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西安市场与西安门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霜林

    由于历史的沧桑巨变,一些昔日的建筑和场所很自然地就不复存在了。在西城地区就有西单菜市场、阜成市场和西安市场等商业场所消失了,这些当年一度繁华的市场,有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有的甚至没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多少记忆。

西安市场就是一例。

    众所周知,北京的许多地名都有其规律,如有上三条就有下三条;有头条、就会有二条、三条、四条……胡同。而且喜欢对称,有东单就有西单;有东四就有西四;有南营房就有北营房;有东直门就有西直门等等。

    东城区有东安市场,西城区自然就有西安市场。但是,在今天西安市场则被人们忘却了。据了解,近年再版的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成书的《北京市志稿》及前些年出版的《北京通史》、《北京史》等等,对西安市场几乎没有只字记载。

    一个市场不同于一个人,在历史上消失之后会不留痕迹的。因此,总会有些零星记载。如:民国十九年(1930年)陈宗蕃所编著的《燕都丛考》中,对西安市场就有些许记载:“马市大街,《顺天府志》称为西马市,其北有西安市场。”其记述十分简单,但大概这是唯一对西安市场的记载了。

    据老人们回忆,西安市场在民国初年兴建,大约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停办了。东城的东安市场是在原八旗练兵场的空地上所建,西安市场也是建在空地上,当时那里是鹌鹑市,大清朝垮台之后,喜欢斗鹌鹑、食鹌鹑蛋的王公大臣、太监们相继退出历史舞台,鹌鹑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里成了一块空地,人们在这里办起了市场。因为此地离西安门较近,又与东安市场对应,故而被称为西安市场。

    西安市场在规模上与东安市场无法相比,但是在历史上西四地区是一个传统的商业区,史称“西市”。如今这里留下不少以市场、商品名称为名的地名和街巷胡同,如缸瓦市、马市、羊肉胡同、大酱房等等,便是佐证。

    “西市”最繁荣的时代是明朝。这里与西安门、西四牌楼近在咫尺,一度十分繁华。根据古代“刑人于市,与众弃之”之说,明代在这里曾设刑场。刑场的具体地址就在今天的大拐棒胡同南口,离西安市场的今址西安大院只有几米的距离。

    按有些杂书记载,“西安”的刑场上曾杀人不少,1935年版的《北平旅行指南》一书中,就有如下的记载:“明之刑场,在西安市场之东,大拐棒胡同南口内,三百余年前在此丧生者,不下万余人。试掘该地土犹带殷红色,染有数尺,盖即刑后沥血入土之故也。”今天读起来,仍然让人不寒而栗。

    民国之后,人们在昔日的“西市”遗址建西安市场,明显表现出一种情绪和寄托,虽不再提“反清复明”,但多少有些对未来的期盼。当然也是当年经济发展的体现。

    西安市场就其规模而言,要逊于东城的东安市场。最初此地仅仅有四个茶馆,尔后有一些打把式卖艺的在这里表演卖艺,这些艺人中有不少是在京城各大庙会的会期之外,在此演出卖艺。由于有了杂耍艺术的介入,一些卖小吃和做小买卖的也蜂拥而至,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一个闲极无聊的满族旗人叫魁斗,为了风雅,特书写了“西安市场”的牌匾,悬挂在市场的出口处。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在其回忆文章中曾记述过西安市场,想必是他在年轻时曾在此卖艺糊口。

    在西安市场里的欣蚨来茶馆里,据说还成立过“谜社”,叫“莺嘤谜社”,是喜欢制作和猜谜语的人的一个小团体。“莺嘤谜社”对于弘扬和传播谜语这种特殊文化有所贡献。西安市场的性质与南城的天桥市场有些相似,主要是游乐、杂耍表演,如今剩下的胜利电影院,就是当年西安市场的“遗产”。

    西四是北京人心目中的“东富西贵”中的“西贵”地区,自古以来多居有王公贵族、官僚仕绅,没有天桥地区的那种“人文环境”。鉴于文化品位、欣赏习惯的差异,使西安市场难以出现“八大怪”之类的艺人。西安市场又是以游艺、娱乐为主的市场,故而又不能出现东安市场里那些享誉京华的“老字号”。况且,它又距离西单商场、复成市场(遗址在今天的白塔寺人民医院院内)很近,这些与之历史相传的市场,吸引走了不少人。西安市场在夹缝中生存的日子很不好过,所以,只办了二、三十年,就难以维持下去了。

    关于西安市场垮台倒闭的成因,说法不一,除了上述客观环境原因外,据考是毁于一场大火。日伪时期的北京,消防设施和消防队都十分落后,甚至是个空白,说西安市场因失火而消失是可以一信的。再者,东安市场、西单商场、大栅栏商业街等地,都遭受过“火神”的“洗礼”,西安市场能得以幸免,显然是不可思议的事。

    因为西安市场内没有大商号大店铺的财政支持,故而大火之后难以“凤凰涅”,所以,它变成了一片居民区,并命名为“西安大院”。今日西安市场很少有人提起,但西安大院还是有些名气的,至少西城的居民很了解这个“大院”。

    有人认为“西安大院”是与西安门有关或者取自于“西望长安”之句,其实,都不准确,其名主要来源于西安市场。

    在说到西城的西安市场时,使人不能不提到西安门。西安门是明代的旧称,是皇城四门之一,但它与东城的东安门并不对称。东安门与东华门相对,相距不足千米,而西安门与西华门一不相对,二是距离较远,这种有趣的现象,一直为北京史研究者所关注。

    据笔者认为,西安门与西华门拉开了距离是因为中间有“西苑”——中南海所致。如果没有中南海这片水域,西安门应建在南长街里的。从这一点可以推算,从中轴线测量,西皇城的面积要大于东皇城的面积。

    明清时代,中南海地区称为“西苑”,又称“西内”,当时的南北长街和府右街都属“西内”范围,因此,西安门只能向西、向北方向了。

    东安门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被拆毁的,而西安门则保留到1950年12月31日。据笔者所知,在皇城城墙被陆陆续续拆了之后,西安门的城门就成了一个“孤城”,三个门洞中至少有两个住了居民。据有关消防史料记载,在1950年岁末的一天,住在门洞的居民因生火不慎而引起了火灾,当时天寒地冻风大,难以救火,故而将西安门全烧光了。

    住在西安门门洞里的居民是捡破烂为生的人,他们在这里堆放了不少易燃的烂纸和木柴,所以火一着上来就难以扑救了。

    最近有人在报纸上撰文,说西安门是“文革”中拆的,也有人认为是与东安门同一个时间拆的,其实都不准确。西安门是被大火所毁是有案可查的史实,用不着去推测和想象。“文革”中确实拆了不少城楼、城门,但是没有西安门。

    西安市场和西安门的消失,都是西城区中值得提及的往事。笔者并不想为这两个已不存在的事物唱挽歌。但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让后代知道我们北京丰厚的文化土壤,更加热爱北京、热爱西城,笔者认为是不应该将西安市场和西安门忘却的。

    顺便说一句,笔者的本文没有呼吁重建西安市场和西安门的意思。时代是要发展的,社会是要进步的,“复古”决不是“与时俱进”,笔者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在我们西城的地域上,确实存有西安市场和西安门,而不是随随便便杜撰出来的地名和公交站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5:53 , Processed in 1.06897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