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那时候外来人怎么看北京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晓春

    旧时代的文人墨客对北京的描述、回忆很多,然而调子,整体上说是灰色的。

  写过 《边城》的沈从文,在1946年用他特有的敏感略带哀伤地给我们描画了北平,对北平的所谓"文化中心"的知识和文物"能不能激发中国年青人的生命热忱,或一种感印、思索,引起他对祖国过去和未来一点深刻的爱?能不能由于爱,此后即活得更勇敢些,坚实些,也合理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他看到:"人倒很多,汽车,三轮车,洋车,自行车上面都有 
人。街道宽阔而清洁,车辆上的人都似乎不必担心相互碰撞。可是许多人一眼看去都差不多,睡眠不足,营养不足。吃的胖胖的特种人物,包含伟人和羊肉馆掌柜,神气间即有相通处。俨然已多少代都生活在一种无信心,无目的,无理想情形中,脸上各部官能因不曾好好运用,都显出一种疲倦或退化神情。另外一种,即是油滑,市侩乡宦官僚侦探特有的装作憨厚和谦虚的油滑……"

  是的,沈先生的观察是细微和精准的,暮气沉沉的北京,还有暮气沉沉,有着"退化"表情的北京人!

  朱自清先生在抗战胜利后有一篇《回来杂记》,谈了一点儿对北平的印象,整篇文章充满了失望与惆怅。萧条、陈腐、古旧,慢吞吞的车,毫无生气的文化甚至还有"新手"劫匪,殴打着车夫并骂着要"×你有民主思想的妈"的巡警等。先生感叹着"北平是有点晃荡了"。

  另一个作家叫彭芳草的,更早在1928年就叹道:"我总觉得这里是灰色的;这里的人们也都奄奄待毙,没有一丝丝的生气。古老的都城早应该坍了吧?

  "古的,老的充满了一城,就是所谓新的也是被暮气熏过了的,于是乎无往而不是灰色。"

  还有一个著名作家,就是笔名"芦焚"的师陀,写了一篇《什刹海与小市民》,笔触就相当尖锐了:"我认为小市民是人类中最堕落的一种,尤其是道地的所谓北京人,跟着政局的污流,渐渐趋于没落一途。他们日里在垃圾堆上玩玩百灵,麦雀,押当吃饺子,打牌喝老酒,夜间听听戏,听听戏!世界就在听戏与吃酒之间翻身,在他们是毫不相干的。据说人类的一切恶行皆由于外界的激迫,问题太大,暂且搁开,但一任世界打滚的态度,是多少近乎竹林七贤的……"

  这位先生把"道地的北京人"划为小市民一类,并说到什刹海"喝茶"的基本上都是小市民,固然有失偏颇;然而,把终日里浑浑噩噩国家前途人类命运全不放在心上的小市民讽为"竹林七贤",倒也别致新颖。不过平心而论,他说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在旧北京,尤其是民国到解放前一段儿,北平在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闲适慵散的日子也过不下去了的时候,尤其是在民国政权在南京设立再经过日本的多年统治之后,"阔人已骑黄鹤去,此地空余文化城"(鲁迅语),百业凋敝世风日下,古城的确是在腐败发霉,而被这霉气熏蒸的北京人,有许许多多的变成了"小市民"也就不足为奇了。

  驱散霉味儿的是解放军入城嘹亮的军号,是天安门的礼炮!

  当北京的市民头一次看到"颈上挂着加拿大冲锋枪"的解放军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的人的心里,新奇与忐忑是要多于欢欣鼓舞的。也许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生活将会有多大的变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18:59 , Processed in 1.12840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