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西单商场盖楼纪事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罗省

    十年动乱期间,西单商场全体职工在极为特殊、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抵制极左错误,克服重重困难,在市、区有关领导支持下,从1972年8月至1978年9月,奋力拼搏,将原来破旧、简易的第四、第五商场分两期改建成了3.17万平方米的商场大楼,成为北京市一大奇迹,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西单商场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第四、第五商场原有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1937年一场大火,全场化为灰烬,百余商家损失惨重。房主利用残墙断壁重修为薄铁板顶大棚式货场,摊主自搭小棚设点经营。场内四周也有少部分二层小楼,但是极为简陋,室内阴暗,无上的下水,多为作坊、宿舍。只有第五商场北侧的高岛屋是日本侵占北京时所建,为1200平方米水泥建筑三层楼房。解放初期,华北百货公司北京分公司接管高岛屋场址,开设了百货公司第三门市部(简称“三门”),这是西城一带第一个国营百货公司。从此,这一地区商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1956年,第四、第五商场的私营摊点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归属“三门”领导。合营后,只是摊点连成一片,并无大的改动。到1962年,曾先后两次因陋就简修缮,漏雨处修修补补,危险处竖桩加固。1971年6月,经检测鉴定:地基下沉,墙体裂缝,砖块酥碎,钢筋混凝土梁、柁、楼板多处断裂,木头掾、檩糟朽,下水损坏堵塞,雨天顶部多处漏雨,地面脚踩泥浆。冬季场内生的大炉子不顶用,依旧冰冷;夏季烤得闷热。为了顾客和职工的安全,商场一半面积停止营业。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随行人员来到商场,在近2000平方米大厅内对破烂不堪之处不停地拍照。职工们看在眼里,内心受到极大刺激。大家明白:要使西单商场进入全国大型商场行列,必须改变现有的规模和经营条件。在三十多年前要改变商场的规模和经营条件,谈何容易。其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政治环境不安定。“文化大革命”初期,西单商场处于全面内乱。党总支书记吴桂兰、副书记刘存田和经理宋学进被关进“牛棚”。造反派夺权后,原有组织机构全部瘫痪。破“四旧”时,戏装组商品被视为宣扬“帝王将相”的旧文化,被搬到锅炉房全部销毁,红木陈列架等被搬到旧货店处理。有的职工从商品部货款中开支工资,各行其是,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虽然没有完全停止营业,但站柜台的人数很少,商场顾客更是寥寥无几。因两派的斗争,最后终于酿成全市有名的西单商场“武斗事件”。从1967年8月12日凌晨5时到晚19时,共有3000多人参与打斗。数百人受伤,房屋、设备损毁严重,被迫停业40多天。军管后,商场领导从“牛棚”放到六场去挖菜窖、摇煤球。后来宣布“落实政策”,去当售货员和后勤工人。

    从设想建商场大楼到成为现实,历经了6年漫长的岁月。当时整个商场建筑日趋老化,顾客和职工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军管代表只好将原商场领导宋学进和刘存田调出,组织筹备改建工作。他们排除重重干扰和阻力,很快提出了上报改建方案。

    区革委会有关领导收到商场改建报告,看了现场以后,决定重新打桩起建大棚式货场。不料打桩出了麻烦,由于地基太硬,即便使用先进设备也打不下去,只好又改为大面积破土挖槽。区人防办公室领导提出建议,大面积破土深挖,应结合备战建地下人防工程,并表示人防工程部分可以投资。商场同志认为既然地下工程大了,地面工程亦应提高档次。但是区革委会有关领导仍执意建大棚式货场,最多只搞两层。宋学进坚持不应再因陋就简。矛盾反映到市财办基建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查看后,同意建为三层。市革委会副主任王磊提出还应再加一层。市委书记万里认为商场那么多职工,上面还应建俱乐部。这样经过曲曲折折,最后才形成前五层后四层的格局。

    在反复变更过程中,市规划委给予极大的支持。全场职工知道建楼方案后无不为之振奋。市里答应帮助解决资金。经过预算,新商场大楼工程造价每平方米200元以上,两期工程都各1万多平方米,总计七、八百万元。按当时的条件,商场只能立足于外请师傅指导,发动本场职工自己干。

