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创始人亲述天文馆老故事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阳

  造价200万元 东德提供技术 观众连夜买票

  李元是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倡并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的天文馆。

  今天,他亲笔为本报撰文,描述当年天文馆的老故事。

  老天文馆1954年投资200万元筹建

  1923年德国蔡司光学厂经过多年研究,制作成功了能表演天文现象的天象仪,它所表演的人造星空非常逼真,令人惊叹不已。安装天象仪的球幕影院就是天文馆。二战后1951年蔡司天象仪才又重新供应,新的天文馆才在一些国家建立起来。

  我在1949年12月就发表文章建议我国建立天文馆。经过不断宣传介绍,1951年11月我见到北京市主管文教的吴晗副市长,他非常赞成在北京建立一座天文馆,并要我写出建馆计划。1952年我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完成建馆计划书,由张钰哲台长面呈中科院吴有训、竺可桢,经他们审阅后送吴副市长组织讨论通过。1954年秋,中国科学院拨款200亿元(改币后为200万元)正式筹建北京天文馆。设计方案:模仿莫斯科借鉴美国

  天文馆该设计成什么样子?这是首要问题。我当时研究根据民主德国提供的世界各国天文馆的照片进行研究。从莫斯科天文馆的整体布局上吸取了天文广场的方案;在主楼设计上参考了美国洛杉矶天文馆的造型。

  北京天文馆的规划定为正面由东西两翼的演讲厅、展览厅和中间的门厅组成。门厅后面是25米直径的天象厅,这是星空表演的场所,也是天文馆的心脏。在主楼建筑之外的东西两侧分别设立气象台和天文台,在这些建筑之间空地上设立天文广场———这是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天文观测和活动的地方。

  选址在黄土岗

  设计方案确定后,就要进行选址调研。竺可桢、吴晗、陈遵妫、梁思成等亲临现场考察讨论。先后在天坛、鼓楼、后海等处选址,都由于可使用的面积不够,而且搬迁负担过大而放弃。最后大家选定了北京动物园对面的一块尚未开发的黄土岗作为馆址。

  天文馆建成后,这里的展览馆、动物园、天文馆组成了一个科学文化区,成为北京市的一个相当好的文化区。从东德买来施工机器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接受了天文馆的设计任务,由著名建筑师张开济主持设计。除了提供一些国外天文馆建筑设计资料外,设计师宋融还在我的陪同下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实地考察,特别是研究了半球形观测室的结构。
 
  天文馆圆顶大厅的内部结构则由民主德国提供技术资料,大厅外壳仿造美国洛杉矶天文馆的紫铜皮包装。

  铜皮下的水泥半球形薄壳是建筑上的新课题,我们参照了纽约天文馆的施工经验,特别从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联邦德国订购来水泥喷浆机才顺利完成任务。就这样,天文馆的整个建筑获得国际好评。

  周总理看星,细问天文馆造价

  1957年10月7日夜,开馆刚过一周,周恩来总理就到天文馆来看星。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过程中我始终陪同他。他在天象厅看过星空表演后,擦擦眼睛好像大梦初醒。

  周总理对天文馆的科普工作表示肯定,还勉励我们在这样好的环境下要好好工作,并且询问了建设一座天文馆的条件和造价。临走前他说他还要请其他领导同志来天文馆看看。

  天文馆开幕正逢卫星上天

  天文馆在1957年9月29日开幕,才过了一周,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类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天文馆的星空表演《到宇宙去旅行》正和时代合拍,所以一时人山人海前来参观,票当时十分紧张,有些人连夜排队买票。600人的天象厅,场场爆满,有时要卖站票。有些人老远从外地来,在北京的时间很短促,一再要求宁可站着看。

  北京天文馆开馆已47年多了,观众在数千万人。新馆落成才一个多月,又引起了一番轰动。这里写给读者的仅仅是一些往事回忆,故名“天文馆的老故事”。

  李元与“李元星”

  李元,1925年生于太原,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之一。为了表彰他对中国天文馆事业上的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永久编号的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23:00 , Processed in 1.10960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