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四合院是有等级的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晓春

    等级,有些时候用建筑上的语言来形容,比如什么叫"门第"?

  有个电视剧,名字叫《大宅门》;"大宅门"指的就是高官巨贾世家望族。在老北京城,除了皇宫最显眼的就是遍布的大宅门。

  也许,老北京城内随处可见的深宅大院比紫禁城还能代表北京;与大宅门相连的,则是 
一座又一座典雅的四合院、三合院,或者可以说"小宅门"。以紫禁城为中心,背后王府豪宅分布左右,大小四合院则簇拥着,于是等级,就已经在了,已经清清楚楚了。对这一点,有时候我们自己可能没什么意识,而局外人则看得很清楚--比如典型的上海人王安忆说:"北京的四合院是有等级的,是家长制的。它偏正分明,主次有别。它正襟危坐慎言笃行。它也是叫人肃然起敬的。它是那种正宗传人的样子,理所当然,不由分说。当你走在两面高墙下的街巷,会有压力之感,那巷道也是有权利的。"(《两个大都市》)

  所以说,北京的等级,北京人的等级观念,并不需要谁来告诉,打生下来一懂事儿就已经有了。一条胡同,谁家是广亮门,谁家是如意门、随墙门,哪个院子里有假山池塘,有垂花门,有月亮门; 院子里是西府海棠是丁香还是枣树;屋顶上是筒瓦是片瓦,花池子里种的什么花儿,廊沿下挂的什么鸟儿,贵贱雅俗一目了然。如果说宫殿皇城造就了老北京的"顺民心态"的话,那么安分守己懂规矩讲出身的心理,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等级分明的街巷民宅。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就是典型的老北京民居中的典型风景。当然,这里所谓的"典型"指的是当时的中产阶层,既非巨富也不包括赤贫;而北京的代表性建筑--四合院,正是这些人的住宅。四合院这一建筑形式,应该说不是北京特有,但在北京最普遍则是没有争议的。有人考证说北京的四合院起源于元代,是北方游牧民族所创;还有人说它是明代北京的典型建筑,这些我们都不去管它,而近代的北京所以接受这种建筑形式,必然有道理。那么四合院本身有什么特点满足了需要,又迎合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

  第一个特点前面其实已经说过了,必然就是等级。一个又一个四合院之间存在着等级,而一院之中,更有等级。这种等级观念,在四合院中被强调了--自然而然地,心平气和地强调了。家族中的老幼尊卑,当然要有区别,没有区别就乱了套了,长幼有序,上下有别在家族中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四合院、三合院,或者分前、中、后院,至少有"正房"、"厢房"、"耳房"。一个典型的三代同堂的人家,"老爷子"、"老太太",必然住中院(如果有)正房(北房),二代的如长子则住或外院正房或西厢房,第三代如姑奶奶或后院或东屋。正房之中,又分上、下首,正房的左手,也就是北屋的东侧是为上首,西边则为下首。如果男主人有两房太太,则大太太必然上首。当然也有例外,有的改良后的带有西洋风格的四合院,即一条甬道两边各有小院的,则大太太、姨太太分居,大少爷、二少爷不同院了,不过这种样式比较少。四合院,北房为正,东西为厢,南面为倒座一般不住人,或书房或仆人住或堆杂物或当煤屋子。于是,老幼、尊卑、上下,井然有序。

  在这里,尊卑、上下既是清清楚楚的,同时又是和谐自然的;当然这是相对陈旧的,古老的。如果现在的人有条件住四合院,那一定最好是一对夫妻住一个院,如果做不到宁愿住单元楼。家族,家庭,一大家子,在那个时代永远是密不可分的;既不要分,又要有别,那除了四合院还有更适合的吗?不知道有没有普遍性,反正笔者早年感觉,相对北京人来说,有些南方人,家族、家庭观念比较淡薄;有的对上下、尊卑看得比较轻。当然这是好现象或者说是一种进步,但与居住形式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21 , Processed in 1.09287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