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街位于西城区东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它东起北长街与景山前街相接,西至府右街与西安门大街相连,全长不足1公里。这条街虽然不长,但它却能给经过的人们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文津街经过不断地改造,街面已宽阔了许多,来往的车辆虽多,可并不显得喧闹嘈杂。在街中有一座金鳌玉栋桥,又名御河桥,始建于明朝,今称北海大桥。大桥为九孔联拱石桥,主体长117米、宽34米,横跨北海、中海水面。站在桥上,能够观赏到桥两侧的风景。桥南为中南海,桥北为北海公园与团城。 文津街的美不仅仅只在于它两侧风景的优美,它的称谓也不俗。提起文津,会使人马上联想到四库七阁。《铁齿铜牙纪晓岚》、《风流才子纪晓岚》等电视剧的播放,使纪晓岚在中国家喻户晓,对他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也有所耳闻。文津阁是清朝乾隆为收藏《四库全书》所下昭修建的七阁之一,建在承德避暑山庄内,是七阁中最先建成的一座。文津街与文津阁有什么关系吗?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北京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图书馆,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建于清代的京师图书馆,几经变迁,于1931年在北海西岸建成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分馆),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先后参与筹划建馆和主持馆务大家较为熟知的著名人士就有鲁迅、梁启超、蔡元培和李四光等。 图书馆以绿瓦红墙围绕,有3间高大的琉璃正门,门内庭院开阔。其主楼是图书馆最主要的建筑,它是仿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形式,重檐庑殿绿琉璃瓦顶,并与西方建筑结构结合,代表了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可能也就是因为如此,主楼的年龄虽比起它旁边的北海和团城来说,不足挂齿,从历史文化和价值上也不能与它的邻居相比,况且还是在北京这个文物到处可见的古城里。但是在198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仍把它作为历史文化遗迹,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家图书馆虽几经扩建,仍不敷使用。1975年3月,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提议并批准兴建国家图书馆新馆,馆址在北京西郊白石桥,1987年落成,国家图书馆的旧址为国家图书馆分馆。 作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它的藏书中有许多珍品,其中就有著名的《四库全书》。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内战争等因素,七部《四库全书》没有全部保存下来,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所收藏的《四库全书》是完整保存至今的四部(严格地说是三部,有一部的半部是由后人补全的)中的一部。国家图书馆在上世纪初,即1915年将文津阁收藏的《四库全书》正式移交进馆,成为馆中重要的藏书之一,由此国家图书馆分馆的主楼被冠名为文津楼,它所临近的大街也被命名为文津街,从此北京城最美丽的大街之一,有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名字。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6:01 , Processed in 1.36836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