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学风光秀美的校园内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石碑,庑殿顶的碑首莲花碑座,衬托着中间一块经风吹雨打显得有些破旧的石碑。碑上刻着一峰玲珑的奇石和一株老干横斜花朵繁盛的梅树,旁边还有清乾隆皇帝御笔的碑铭诗序。这就是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圆明园遗物——梅石碑。 这块梅石碑,不但在北京园林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围绕着它还有许多风流佳话。碑上刻着的那峰奇石,就是现存于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旁的名石“青莲朵”。这块名石原来也是圆明园的遗物,1914年被移入中山公园的。要说“梅石碑”就得从这块奇石说起。“青莲朵”的故乡,原本在江南杭州,是南宋临安德寿宫中旧物。石旁还配植过一株古老的苔梅。当年这里梅石相映,是德寿宫内有名的佳景。岁月的流逝改朝换代的破坏,德宫早已无存,而这块奇石仍兀然独立,引来许多才子佳人为它赋诗写真。明代钱塘派画家蓝瑛画的一石一梅最为传神,并刻在石碑上立于奇石之旁,以留纪念。到了清乾隆皇帝南巡时,苔梅早死,梅石碑也扑地残断了,而那块奇石仍矗立于杂草中。乾隆帝不禁感慨万千,赋诗道:“傍峰不见旧梅英,石道无情迹怆情。此日荒凉德寿月,只余碑版照蓝瑛。”乾隆回京后,善察圣意的地方官将此石也送到了北京。乾隆特在圆明园内开辟一座园中之园“茜园”安置此石。并给这块奇石取名为“青莲朵”,先后二次仿刻明代蓝瑛梅石碑。一块立于“茜园青莲朵”之侧,一块被驿送杭州原“青莲朵”故地以存旧迹。乾隆多次赋诗提到这块石与碑。如:“石过江来碑独在,江梅春到总依然。”更有“皇山峭透房山壮,兼美端堪傲米家。”可见乾隆帝对此石的珍爱之情。梅石碑印上了乾隆皇帝的江南梦痕。 如今,在北京大学内的梅石碑,就是当年在圆明园“青莲朵”石傍的那块梅石碑。那么它又是怎么到了北大的呢? 1861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一把大火将乾隆皇帝的江南梦化为灰烬。“回首阿房一片红,疑是湖山旧灯火。”在废园的凄风苦雨中,相伴了近一个半世纪的“梅石碑”和“青莲朵”,终于被拆散了。“青莲朵”被移置到中山公园。梅石碑则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兴建燕京大学时,和其它一些圆明园遗物一起运到校园内。去年,学校有关部门,在临湖轩旁浓荫深处,按照资料重新刻制了碑座和碑首,碑身是乾隆旧物。使这座印有乾隆皇帝江南梦的,饱尝忧患的梅石碑,重新站立了起来。
圆明园遗物——梅石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