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京城,每届中秋,各南纸店门前必陈列五光十色的“月光纸”。 它与市肆上的果摊、满汉饽饽铺橱窗里的月饼,一同成为节日的点缀。 月光纸也叫“月光祃”、“兔儿祃”、“兔爷祃”。这乃是一种极为粗糙的木刻版水彩印制的神像,是民间手工作坊手工操作的产品。本来,出售神像是香蜡铺的营生,惟独月光纸却由南纸店代销。因为月光纸一般张幅都很大,需要扎一个秫秸架子,把它糊在上边,周围沿上腊花纸的边,成为一扇风门的样子,再加上三、五面小彩旗。以供人们“请”去烧香膜拜。 这种风俗始于明代。《帝京景物略》卷二“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偏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续纷。”有用一张整幅黄毛边纸印制的,上端有“太阴星君”像,是供一般住户用的;还有以一张整幅顺红纸印制的,上端是“关圣帝君”、“增福财神”,是给铺户用的。但是,上边不论印何神像,下端必有一个金兔子站在广寒宫的桂树下捣药的图像。 人们将月光纸“请”来,供在花园里,家中没有花园的也要临时用各种盆花围一小圈,将月光纸立于其中,前设矮桌,摆上切成莲瓣式的西瓜、苹果、脆柿子、葡萄、鲜枣、藕。一对花筒里不插供花,而是插上带枝的毛豆,因为这是兔子最爱吃的东西,另一瓶则插上红鸡冠子花,以象征月宫里的婆娑树。还要供上一张白面红糖馅的蒸饼和烙饼,上边用胭脂点了红斑,谓之“团圆饼”。讲究的还要供一块直径一尺开外的大月饼。上边有广寒宫桂树下兔爷捣药的图案。“自来红”月饼三碟(中秋月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烤色较深的白糖山楂馅的自来红;另一种是烤色较浅、什锦馅的自来白。因忌“白”字,故上供不用)。当“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时候,正是家宴酒阑,于是由主妇焚香秉烛,女人们依尊卑长幼依次三叩,俗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其实,有的地方,只不过女人先拜,男人后拜。尤其是小孩对供月很感兴趣,争相礼拜,以为嬉戏。 撤供后,将月光祃就地焚化,持老妈妈论儿的妇女们很可笑,把没有烧尽的秫桔杆留下来,压在炕席底下,说是如果小孩尿炕(遗尿)后,只要拿这个秫秸一打就好。 如今,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已经不见了。但每到中秋,那种合家团圆、饮酒赏月。歌舞升平、庆丰收的节日气氛却更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