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古老的不一定都腐朽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晓春

    笔者想提醒我们北京同乡的第三点,有些不大好说。

  原因一是不太符合潮流,二是还容易使人产生误会,弄不好给人自欺欺人的印象。好在都是自家人,所谓"我这么一说您这么一听",真说错了,您权当放屁。

  前面说了,北京人,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北京",他们有意无意地继承了大清"盛世" 
时旗人的某些特点:生活优裕,地位高贵,不事生产,游手好闲;同时受士人阶层传统观念的长期熏染,一般对"下九流"不屑一顾,虽不说"视金钱如粪土"吧,但对一切的"蝇营狗苟"一向轻视,动不动就"君子固穷"是没错的。我们且不去分析这里面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有多少是真假掺一块儿的,这种态度也好,人生观处世哲学也好,并不真实也不很"健康",至少可以说有一些"消极"的成分。从大的方面说,可能带有某种"阶级的烙印",有些时候恐怕就与时代的脚步不那么合拍;从小的地方说,则有"自恃清高"之嫌,且有些"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的味道。

  对这样的东西,"批判"所起的效果不大,多少年的"改造"也没有彻底绝迹;而商品大潮一来,情况则彻底改观了。不信就扒拉着脑袋数数,现今还有多少人在"自恃清高",还有多少"故都子民"还保留着传统观念,还在我行我素还在自得其乐?所以,有些东西,有意识地去"铲除"可能不行,可真的听其自然了,还真没准儿就"自行消亡"了。

  在这一点上,全国的情况与北京应该说没有太多的不同,而北京,既然是"中毒"最深的地方,所以有些的"改变"可能更明显一点儿,矛盾显得更突出一些而已。经济利益,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全力以赴地追求,有什么不对吗?只要不违法,你筋疲力尽了,鞠躬尽瘁了,甚至死而后已了,那是要受到赞颂的,就算为的是"个人"。过去有点儿"志向"的中学生爱把保尔的那段儿话抄在小本儿上,而现在相信大部分的人已经把"发财"当成座右铭了。保尔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奋斗了而没留下遗憾--是崇高的;今人为了生活过的舒服一些不遗余力也尽量不留下遗憾--同样也是崇高的。所以,现实最能教育人,改造人。当一旦意识到了为改变眼前的生存状态的奋斗不是一种罪恶,在法律之内的拼命挣钱是一种美德之后,一切就全变了。

  矫枉必须过正吗?

  在这一问题上,笔者之所以总是感觉有些心虚,一说到此难免暧昧、尴尬,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取舍标准;有些问题,本来是很难说得清楚的,弄不好就会引起混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北京城里的一些"名人故居"是该保留呢还是拆呢?一些特著名的保留,那些不特著名的呢?"特著名"的与"不特著名"的标准是什么呢?而有些保留下来的,残破的院子,有多少人会前来凭吊、缅怀呢?而即便保留了,也有它的实际价值了,那么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协调呢?会不会给交通、市容造成什么影响呢?再有,当许多老百姓连"经济适用房"都抢不上,许多的"名人故居"的保留,会不会产生"活人不如死人"的错误想法呢?

  恬淡、豁达,不那么急功近利、不那么唯利是图,很可能是一种美德。

  然而,当"美德"与一些陈旧的观念、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信条跟崭新的价值观等等混杂到了一起的时候,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暧昧、尴尬也就同时出现了,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的混乱也就产生了。

  笔者不揣浅陋,窃以为近来被我们鄙薄抛弃的一些东西,可能还有些可取之处。比如有些的"清高",有些的"疏狂",有些的"狷介";有些的"不屑",有些的"不耻",有些的"全没放在眼里",可能是抵御某种神经"错乱"的良药。中医的治"虚火上升"要用"凉药",而一切"凉药"用不好都是危险的;但用得好,真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再举个可能不算恰当的例子,前不久我们发现,教育,原来也是一种产业,也有拉动"内需"的作用,于是我们就真的把--至少把一部分的教育商品化了。这思路不能说不好,举措不能说不对,但所谓"难免泥沙俱下"之后弊端立刻就显现了:你给我多少钱我教你多少东西--市场原则等价交换公平合理,谁能说我不对?接下来呢,"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在有些人中变成了纯粹的商业行为,于是"收费补习班"就越来越多,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只要是课外补习,一律收费。那么怎么保证杜绝课上我留一手课外我捞大钱的行为呢?也许有些人就会大喊冤枉,说你怎么把人民教师的素质看得这么低?这岂不是"两头儿堵"吗?一方面把知识的传播变成市场行为,一方面又淡化它的市场特点,虚伪地提倡"高尚",不是矛盾的?

  话题可能扯得有些远了,现在我们回来。笔者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你感到困惑,那不妨尝试一下儿某种的"回归"。

  北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糟粕肯定是有的;但有价值的,也许更多。

  这种"回归"不是挂起"老北平"的招牌卖川菜,不是在某些场合来几句北京土话;更不是炫耀"从前阔"或给因不努力而产生的潦倒解心宽。而是更多地回味一下儿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适当控制一下焦躁的情绪,把"原先"北京人特有的平和、恬淡、文雅的特征适当"捡"起那么一些;不妨"傲"一点儿,"狂"一番,"蠢"一些,换句话说,就是试试"找回自我"。

  笔者曾经说过,假如你是一个典型的强盗或一个真正的君子,那么你就不会有什么不安、惶惑。而如果你不是呢?

  任何因感觉自己是北京人而产生了某种郁闷、不平、失落的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可能都有某些"障碍",消除这些"障碍"的方法之一,就是适当服用一些撤火的"凉药"。那些被我们所不齿的"安分守己"、"顺民心态"、"保守";那些"不屑一顾"、那些"礼儿","面儿"等等,固然有它不好的一面,可没准儿有好的一面。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是谁也挡不住的;旧的东西在不断消亡,新的东西在不断产生,也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并不是所有新的东西都是好的,旧的东西就一定都是不好的。

  旧时代的有些醇厚就令人怀恋,新时代的某些肤浅就使人厌恶。我们可能并不留恋刀耕火种--如果认为那太笨了的话;可我们对工业化给我们带来的许多东西也不见得多欣赏。四合院固然有它的很多缺陷,然而水泥大楼就一定比它美很多吗?

  所谓观念,永远是一个处在变化过程中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分的东西。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许多东西,包括那些的"观念",可能在某一阶段是很"不合时宜"的,但也许再经历一段儿时间,就会发现原来它还是有价值的。

  古老的北京城的一些特点应该"保留",但恢复某段儿城墙可能并不是当务之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11:59 , Processed in 1.11250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