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街道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大跃进形势下建立的。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建立街道革命委员会代行了街道党委、办事处、人民公社职权,从此,人民公社没再恢复。 街道人民公社从它的建立到它的不复存在,经历了10年漫长的过程。 1958年 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号召全党同志同心同德,团结全国人民,在继续完成整风运动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执行,为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总路线公布后,全区大张旗鼓地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并于7月份开始组织街道居民参加生产劳动,大办街道生产服务事业。区委、区妇联派人参加二龙路街道试点并去天津参观被称之为"共产主义萌芽"的鸿顺里人民公社。人民日报报道了二龙路"街道春风"。拍了"街道春风"这部电影。 1958年8月,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9月12日,区委常委会议决定,将原有的16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二龙路、厂桥、月坛、丰盛、西长安街、展览路、新街口、福绥境和德外9个街道办事处。9月27日,区委常委会议根据形势发展,讨论研究了西城区建立城市人民公社的建社范围、社员条件,公社机构等问题并提出了初步意见。9月28日在太平湖公园召开二龙路人民公社成立大会。街道很快掀起了全民大办工业、大搞街道生产的群众运动。 1958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听取了中共西城区委第一书记杨伯箴关于人民公社的情况汇报。邓小平指出:"城市人民公杜的含义如何?""食堂、托儿所,是否就是公社?""把公社的含义应该弄清楚,""托儿所可以搞一部分全托,恐怕一个时期更多的是日托。""组织学文化,统一调动劳动力,叫不叫公社都可以。先叫群众辩论要不要公社。""小孩、大人是否都要分开住,生活还是多样化。""生活集体化,一下子全集体化是不可能的,人家愿不愿意,你硬要拆散人家不好。"邓小平还指出:"现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要大搞,生产要大搞,现在不能拿共产主义的宣传当我们的政策。""办公社搞得人家走投无路不好,还是要争取多数人拥护"。 区委常委会议对邓小平的指示进行了学习讨论。但在全国掀起大跃进的形势下,对邓小平的指示没能得到贯彻。 1959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区委立即召开全区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会,传达上述指示和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立即贯彻中央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的紧急通知》,要求基层单位根据中央指示精神进行检查,批判和克服某些干部中的右倾思想和右倾情绪。 1960年3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人民公社的指示》,要求各地采取积极的态度建立城市人民公社。上半年试点,下半年全面推行。在反右倾再次掀起跃进高潮的形势下,同年4月7日,除己经建立的二龙路人民公社外,其余8个街道全部建起了人民公社。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推动下,全区街道生产服务事业有了很快的发展。据1960年初统计,全区居民劳动力有70%参加街道生产服务事业。建立街道工厂113个(100人以上的66个);建立小组617个;托儿组织196个;食堂88个;邻里服务所和修理服务点412个。 虽然城市人民公社对发展城市经济、增加就业和扩大城市服务方面有些成绩,但是城市人民公社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样,实质是"左"的指导思想不断发展的产物。 "文革"期间的1968年2月12日,福绥境街道革命委员会成立。15日《北京日报》作为北京市第一个建立的街道革命委员会进行了报道。随即二龙路、西长安街、丰盛、厂桥、新街口、德外、展览路、月坛8个街道相继建立了街道革命委员会。街道革命委员会代行了原街道党委、办事处和人民公杜的职权。党委、办事处和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下放到西城区"五七"干校劳动,从此,街道人民公社没再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