    几经多方努力,最后请了40多位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队伍是站柜台的售货员,技术水平最好的也只是垒过砖墙、挖过防空洞,而且多是女同志。

    在老专家的指导下,商场职工开始“战前练兵”。架子工班借用“八一”小学操场,将七、八米高的杉蒿搭了拆,拆了搭,练习爬杉蒿、登架子、单臂抖杉蒿。手和胳膊磨出了血,硬是坚持着干;瓦工班反反复复练习砌砖。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初步掌握了一些工程知识和操作技术,只待外请的技术员“放线”后上阵。谁知技术员又提出“三不放”的要求:一是地不平不放;二是堆料过多不放;三是零打碎敲不放。这对一部分还在营业,一部分施工的工程来说太不实际了。就因达不到这一要求,硬是等了三天不给放线。工地总指挥宋学进当机立断,指派王春光、陈斌、马立侠担此重任,并由当过炮兵的孙纲文予以协助。大家摆开仪器,又从书店买了有关书籍,夜以继日苦心钻研,边学边干,一丝不苟,反复论证,就这样完成了“放线”任务。

    浇灌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工序。现场指挥刘永庆一刻不离浇灌现场,每根柱子都必须灌足、震实。两期工程共40根大柱。经工程技术人员检测,没有发现一处“蜂窝”、“狗洞”。压力强度都达到了设计标准。受到工程师们的点头称赞。采购人员为了采购钢材、木料、水泥等料,跑了黑龙江、张家口、江西南昌等地。场内四部电梯就是交电部的售货员到电梯厂学习后回厂安装的。

    拆除原“三门”水泥浇铸的三层楼时,青年突击队员用十几磅的大锤和钢钎一块一块地往下“啃”。他们自定指标,每人一次抡锤40下,一天下来,手、臂痛得端不住饭碗,只能用筷子插着馒头吃。

    工程中期,由于嫌聘金太少等原因,最初请的专家大部分离开了工地。技术要求较高的活儿,如外墙大理石镶嵌、大厅抹顶、通风、线路、管道铺设、货柜家具上漆等都由本场职工自己担当起来。

    两期工程所用的1258吨钢材、1971立方米木材、4634吨水泥、540万块机砖,都是手搬、肩扛、车推向工地运送。由于施工现场窄小,只能从皇城根等处运料,每人每车装10袋水泥,重量就是半吨,但谁也没叫苦叫累。全场1000多名职工,大部分是女同志,他们分期分批到工地参加劳动,总计投入69万个劳动日。

    因为大家知道申报工程的艰难曲折,资金困难,所以还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

    水泥班一天要用几百袋水泥,他们要求每班不准弄破四个水泥袋。因为一个完整水泥袋可以卖四角,破损的一斤也卖不到一角钱。六、七百件工作服全是政工组组织工作人员将拆包装的粗布洗净、漂染后缝制的。由于泥浆浸泡、木铁撕剐,一个人要穿坏两三双布棉鞋,全是自己花钱买的。有的小青年当时的月工资才30元左右。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给他们的补偿的确太少了。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召开动员、表彰大会。一个小奖状,一张洗澡票就是对先进的肯定。

    工地上没有官兵之分,同吃、同劳动,领导还要比其他职工付出更多的心血。别人下班了,他们还要巡视,检查进度、质量,做工作记录,安排下一步工作。领导的以身作则,党团员的模范作用,全体职工高度的思想觉悟,形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战斗队伍。

    历经六年的拼搏,西单商场大楼终于拔地而起。她凝聚着全场职工的心血和汗水,职工们都称她是一座“争气楼”。

    新竣工的大楼营业面积比建前增加了一倍,商品品种由原来的1.7万种增至2.6万种;销售额由建前的3202万元,增至为7724万元,上缴利润440万元,相当于收回建场的全部投资。

    西单商场职工自力更生所建的大楼,为国家节省了巨额资金。全部工程总计投资427.3万元,比预算节省了300万元左右。

    中共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同志,在了解到售货员自己动手盖大楼的生动事迹后,欣然题写了“西单百货商场”匾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1 15:02 , Processed in 1.11630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