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代北京西苑的造园特色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吴空

    清代皇家园林的兴建十分兴盛,从西苑到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以及京师以外的承德避暑山庄、盘山行宫等皇家苑囿,规模十分宏大。所以有如此发展,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满族入关前处于东北寒冷地区,骑射驰骋,放牧山野,因此不习惯于皇宫的森严与禁锢,也不耐京城的炎热,因此才有大规模开发园林之举。康熙和乾隆两帝,每年都要有三分之二时间或居苑囿离宫,或南巡北狩。而西苑三海以其傍近宫城的地理优势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受到了皇帝的青睐,进行了精心的修建。
    西苑即太液池,早在金代即在此修建离宫——大宁宫。元代建都更把太液池归到宫城的范围之内,以太液池为中心修建了大内皇宫和隆福、兴圣两宫。明代开挖南海,使太液池又有了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之称,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成为一座美丽的皇家园林。到了清代,特别是经过康熙至乾隆时期,三海的营建更是尽善尽美,成了皇家园林的杰出之作。三海分割巧妙,各有特色。北海面积最大,殿宇数十院,亭台楼榭,游廊环绕,山石、树木、湖水相辅相成,景色绚丽,尤以琼华岛景区最为突出,再傍以围城点景,使北海景色为三海之冠。中海水面辽阔,地域宽广,建筑疏朗而体量高大,以气势取胜。南海建筑较多,几个景区相对集中,各有特色,和北海遥相呼应,别具一格。由于北海部分已为人所熟知,所以本文着重介绍中海和南海。
    中海水面宽阔,在规划上以高大的紫光阁和万善殿作为东西岸的主体建筑,并建水云榭为湖心亭,使东西岸建筑相互呼应,北边以琼华岛的白塔山为背景,南面碧波万顷,西面菱荷成片,疏朗的建筑和辽阔的水面,伴以阵阵荷香,形成了一个较为平远的景观。紫光阁原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代历经改建,特别是乾隆二十六年和四十一年两次大规模改建,使紫光阁成为中海最高的建筑,清代对紫光阁的使用,我在《北京文史》95年1期上已有专文介绍,不再赘述。万善殿在明代名蕉园、崇智殿,清代顺治年间修葺改名为万善殿,原是一座禅宗寺庙,殿后还建有圆盖穹窿的千圣殿,殿内供千佛塔,以紫檀木雕刻而成。周围有配殿、佛楼、僧舍等,形成—个寺庙的建筑群。每年中元节要在此举行法事,放河灯,水云榭做为联结紫光阁和万善殿的湖心亭,伫立水中,亭中还有乾隆御书燕京八景之一的太液秋风碑及题诗。
    和中海水面辽阔、建筑疏朗迥然不同,南海水面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内湖,水面沿岸以楼阁亭台、山石树木环境烘托着以瀛台为中心的景区,整个空间也是封闭的,环境玲珑精巧,幽静深邃。几个景区也各有特色,分述如下:
一、瀛台的模拟仙境


    明代开挖南海后堆积了瀛台,原名趯台陂,又名南台,清代改名为瀛台。瀛台三面环水,碧波千顷,岛上林木幽深,建筑错落有致。这也是模拟汉代以来“一池三山”的园林格局。所谓瀛洲、方丈、蓬莱三仙山的传说,由来已久,在文人笔下生花,实际上都是抒发自己的想象,而在建筑上体现就难了。于是云雾绰绰、金银宫阙、林木掩映均成为营造仙境的氛围,而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直到宋代画家赵伯驹、赵伯骕兄弟的金碧山水,往往被视为仙山楼阁的意境。瀛台建筑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在淡淡的晨雾中从水上眺望,朦胧一片,树影婆娑,确有如入仙境之感。乾隆皇帝咏瀛台的诗很多,其中有“画如展李赵,境即是蓬瀛”,“金界楼台思训画,碧城鸾鹤义山诗”之句。诗中提到的“义山”即唐代诗人李商隐,他的碧城诗也是描述仙境的。从瀛台的建筑上看,迎薰亭、涵元殿、香扆殿、藻韵楼、绮思楼等各具不同风格,楼阁亭台参差错落。因此乾隆皇帝御制瀛台记中也说:“东西奇石古木,森列如屏。自亭(迎薰亭)东行过石洞,奇峰峭壁,轇輼蓊蔚,有天然山林之致。盖瀛台惟北通一堤,其三面皆临太液。教自下视之,宫室殿宇杂于山林之间,如图画所谓海中蓬莱者,名曰瀛台,岂其意乎!”
二、丰泽园的田园风光


    丰泽园始建于康熙年间,为康熙皇帝劝课农桑之所。当时有稻畦数亩,小屋数间,园后种桑数十株。雍正时,每年皇帝在先农坛行亲耕礼之前,先于丰泽园预演礼。因为是皇帝亲耕的地方,故建筑崇尚朴素,与瀛台金碧辉煌形成鲜明对照,丰泽园有乡野趣味是景观的特点。而园内的澄怀堂、菊香书屋、遐瞩楼等则是书斋性质,康熙初年,词臣曾在此进讲。因此,他又是一处幽静所在。
三、静谷云窦的园中之园


