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城区东部。六海指后三海(西海、后海、前海)和前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六个相互连通的湖泊组成内庞大的水系。六海原是永定河(高粱河)故道的洼地,后因潴水而形成的湖泊,金代称白莲潭;元代位于都城中部,其北部称积水潭或海子,南部称太液池(只有北海和中海,没有南海);明清时北部称什刹海,南部仍称太液池(含南海);民国时期北部称什刹西海、什刹后海、什刹前海、简称西海、后海、前海,南部则称北海、中海和南海,中海、南海又合称中南海,大致已形成现在六海之格局。历史上六海水系水源来自西山、北山诸泉,现六海水系水源来自密云水库,自北向南流向,两岸名胜古迹众多,为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区域。
后三海 水域面积34 万平方米。元代统称积水潭,引大都城西北诸泉水于和义门(今西直门)北水关流至都城,会聚于此,汪洋如海,俗称海子。修建大都城时,依据积水潭东西长度确定了西城墙的位置,将积水潭全部纳入城中。通惠河修通后,积水潭既是供水水源,又是漕运终点码头,周舳舻相接,繁盛一时,沿岸鼓楼一代成为元大都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明朝大都城北垣南移,积水潭部分水面被隔于城外,建德胜桥,将城内水域一分为二,桥西称什刹海。后又修银锭桥,在将什刹海一分为二,桥西北为后海。后来水道瘀塞,漕船不能直达积水潭码头,后三海商业气息减少,沿岸修建众多园林别墅,如太师圃、镜园、漫园、湛园、杨园、方圆。清代王府取代了园林别墅,在此兴建恭王府、醇亲王府、庆王府、涛贝勒府等。民国时期后三海残破污秽,成为一潭死水。1950年开始治理河道,清淤修岸,改善水质及环境。80年代以来多次对什刹海地区进行整理,现后三海已成为风景秀丽、京味浓郁、古迹众多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
前三海 水域面积82万平方米金时原为郊园中的湖泊,元兴建大都城将湖水圈入皇城,称太液池,亦称西华潭,为今北海、中海范围。同时在太液池中的琼华岛南侧修建仪天殿,在殿西侧筑桥,使西两岸相连,自此太液池被分为南北两部分。明时东桥被改为暗沟,西桥建为石桥,即金鳖玉蝀桥,桥北称北海,桥南称中海。明永乐年间修建北京城时,为将太庙与社稷坛置于皇宫之前,皇城南站展,遂挖凿南海。这一工程不仅扩大了北京皇城内的水域面积,而且由挖凿南海及护城河的废土堆形成雄踞北京城中央的景山(原万寿山、镇山或煤山)。清以后称这片水域为南海,南海中有一岛屿称瀛台,清末光绪帝曾被幽禁于此。南海南岸建宝月楼,即现在的新华门。前三海的水域划分为:瀛台以南、新华门以北为南海;勤政殿以北、万善殿以南为中海。西苑门内水闸为中海与南海的分界。承光殿以北、五龙亭以南为北海。金鳖玉蝀桥为中海与北海的分界。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见北海公园)。1949年后多次疏浚淤泥,整修护岸,修缮古迹。50年代金鳖玉蝀桥向南展宽,成为现在的北海大桥。旧日"燕京八景"中的二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在此。现北海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中南海于元、明、清三代有许多重要宫殿建于两岸,如勤政殿、居仁堂、怀仁堂、紫光阁、万善殿、丰泽园等。民国初年,总统府设此。1949年后为党和国家首脑机关及主要领导人驻地。中南海已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