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人的来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晓春

    当初满清八旗大军金戈铁马赶跑了李自成,做了紫禁城的主人,首先把北京城的原来居民来了个大疏散。那年月,整个北京才真的来了个"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呢。

  公元1644年,大清定都北京的时候,一道命令,原来居住得好好的汉族百姓不分贫富贵贱,通通轰到外城去了。劳苦功高的八旗人马,占据了整个内城,所谓"分列八旗,拱卫皇居"嘛。当初入住北城的是镶黄与正黄旗,东城则是正白和镶白,两红在西,两蓝在南。当然 
,这里说的东西南北纯粹是方位概念,而与现在的"东城区"、"西城区"不是一回事,比如那时候的两蓝旗居住的所谓"南城",是指崇文门以里和宣武门内,而再往南就属外城,是"贱民"的区域了。

  八旗之中历来有亲疏尊卑,像镶黄、正黄和正白旗,属"上三旗",因此住的居中而靠北。我们的老祖宗一向以坐北朝南为尊贵,"南面而王"嘛。稍微注意一下儿北城的深宅大院跟菜市口天桥儿一带鸽子窝般的小破屋子,多多少少还有些影儿。当然,这是总体而言,南城也有深宅大院北城也有穷街陋巷,只不过规模不同而已。而当今,北边儿的房价儿就比南边儿贵好些,也不知道跟历史有没有关系。

  八旗之中,汉军的地位最低,还在蒙八旗之下,因而就只能分布在"外围"。所以,从当时来说,整个北京城的居民、居住,完全是根据地位的尊卑人为地、强制性地划分的。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说在全国范围是比较特殊的。据说清初的时候其他城市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可即便如此,也决不会如北京这样的严格与齐整,因为全国毕竟只有一个紫禁城,也只有一个皇上。

  对北京来说,这一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是无上的荣耀,也是深深的屈辱;是辉煌,也是无耻。可是无论如何这是历史,而这一历史,则奠定了北京城人文史发展变化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划时代的阶段性基础,为后来五彩斑斓的"旗人文化、京师文化"涂上了最初的一笔。

  如果说驱逐与强占、耀武扬威与忍气吞声是那个时候北京的基调,那后来发生的事情,慢慢地就没那么惊心动魄了。然而,也正是在这风平浪静之中,潜移默化地,又一次地天翻地覆了--这就是整个满洲贵族的被改变。

  我们知道,入关之后大清王朝的"革命传统教育"一直抓得比较紧的,"反复辟"的措施也是相当严厉和常抓不懈的,甚至"忆苦思甜"也一直在进行。皇上、政府,对贵族们的要求很高,有许多的"不准",例如不准开买卖经商,不准投机房地产,不准流连戏园,不准逛歌厅夜总会;定期较考骑射,御赐没盐没味儿的"白肉"等等,目的只有一个,保持优良传统,不忘本,使大清江山永固。

  用心可谓良苦,措施也不算不力,然而历史的进程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据记载,这些严厉的规定,强制性的措施,一开始是贯彻实施了,可越往后就越形同虚设了。随着王朝的逐渐巩固,社会的逐渐安定以及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满汉间的界限不再那么泾渭分明了;随着敌对情绪的逐渐消除,文化、习俗等也开始交融;随着官僚体制演变、膨胀,政令的贯彻越发地不得力,腐败也开始滋生。再往后,随着国力的衰微外患的不止,社会的整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贵族与平民的界限逐渐模糊,满、汉的分野甚至基本上消失。而在这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老北京人"就形成了。

  一个城市也好,一个族群也好,它的文化、风俗、风貌、精神状态等等的形成,必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而历史,也一定是在革命与改良,突变与平稳的交替中发展的。北京,在经历了满清的军事占领的突变之后的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整体上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有些事情,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许非常正常,可是如果跳跃或跨越历史再来审视,就一定惊愕不已。假如我们中的一个人五十年前突然睡去今天才醒来,对电视机里的许多景象会闭上眼睛;而大清的元勋们假如看到后来躺在烟榻上或沿街乞讨的"穷旗人"更会大哭不止。可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变迁,又是如此地合情合理,同时也是一种必然。

  再回到北京的当初,我们知道,禁令逐渐废除或形同虚设,在乾隆年间,内城已经开始允许汉人经营与居住,到了嘉庆年间,内城的娱乐场所已经逐渐增多;到了晚清,满汉两族除了某些风俗习惯尚略有区别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了。至于到了现在,满族作为一个民族,至少在北京已经基本消失,相当多的满族人早已认为自己是汉族人了。

  有一个现象有点儿逗,那就是满、汉之间尊卑的变化。当初为大清国的建立立了汗马功劳的许多"汉奸",像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等,虽受极大的恩宠,但终归还是受满贵族的猜忌的。清初的时候,除了个别情况,汉族人是很难挤进高层的。那时候相信这些急于有所作为的人的心里,对自己的汉族出身是恚怒的。

  沧海桑田,等到民国以后"旗人"成了贫穷的代名词,南城的殷实的汉族人简直就不拿正眼儿夹他们了,甚至懒得跟他们说话--满嘴豆汁儿的酸臭。于是相当多的满族人对自己的种族开始避讳;而近些年又变了,不是好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动不动也自称"爱新觉罗"吗?即便是彻底的平民、贫民,一到有人对他们的某种行为、做法有所赞同、夸奖的时候,也许就带几分惭愧地低声说,我们家,在旗。听者也一定装出点肃然起敬来:是啊,"在旗"的,理儿多。至少过去是吃过见过的。所以在北京,如果一定要探究两族现在的差异,恐怕也就止于此了。

  两个曾经相互敌视水火不相容,语言风俗甚至进化程度都完全不同的民族彻底地融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也是一个奇迹,然而这奇迹主要是在北京发生的。也许可以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北京曾是满族的所有"精英"们最集中的地方,同样还是整个汉民族的文化"精粹"之所在,所以他们既改变了北京同时也被北京所改变。在这里,我丝毫没有忽视其他地方的意思,我想说的只不过是,两个民族的最直接的交锋一定发生在这里,因而两个民族,尤其满清贵族的文化特征以及它的变迁的集中体现也必然发生在这里。

  这就是我要说的北京人的变迁,也是第一个变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21:46 , Processed in 1.10125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