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报》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特殊历史产物,是由北京市第六中学红卫兵主办的。北京六中地处西城区,位于天安门西侧。五、六十年代许多干部子弟就读于该校,在北京颇有名气。 1966年5月29日,北京海淀区的几所中学的学生在圆明园聚会,宣布成立红卫兵组织。6月初,北京六中红卫兵组织成立,其组织以干部子弟为主。随后,西城区许多中学也纷纷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并由其中骨干组成了"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简称"西纠",提起它,京城百姓没有不知道的。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公布之后,8月18日,毛泽东等在天安门检阅了红卫兵。在此鼓舞下,红卫兵和其他青少年组织一起,掀起了"文化大革命"的高潮。 8月19日,北京四中、六中、八中红卫兵同市委教育部文化革命小组,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召开批斗大会,对市、区、校三级领导干部13人进行批斗、殴打。此后,武斗之风遍及北京市各个学校。红卫兵开始走上街头"破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9月1日,署名"北京六中红卫兵主办"的,四开四版铅印的《红卫兵报》问世,报头由毛泽东手写字体拼制而成。报社设在六中,报纸由北京当时一家中央级报社印刷厂承担印刷。在第二版发表了长篇社论《论形势》。《人民日报》随即发表了社论《向红卫兵致敬》。1966年,《红旗》杂志第12期"红卫兵文选"栏目中刊登了署名"北京市第六中学红卫兵"的文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形势好得很》,其内容与《红卫兵报》的文章基本相同。这似乎就是宣布了《红卫兵报》的合法性。而后,《红卫兵报》从第2期起,改由"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主办,以示扩大影响。 随着红卫兵特别是中学红卫兵迅速走向社会,《红卫兵报》也同时面向社会发行。当时该报零售价为2分。1966年国庆节,《红卫兵报》出版了一期对外大报,售价4分。该报除零售之外,还可以集体订阅,要持"取报证",到北京六中西小院编辑部领取。 用现在的话讲,当时小报卖得非常"火爆"。其原因有二:一则社会各界人士多数出于好奇,二则作为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动态和运动发展的参考。《红卫兵报》共出版15期,既无创刊号,也无停刊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