    丰泽园之西有一景区,门额南面名“静谷”,北面名“云窦”。南面石刻联语:“胜赏寄云岩,万象总输奇秀;青阴留竹柏,四时不改笼葱。”北面刻联:“月地云阶,别向华林开静境;屏山镜水,时从芳径探幽踪。”从联语中不难看出,此处是一曲径通幽的景区。门内庭院幽深,引水为池,左右有廊相通,山岩俏丽,石径迂曲,修竹茂密,亭榭错落。在山石、水池翠竹中还有植秀轩、虚白室、竹汀亭、爱翠楼等建筑,楼轩在竹林掩映之中,洞室有壶天隐匿之势。在华贵的皇家园林中营造出一个隐逸幽闲的气氛,是一典型的园中之园。
四、流水音的江南景色


    南海东南一片景区即淑清院和流水音。淑清院一带建于康熙年间,淑清之名出自《淮南子》:“太清之始,日月淑清”;“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淑清即明朗、纯净之意。整个建筑依托峻峭的假山,水池之中,涟漪倒影,栋宇浮碧。淑清院左侧有一座流杯亭,亭名“流水音”。为乾隆皇帝题。康熙皇帝也曾书刻“曲涧浮花”四字。流杯亭缘自王羲之“兰亭修禊,曲水流觞”的典故。历代仿造作为临流雅集之乐。类似流杯亭建筑在北京有多处,清宫宁寿宫花园、圆明园(已毁),潭拓寺以及恭王府花园等处。各处建筑均不相同,唯一共同点是亭内以石铺地,砌成曲形或如意形水道,引水流人,上可浮杯。中南海流水音当然也是取材于《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绍兴兰亭山势雄峻,溪水曲长,建筑宽广。而在西苑不可能有那样宽广的地势。所以营造流水音只不过取材兰亭序的意境,以山石、流水、丛竹形成层峦峭壁,飞流泻泉,竹芭丛生的景观。这也是中国人工园林的传统,以小巧曲迥的壶中天地,包孕大自然的宏阔景物,在于园林的神韵而不追求形似,在观赏中体会人生的升华。从流水音拾级而上,通过回廊名响雪廊,在假山之巅有飞流泻下,这是仿江南名胜而建,名“千尺雪”。本为苏州寒山名胜之一,乾隆皇帝在西苑、盘山行宫、避暑山庄均有千尺雪景名,并令画师绘千尺雪图四卷,分贮四处。他在题千尺雪诗中也说:“吴下寒山爱佳名,热河田盘率倣作。松涛泉籁或彷佛,路遥岂得常凭托。咫尺西苑传春明,结构颇具林涧乐。”从诗中也道出了他仿江南名胜的原委。
    此外,南海南侧还有宝月楼(今新华门)、茂对斋、鉴与堂等景区,使沿湖景区联成一片。特别是宝月楼,与瀛台迎薰亭隔水相望。乾隆皇帝建这座楼的原因在他写的《宝月楼记》中说得很清楚:“顾液池南岸逼近皇城,长以二百丈计,阔四丈许。地既狭,前朝未置宫室,每临台南望,嫌其直长鲜屏蔽,则命奉宸既景既相,约之椓之。鸠工戊寅之春,落成是岁之秋。”明白说出是嫌南岸狭长而少屏蔽而建。建成后乾隆皇帝非常满意,登楼北望,“云阁琼台,诡峰古槐,峭蒨巉岩,耸翠流丹,若三壶之隐现于镜海云天者,北眺之胜概也。”意即眺望瀛台似仙境般美丽。这是宝月楼景色的特点。但是,修建宝月楼后,南海四岸均为景区所包围,是不是比留下南岸空旷之处更好,已无从比较。至少是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乾隆皇帝的“封闭观念”。
    作为中南海园林的文化底蕴,还必须提到另一个问题,即诗文对园林的点缀。例如:众多殿阁亭榭的匾联和碑刻给园林增添了神韵,匾联在韵律上符合诗的法则,匾似诗题,联拟诗句,讲究对仗。诗以简短语言启发人们的联想,因而园林的匾联,更是在有限的空间中赋予无限的意境。西苑景点上匾联为数很多,这些匾联多为皇帝亲题,由于文学素养和位尊九五的局限,比起一些名胜景点的匾联要逊色一些,但也有些匾联,包括出于大臣、学士所拟,经皇帝认可的,也是比较好的,对景点确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迎薰春亭,“薰”字本指和风,即生自东南之风。而亭的楹联为:“相于明月清风际;只在高山流水间。”就把匾题点化了。又如中海水云榭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湖心亭,匾名“水云”,使人游至此处有烟波万顷,水天一色的感觉,心情为之舒畅,建筑为园林之骨,诗文为园林之魂,这是中国园林独具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清代西苑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集中体现之一。但是,更重要的做为皇家园林还有与其他园林不同之处:首先,它集中体现皇权观念,至高无上与广博宏远成为造园的指导思想,力求把各地名胜和仙山琼阁的神仙世界再现于皇家御苑,使天地万象俱容纳其中,千方百计满足皇帝需要。其次清代皇帝不仅把西苑视为游憩场所,而且把许多如听政、宴飨、骑射、阅武、凯旋庆典、召见外藩等政务活动和藏书画、鼎彝、碑刻等文化活动也放在西苑,赋予皇家园林新的职能。
    从清代西苑造园可以反映出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传统,它不在于重现自然,而是在于以抒情写意的方式表现自然美,从大自然中提练、美化,达到理想的境界。通过人工塑造,虚中有实,小中见大,以此激发人们的联想,在直观以外给人们无限的启迪,使人们在观赏中心旷神怡,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 

圆明园观水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6 01:21 , Processed in 1.09175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