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人"好面子"的利与弊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晓春

    前面说到M小姐的时候提过一些,北京人的所谓"好面子","留面儿"等习惯也好素质也好,固然有它好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一面。

  适当地替别人考虑,多一些体谅,难道不是一种美德吗?说话留有余地,凡事谦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不是从小儿大人们给我们的谆谆教诲吗?从另方面说,这毕竟是身处首善之区的人们的一种修养,是这里浓重的文化氛围和六朝国都的政治教化自然而然地养成 
的,绝不是装出来的。

  但社会、观念变了,潮流变了,我们的习惯也必须跟着调整。不变,就吃亏。

  有一回我在马路边儿上买糖葫芦,那小伙子大声吆喝"一块钱两串儿!",按说是够便宜的了。我正掏钱呢,来了俩美少女,半开玩笑就问:一块钱三串怎么样?小伙子毅然决然地摇了摇头。

  我就窃为小伙子遗憾,简直有点儿不解风情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佳人一笑多给串糖葫芦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他当不了唐明皇,一直在这儿卖糖葫芦呢!

  --当然这是玩笑,可要知道,有许多北京人就真的善于当唐明皇而不善于卖糖葫芦。

  商品社会是冷酷的,竞争也是冷酷的。小的方面我们不去说,从大一点儿的方面,凡牵扯到利益上的问题,"面子",没有立足之地。

  有人评价现代的上海人,说他们(当然不是全部)比较地斤斤计较,比较地谨慎,擅长算计,可一旦作出承诺,就一定履行诺言。跟他们打交道做生意,一开始可能不大习惯,但也少了许多事后的麻烦。

  上海人的这些特点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看到的一些介绍发达国家、地区的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素质?

  甚至到了日常生活的小事,如果抛开了一些不必要的"面子",麻烦是少了还是多了呢?

  摆排场而造成浪费是因为"面子";丑话不说在头里最后形成"扯皮"是因为"面子";许多的朋友反目是因为"面子";甚至竞争失败也经常就因为"面子"。

  正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

  北京人的要面子、留面子等,还是跟旧时代特定的环境有关,也与特定的地方人文习俗有关。北京从来就不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社会,而所谓的"官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就是要"顾全大局"、"充分留有余地"--一句话,要"给足了面子"。最好是谁也不得罪,心平气和地事情就办了,然后皆大欢喜。

  这种"陋习"潜移默化,早已"深入人心",使相当部分的北京人养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还以为自己挺高尚呢,在别人眼里这正是蠢、笨的表现。因为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我们不仅使自己受到损失,还对别人造成伤害。有些时候我们给人家留了面子,人家不仅不领情,还要冷笑两声。这一点也不说明对方不好,不高尚;相反,说明的是我们不懂得"规则"。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的一些涉外企业跟国外客商做生意,有不少是吃了亏的:既然是友好国家,有些丑话还是不说在前头;对方的有些缺点、不足,心领神会也就是了,点到为止也就罢了,干什么非要使对方难堪呢?结果又如何呢,吃了哑巴亏,买了教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16:13 , Processed in 1.09141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