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始建于金大定十九年,即公元1179年,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金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更名为中都,位于今广安门一带。1179年建离宫于城东北,初名大宁宫,以后几次更名为宁寿宫、寿安宫,最后定名为万宁宫。宫中有湖泊,有楼台殿阁,琼华岛是湖中圆岛,岛上用太湖石堆砌假山,山顶建广寒殿。堆山太湖石取自北宋首都汴梁(开封)。北宋徽宗令在江南各地搜刮奇花异石,在汴梁东北建造“艮岳”,这就是北宋末年扰民最甚的“花石纲”。“金人载此石自汴至燕,每一石准粮若干,俗呼为‘折粮石”(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大宁宫不仅仿汴梁艮岳,而且位置也相同,即位于金中都城东北。 环绕琼华岛的湖泊名西华潭,又按传统习惯名之为太液池。这种设计可以上溯到西汉,将人工开凿的大池看作大海,池中堆土为山,视为仙山。今天我们看到琼华岛迂回曲折的山洞,铜仙承露盘,以及北面的延楼,都会让人产生仙山幻境、海市蜃楼的感觉。 1215年蒙古军队攻破中都城,大火焚烧月余,仿汴梁城修建的壮丽中都城,成为一片废墟,但地处中都城郊的万宁宫,虽经战争,但尚属完好。1259年元世祖忽必烈自和林至燕京,即驻跸于万宁宫。以后在万宁宫以西建兴圣宫、隆福宫,在万宁宫以东建大内,即大明宫等,约在今故宫一带。又由刘秉忠设计建大都城,这就是明清两代以迄今天北京城的内城。 元初多次修琼华岛,并改名为万岁山,扩建广寒殿。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广寒殿在山顶,七间,东西一百二十尺,深六十二尺,高五十尺。重阿藻井,文石梵地,四面琐窗,板密其里,遍缀金红云,而蟠龙矫蹇于丹楹之上。”又李文达《赐游西苑记》:“至其顶有殿当中,栋宇宏伟,檐楹翚飞,高插于云霄之上。殿内清虚,寒气逼人,虽盛夏亭午,暑气不到,特觉旷荡潇爽,与人间异,曰广寒”。殿内有小玉殿,内设金嵌玉龙的五山珍御榻,左右列从臣坐床,前架黑玉酒瓮,即渎山大玉海,玉有白章,随形刻有鱼兽出没波涛之状,可盛酒三十余石。这个玉瓮现存团城,殿内还有玉制假山一,玉制响铁一。 广寒殿后有两个小石笋,笋内有石龙头,水自龙口喷出,水取自山腰深井,此井在乾隆时又被发现,乾隆另有《古井记》,至今此井尚存。广寒殿左右有亭四,分别为方壶、瀛洲、玉虹、金露,都是尖顶九柱圆亭。山腰有仁智殿三间,左右有介福、延和两殿,均为八面形。山脚下又有更衣殿等。 明神宗万历七年,广寒殿倾圮,脊中发现至元铜钱,明神宗将此钱分赐辅臣张居正。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年号。 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喇嘛恼木汗请立塔建寺。于是毁山上的亭殿,在广寒殿旧址建藏式白塔,并建寺院,这就是保存至今的永安寺。因山上建白塔,所以万岁山又名白塔山。康熙时地震,白塔坍坏,次年重建,重建白塔更加庄严。雍正十一年再重建,“凡用金钱五万二千有奇”。顺治八年建塔,雍正十一年重建,均立有穹碑,二碑在永安寺东侧。每年阴历十月二十五日“自山下燃灯至塔顶,灯光罗列,恍如星斗。诸喇嘛执经梵颂,吹大法螺,余者左持有柄圆鼓,右执弯槌,齐击之,缓急疏密,各有节奏,更余方休,以祈福也”。(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 到清乾隆时,更是大兴土木,因山势而建楼台殿阁,如庆霄楼、阅古楼等。阅古楼两层,半圆形,专为贮藏三希堂法帖石刻石而建。在琼华岛北,背山面水,仿镇江金山建延楼六十间,中间是漪澜堂,极东是倚晴楼,极西是分凉阁。延楼以东有“琼岛春阴”碑,为乾隆御笔,碑阴有诗,碑周环以白玉石栏,碑前虬龙盘二。琼岛春阴为燕京八景之一。 永安寺法轮殿后有亭二,东为引胜,西为涤霭,二亭内均有石幢,引胜亭内石幢刻有御制白塔山总记,涤霭亭内石幢刻有御制塔山四面记,《塔山东面记》最后说:“……至今凡三十余年,而四面之景始毕成而为之记。虽云发自内帑以徐为之,然而视《春明梦余录》、《日下旧闻》所载,有过之无不及矣。知我罪我,吾岂能辞哉。”由此可见工程之大,靡费之巨。 自清末以迄解放前夕,琼华岛日渐残破,翻《日下旧闻考》等书,可查到很多建筑物的名称,但实际并不存在,也就是说已倾圮,“永安寺墙之左,缘山而升为振芳亭,再升为慧日亭,……”“庆霄楼之西为揖山亭。”“山西石桥南北坊楔各一,南向曰涵秀、曰濯锦,北向曰揖源,曰艳雪。渡桥有坊,坊南向曰芳渌,曰舞藻,北向曰静游,曰纫香”(《日下旧闻考》)。实际上振芳亭、揖山亭、石桥附近的牌坊都不复存。类似以上的情况还很多。解放后进行进多次的修缮,但是已倾圮的建筑物并没修复。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又遭到人为的破坏,永安寺内法轮殿竟成为商店。 现在琼华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复建。
琼华沧桑八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