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杂院里的"俗"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晓春

    最显著的莫过于"俗"。

  俗,在词义上固然是贬义,但这里说的俗也决不就是"庸俗"。更多地,可能既是一种无奈,又是一种知足;既有某种程度的不安、局促,还有更大程度的满足、认命甚至惬意。也许,这里缺少奋进与抗争,但不缺的却是乐天知命,当然也还有某种程度上的得过且过。汪曾祺先生写《胡同文化》,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笔者的一些朋友就很不理解, 
笔者就回答他们,如果有谁真正观察过那些在大杂院里烦着、熬着、骂着同时又快乐着的人们,大概就懂得了什么叫"忍"了。"忍"这个词儿在北京话里往往有某种特殊的含义,常带凑合、权且的意思,而并非是真正地在忍受;有的时候,更有某种调侃的成分,比如说:"我就跟这儿忍了",或"您跟这儿忍着呐?"等,实际有某种安于现状的意思蕴涵其中。

  现在不少迁入了新居的人经常对大杂院里的人际关系,街坊亲情,和睦气氛津津乐道,回忆中几多温馨几多怀恋。相信这些都是真情流露,因为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过的人是体味不到这感觉的。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扶持,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北京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虽说不一定指的是如此近的"近邻",但后来演变,人们早已就认为近邻就是一个院的街坊了。

  北京人口头语,说我们是"父一辈、子一辈的老街坊",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人或这家是完全可信赖的,绝对不能对不起的。因此,大杂院这一本来不和谐、不合理的居住形式,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人与人的无保留地接触,接着是无保留地融洽。在这里经常起平衡、裁判作用的,正是所谓"公论"或"公理"。一个品行优良的人必然受到尊敬;同时,完全不懂"礼"的,品行恶劣的,也必然有所收敛,否则很难立足。那么,市民阶层的无城府、急人难,与现在人的冷漠形成反差,跟大杂院的环境是有关系的。当然,大杂院的缺点同样是明显的。

  绝大多数的北京"土著居民",从清末到改革开放前就住在大杂院、简易楼、筒子楼、排房当中。即便我们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在此之前北京居民住大杂院的也不在少数。经济上的不宽裕,政治上的没地位,必然导致精神境界的滑坡。于是,"俗"的本来含义在这里就多了起来。这些人性格、精神面貌上总的特点就是平庸,缺少激情,对新事物大道理从不轻信。究其根源,最终还是地位的低下;而这种低下又不同于农民的淳朴和工人的单纯,因为他们是早先的贵族。改革开放前这些大杂院里的居民,只要不是第一代进城的农民,有许多都可能讲起过去的辉煌,甚至有不少人会告诉你哪儿哪儿是我们家的旧宅。

  俗的最低级的表现就是狭隘、狭促、不宽容,并带几分狂与妄了;可能还有某种市侩、尖酸刻薄、圆滑狡诈、贫嘴呱舌等等。应该承认,在贫民阶层,这样的人是存在的。这些品质,当然也与他们的生活质量,受教育程度有关,于是也一定与他们的居住条件、环境有关。

  拥挤、恶劣的环境,没有隐私,缺少活动空间,相互妨碍干扰;卫生条件差,缺少公共设施,再加上繁重的劳动,紧张的政治空气,人们的心情可以想像。假如再看看衙门里尸位素餐的官僚与俗不可耐的新贵,或者新社会时瞅着住在宽敞的大机关宿舍楼的"高级人士",再比比有些光讲大道理,但并不干多少实事儿的干部,尖酸刻薄一些恐怕不难理解。不过,素质低也许还是所有城市的贫民阶层的"通病",而北京城内正由于解放带来的新气象以及不断流入的大量新鲜居民,使这部分不良人士的习气素质有了相当的改善。邻里间可能时常会发生冲突,而又能经常地相互体谅,终使他们形成了宽容大度的胸襟和大杂院中融洽的气氛。回想20世纪50~60年代北京淳厚的民风,追忆一下老北京的厚道、宽容与热情,也许就能明白,单就风气、风尚来说,北京从来无愧于"首善之区"的名声。

  总而言之,老北京城方正、齐整的街巷,威严辉煌的宫殿,安详肃穆的庙宇,典雅精致的四合院以及独具特色的大杂院,风格各异的公园,还有城市周边气象万千的美景,造就了北京人。北京人的谦虚、恭顺、平和,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的顺民心态,循规蹈矩的品行,注重等级,轻易不敢逾越的习性,还有"忍"的特征"俗"的表现等,很可能都与北京人的特定的居住特征有关。建筑与人的关系,应该与环境与人的关系一样,是门很深奥的学问;具体北京的建筑特征在哪些方面又是如何影响了北京人的,笔者学问不够,一时很说不清楚,但感觉还是有一些的。相信总会有高人出来诠释这一切,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结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40 , Processed in 1.08838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