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日,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组成,下旬定名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戏曲改进局,田汉任局长。提议将原四维儿童戏剧学校三分校归属戏曲改进局,经文化部周扬部长报呈周恩来总理批准,新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于1950年1月28日正式成立,初名“戏曲实验学校”,田汉局长兼任校长。校址暂设东城北池子草垛胡同原美术供应社。1950年5 月,戏校迁至西城区阜内赵登禹路新校址(后为中国评剧院),学生开始了新的学艺生涯。建校初期,田汉亲自登门延聘王瑶卿、萧长华、王凤卿、尚和玉、马德成、张德俊、金仲仁、谭小培、鲍吉祥九位教授到校执教,为增加师资力量,田汉礼贤下士又陆续请到刘喜奎、郝寿臣、李桂香、候喜瑞、雷喜福、姜妙香、杨韵谱、贯大元、雪艳琴、于连泉、骆连翔、萧连芳、方连元、范富春、茹富兰、钱富川等数十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来校执教。 戏校迁至赵登禹路后不久,决定面向全国招生。北京由田汉、王瑶卿、萧长华、梅兰芳等主持成立招生委员会,于7月下旬在北京“新民报”上刊登了招生广告。经过报名、初试、复试,从上千名考生中择优录取了本科生50名,研究生5名,并于新民报上刊登了录取名单的榜文。上海由周信芳等主持,录取了本科生9名,研究生2名。沈阳由李纶等主持,录取了本科生6名,研究生2名。武汉由赵雅枫等主持,录取了本科生10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招收的第一批戏校学生,1950年9月1日正式开学,学制八年。 学生除京剧专业课外,还有文化课,学习文学、历史和理论基础知识等课程,尤为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享受供给制待遇,每年按季节发给单衣、绒衣、棉衣、练功服和校服,一个半月发给布鞋和练功鞋各一双。除富有营养的一日三餐外,日常还有水果,另外每月另发两元零用钱。由于学生逐年增加,至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收伙食费,后来衣装也逐渐只发练功服、鞋了。 1950年,在北京召开全国戏曲工作会议,接上级通知,11月29日安排戏校于大众剧场为大会演出《金钵记》,这是原四维同学过去常演的剧目,为确保演出任务的圆满成功,戏校精英全梁上坝,排出最佳阵容。演出长达四个多小时,在当年给大会演出的戏单上还印有谢锐青、朱秉谦、王诗英三位主演发表长达数百字的“我们对这次演出的感想”,文中表示:“没有好菜,开水也要给远来的同志和先进们喝一杯,表示我们的敬意”。并代表全体同学向大会致以崇高的敬礼!祝愿大会圆满成功。 1951年4月,戏曲实验学校划归中国戏曲研究院领导,王瑶卿接任田汉校长之职,为第二任校长。戏校师生30余人第一次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6月17日至10 月26日戏校老教授纷纷请缨,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粉墨登场,在大众剧场共举行五场义演。是京剧史上难得的名家联袂演出。舞台上田汉写的一副对联赫然醒目: 学来粉墨春秋谈唐说宋 鼓舞风云儿女抗美援朝 此五场义演刚演两场,戏校于8月派出谢锐青、梁九荣两位女同学随中国艺术团赴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随后又赴东欧各国访问演出,行程数万里,历时一年多方载誉归来,这是戏校学生首次赴国外演出。 在王瑶卿校长的主持下,8月份第二次在京召生。一年级录取50名,插班生7名,音乐班3名,录取名单于9月15日刊载于新民报。1952年暑期,再次招生50名。8月下旬,于农历七月初七时节,演出应节戏《牛郎织女》,刘秀荣、李开屏、周长芸、张曼玲、刘淑文、曹佛生等诸位“织女”轮流演出,各展风采。10月,在京举办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田汉此时已将《金钵记》改编为《白蛇传》,王瑶卿为该剧设计了唱腔,戏校学生以此戏参加汇演,原白素贞的扮演者谢锐青,当时正在国外进行为期一年多的访问演出。原青儿的扮演者王诗英,又被朝鲜舞蹈家崔承喜借调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研究班。新版的白素贞扮演者刘秀荣,当时年仅16岁,被评为表演二等奖,是获奖演员中年纪最小的,许仙的扮演者朱秉谦和青儿的扮演者许湘生,均被评为表演三等奖。 1952年11月20日,遵照中央教育部关于统一以中等技术学校(包括专业学校)所在地定校名,故曾改名“北京戏曲实验学校”。1953年始,戏校又开办了舞台美术班。同年,戏校又派出了谢锐青、刘秀荣、钱浩、王荣增、张春孝、候正仁、刘洵、谢超文7名学生由李紫贵老师带队同李少春、叶盛章、黄玉华等组成中国艺术团,赴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 1954年5月中旬,随同中国戏曲研究院改组,戏校开始独立办学,隶属中央文化部直接领导,定名“中国戏曲学校”。戏校校徽亦随之改变,新校徽为白色长方形,校名为红字。同年,东北戏曲学校并入中国戏校名沈阳分校。该年以原四维的首届学生为主,成立了“中国戏曲学校实习剧团”,经常对外演出。6月3日,校长王瑶卿于大马神庙“古瑁轩”斋室突发脑溢血病逝,享年73岁。后于嘉兴寺为王老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将其安葬于青龙桥青山公墓。暑期又招收54班本科生40余名,音乐班10余名。 1955年8月,中国戏曲学校迁至宣武区里仁街3号新建校园。沈阳分校师生亦迁至北京合并,第三任校长晏甬,副校长萧长华、史若虚、刘仲秋、王振濂。1958年,萧长华为第四任校长,1967年病故,享年89岁。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均曾来中国戏曲学校辅导。1978年10月,改为大专学制,更名为“中国戏曲学院”,史若虚任院长。 中国戏曲学校师资雄厚,教学严谨,因材施教。培养出戏曲表演、导演、编剧、音乐、舞美、研究、管理人才遍及全国,可谓桃李满天下。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07:44 , Processed in 1.0911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