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第一批"新北京人"极其特点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晓春

    新中国建立,北平重又变成了北京。对北京这座古城来说,是决定性的。在此前,国内外早就流传:南京是中国的政治首都,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首都,而北京则是文化首都。而现在,一切全是"瞎掰"了,北京堂堂正正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

  前面说过了,新中国建国之后,不能说全部,但至少大部分中国的人才精英就全来了,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究竟来了多少人?没有精确的统计,但也简单,回顾一下儿你周围 
的人,看看有多少是"纯正"的"老北京"就明白了,当然这还不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

  我没有进行过科学的统计,只有一个粗略的估计,根据对我自己的、街坊邻居同学同事等熟悉的家庭调查,结果就是在改革开放前,"老北京"已经不占多数了。至于建国初期来了多少人,现在恐怕连估计也困难。

  在新中国建国后一段时间里,精英们都包括哪些人呢,以什么人为主体呢?答案很清楚,就是干部,主要是部队干部。我们知道,新中国政府的基础,就是人民军队。在那个年代,工农干部还没有来得及培养,所以从战争转向建设,人才、干部的来源必然也只能是部队,至少主要是来源于部队。即便是以后了,如果你问某个领导干部的出身,假如他说自己没打过仗,那一定很少见。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北京是让解放军接管了大概是不会错的。军代表,后来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领导--部长、处长、科长,厂长、书记等等。

  部队干部有什么特点呢?政治上坚定可靠,工作作风上雷厉风行,生活作风上俭朴勤快是没错的。在这些人当中,自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的政治上不大可靠,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上有各种缺陷的,但就总体而言,素质是相当高的。从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为人处世上说,这些人也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就是比较地坦诚、热情而较少权谋与圆滑,不世故,不轻佻也不浮华,比较地笃实与勤勉。他们乐观、积极,干劲十足,同时还充满着信心。

  战争经历,军事化的生活,造就了一大批的革命干部,他们有理由也有能力扫清旧世界遗留下来的一切污泥浊水,解放人民领导人民在废墟上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如果我们现在用"意气风发"来形容这些解放者们,一定很恰当。因为在当时,只有他们才是真正引领着潮流的,他们是年轻的共和国真正的主人。当然,从理论上讲人民才是社会的主人,但这些解放着、教育着、领导着人民的先进分子,自己本身也就是人民,只不过与"普通老百姓"有一定区别罢了。而"不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不正是需要经常告诫自己的吗?

  像一股清风,吹散了笼罩在古城上的阴霾,给北京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改变了或改变着整个北京的一切:人际关系,时尚习俗--尊卑、服饰、称谓、精神面貌等。一方面,他们在宣传在号召在教导在发布命令,另一方面也在身体力行,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吸引着世代居住于此的普通老百姓;而所有的普通老百姓,几乎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一个由戒备到好奇再到钦佩然后是崇敬的过程。

  行将倒闭的工厂重焕生机,即将破产的业主看到了希望,贫民窟得到改造,车夫也受到尊敬……所有这一切,赢得了人民的欢呼,也赢得了信任与拥戴。如果说在经历了艰苦卓绝成全了千秋功业之后心里有那么一点儿自豪,有那么一丝满足感,那不仅是很自然的,甚至是很合理的;而没有,则是不正常的。

  于是,在建国以后一段时间里,北京--也许包括全国的大城市但典型的是北京--人的阶层就形成了两大板块,即引领着潮流风尚的干部阶层和追随、模仿同时多少有些失落感的非干部阶层。在所谓"非干部阶层"里面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不属于"小市民"的人群,这我们在后面再讨论。

  也许,现在我们就已经看出些端倪了,某些造就了"北京人"的条件似乎已经具备了,那就是"霸气"与经过改良了的市民习气的结合;优越感与失落感并存。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如果以为"北京人"如此简单就形成了,未免太小瞧我们了--我们既没有这么简单也没有这么浅薄,真正的"化合"甚至还没有开始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10:16 , Processed in 1.15739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