉河相通的水道已被填平,不可复见。荷塘荒岛夏间仍然景色宜人。朱自清先生早年所写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风景。朱自清先生逝世后,在荒岛上建亭,取名“荷塘月色”亭。1984年,吴晗诞生七十五周年,人们在荷塘旁建造了一座木结构小亭,命名“晗亭”,现在除“晗亭”之外,还建有假山、瀑布、草坪、鱼池。临水建“临漪榭”一座,是按园内原有同名建筑仿建的,按清宫法式,歇山起脊,金线苏彩,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旧物恢复。 

清代北京地区私家园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6 04:37 , Processed in 1.09449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